地名:七叉镇 | 隶属:昌江县 |
行政代码:469026106 | 代码前6位:469026 |
行政区域:海南省 | 地理分区:华南地区 |
长途区号:0898 | 邮政编码:570000 |
车牌代码:琼 | 行政级别:镇 |
辖区面积:约254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1.38万人 |
人口密度:约54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9个行政村 |
地名由来:
七叉镇因镇政府驻地坐落于七叉盆地而得名。原称七差乡,2002年改称七叉镇。
基本介绍:
七叉镇位于昌江县城东南部,离县城24公里。全镇国土面积254平方公里(含霸王岭林地),其中耕地面积65652.45亩,林地面积242108.25亩,人均耕地面积4亩。全镇下辖红峰、尼下、重合、乙洞、七叉、大仍、乙在、乙劳、大章,共9个行政村,32个自然村,2024年11月霸王岭社区正式挂牌成立。总人口数为4041户17250人(不含霸王岭社区)。
七叉镇地处霸王岭腹地,毗连霸王岭国家森林公园,西濒昌化江,气候温和,雨水充沛,土地肥沃,坐拥着良好的自然生态资源和独特风情的黎苗文化。境内自然资源丰富,有多种珍贵动物和植物,土特产有芒果、芭蕉、蜂蜜、灵芝、花梨、沉香等。矿产蕴藏有铁矿、金矿、石
文化旅游:
信冲洞遗址位于昌江黎族自治县七叉镇,时代为旧石器时代(中更世中期)。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信冲洞坐落在混雅岭南部悬崖峭壁上,海拔高近60米。昌化江支流南阳溪自东向西流经洞口下方,西距昌化江
历史沿革:
清末为昌化县大员峒。
民国三年(1914年),归昌江黎族自治县。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划归乐东县。
1952年,划归东方县(时称小县)第二区。
1958年10月,石碌公社成立,并入石碌公社。
1958年12月,昌感、东方、白沙3个县合并为东方县(时称大县)归属东方县。
1959年8月,石碌公社析分成立七差公社。
1961年5月,复置昌江黎族自治县,重新置七差公社。
1967年,改称红卫公社。
1983年,改
红峰村位于昌江县七叉镇政府东北面,距离镇政府8公里,辖有田头村、新村、乌烈村、玉地村、王化村五个自然村,7个村民小组,共498户,2357人。其中劳动…[详细]
乙洞村委会是一个文明和谐的黎族行政村,位于昌江县七叉镇西南方向,距七叉镇人民政府所在地约2公里处。辖有乙洞村、致牧村、保由村等3个自然村,8个村民小组…[详细]
尼下村位于昌江县七叉镇政府北面,距离镇政府2公里,辖有昂托村、机保村、保湾村、尼下村和尼下新村等五个自然村,11个村民小组,共有526户,2330人。…[详细]
乙在村位于昌江县七叉镇政府西南方向,距镇政府约3公里,辖有乙在村、只萼村、白石村、南在村4个自然村,12个村民小组,共有370户,1197人。其中劳动…[详细]
乙劳村位于镇政府西南方向,距镇政府6公里,辖有金炳村、乙劳村、机构村、乙件村、苗蒲村5个自然村,8个村民小组,共有362户,1517人。其中劳动力82…[详细]
大仍村位于七叉镇西部,与东方市东河镇相邻,是一个纯黎族的少数民族山村,辖新村、老村两个自然村,有6个村民小组,人口368户1700人。其中劳动力943…[详细]
大章村位于昌江县七叉镇政府西南方向,距镇政府8公里,辖有宝山、大章二个自然村,5个村民小组,共有275户,1330人。其中劳动力608人,党员49人,…[详细]
重合村是昌江县七叉镇的镇关村,位于七叉镇政府所在地,仅有一个自然村,辖有6个村民小组,共256户,1099人,其中劳动力861人,党员43人,低保户3…[详细]
七叉村位于昌江七叉镇政府东面,距镇政府约2公里处,辖有七叉村、保营村、万顶村与苗村4个自然村,共756户,3736人,下辖15个村民小组,组长30人,…[详细]
霸王岭山鸡原产于霸王岭深山老林里,是由野生红色原鸡经过长期的驯化选育而成,具有适应性和抗病力强,成活率高,采食量少等特点,大多采用常规圈养和野外散养两种方式饲养,霸王山鸡肉质结实、清香、风味独特,深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