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蒲芦瑶族乡 | 隶属:荔浦市 |
行政代码:450331202 | 代码前6位:450331 |
行政区域:广西壮族自治区 | 地理分区:华南地区 |
长途区号:0773 | 邮政编码:541000 |
车牌代码:桂C | 行政级别:乡 |
辖区面积:约259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6200人 |
人口密度:24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1个社区、8个行政村 |
地名由来:
蒲芦街地形像一只葫芦,因“葫”与“蒲”读音相近,故名,后讹成蒲芦。
荣誉排行:
2021年6月,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蒲芦瑶族乡人口数量为,位列荔浦市各街道乡镇人口数量排行榜第13位。
2017年12月,蒲芦瑶族乡上榜广西2017年度自治区级生态乡镇名单。
基本介绍:
蒲芦瑶族乡位于荔浦县西北角,总面积259平方公里,地形以山地为主,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盛产八角、毛竹、生姜、秋植荷兰豆、药材等。全乡辖9个行政村,l04个自然村,总人口1.04万人,其中瑶族人口占40%。
蒲芦瑶族乡自然资源十分丰富。全县森林覆盖率达75%以上,各种飞禽随处可见。集瑶族风情与原始森林自然景观于一体的天河瀑布原始森林旅游度假区位于该乡境内,距县城38公里,即将建成。该乡有丰富的矿产资源,重晶石矿储藏量约200万吨。
多年来,该乡工业以竹木加工业为主,木衣架等竹木工艺品畅销海外,共有工业企业15家。
目前,该乡已基本实现了村村通公路
历史沿革:
1941年属荔浦县定西乡辖地。
1950年4月属青山区,11月析定西乡置蒲芦乡,并与定西、镇西、镇北、蒲芦3乡合设荔浦县第二区。
1951年析定西、蒲芦2乡置荔浦县第六区。
1955年改蒲芦区。
1957年撤区,分置蒲芦、全福2乡。
1958年8月蒲芦乡并入茶城乡,9月属茶城公社、花篢公社。
1961年析置蒲芦公社。
1962年与茶城公社合设茶城区。
1968年复置蒲芦公社。
1984年撤销蒲芦公社,改置蒲芦瑶族乡
区划代码:~001,城乡分类代码:210,为乡中心区。
因驻地蒲芦街得名。蒲芦街,因附近地形似葫芦,后讹化为蒲芦。本地方言“葫”与“蒲”同音。…[详细]
区划代码:~20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万福,因民国设万福行政村时取多福多乐之意,希望村民能过和美多福的生活,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万全,因民国设万全村行政村时以万事周全之意,期盼村民生活过得好,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原驻地黎村,因始由黎姓人迁居,故名。1941年属定西乡福善村辖地。1952年4月福善村改荔浦县第六区福善乡,今村境随属之。1955年属蒲芦区福善乡。1…[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甲板原名夹板,因此地四面环山,有一条河流从中间流过,似夹在群山中的一块板,故名,后谐音改甲板。…[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古立原名古力,是壮语Goreiq的音译转写,“古go”指棵,“力、立laeq”指板栗树。因始建村时此地有一棵很大的板栗树,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福文,因村辖域多属民国时设的福民、文良2行政村,故取福民、文良各一字得名。…[详细]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桥乐屯,因当地小河上筑石桥后村子人畜兴旺,安居乐业,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驻地下龙屯,因村后山形似龙,头向下,故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