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紫城镇 | 隶属:紫金县 |
行政代码:441621100 | 代码前6位:441621 |
行政区域:广东省 | 地理分区:华南地区 |
长途区号:0762 | 邮政编码:517000 |
车牌代码:粤P | 行政级别:镇 |
辖区面积:约14.3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15.15万人 |
人口密度:10594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12个社区、31个行政村 |
地名由来:
紫城镇因是紫金县县城得名。
荣誉排行:
2022年10月,2022年淘宝镇名单发布,紫城镇上榜。
2021年6月,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紫城镇人口数量为15.15万人,位列紫金县各街道乡镇人口数量排行榜第1位。
2021年1月,河源市文明委授予紫城镇2020年度河源市文明镇称号。
基本介绍:
紫金县辖镇,县府驻地。建国初期称金城镇,属附城区、第一区,1958年属附城公社,1964年分设城镇公社,1981年设紫城镇。位于县境东东部,面积14.3平方公里,人口8.7万。河(源)汕(头)、惠(州)五(华)公路穿境而过。辖城南、西郊、城郊、城东4个管理区和安民、通惠2个居委会。产业以工业、商贸、运输、建筑和饮食服务业为主。
文化旅游:
紫金观原名天后宫,座落在紫金县城安良片飞凤岗下,是紫金县道教活动中心场所。天后宫原址在县城市区中心,始建于明末年间,已有四百多年历史。建宫后,累显灵异,香火不断,经久不衰。天后宫因历史上种种
紫金县人民政府旧址位于紫金县紫城镇北门街,已改建。在上海“四一二”、广州“四一五”--大屠杀后,为了反击国民党-派的血腥屠杀,海丰、陆丰、紫金、惠阳四县决定于5月1日同时举行暴-动-。按照张
刘尔崧、刘琴西故居位于紫金县紫城镇安民居委会北河街45号。刘尔崧、刘琴西是同胞兄弟。刘尔崧(1899~1927年),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团中央委员、中共两广区委工委书记、广州工代会
紫金县革命烈士纪念碑(含烈士墓)位于紫金县紫城镇安良居委会安良街1巷(中山公园左侧),坐南向北,占地960平方米。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中,紫金人民前仆后继,英勇奋斗。其中评为烈士的有700多
刘尔崧纪念馆位于紫金县紫城镇安良居委会广场路中山公园正面。刘尔崧(1899~1927年),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团中央委员、中共两广区委工委书记、广州工代会主席、中华全国总工会执行委
紫金县总农会旧址、学生会旧址位于紫金县紫城镇永安居委会东栅街叶氏宗祠内。1923年7月,紫金县第一次农民代表大会在炮子(苏区)召开,成立县总农会。1925年4月,第一次东征胜利,紫金县总农会
历史沿革:
紫城镇旧称安民镇,属归善县。
明隆庆三年(1569年)置永安县治此,建城。
民国三年(1914年),称为金城镇。
解放后,为紫金县第一区的一个镇(金城镇)。
1953年,改为紫城镇。
1954年至1963年,曾同附城区几度分合。
1964年,从附城公社分出为城镇人民公社。
1980年夏,称紫城镇。
2009年7月,原紫城、乌石、附城三镇合并成紫城镇。
区划代码:~001,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1958年人民公社成立后,属紫城公社管辖,1960年至1963年称城镇城东大队,1989年改称城东管理区;1996年7月4日在城东管理区划分居民区成立…[详细]
区划代码:~002,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1958年人民公社成立后,属紫城公社管辖,1960年至1963年称城镇城东大队,1989年改称城东管理区;2001年改称城东社区居委会,沿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003,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1958年,人民公社成立,称城镇公社居民大队;1978年,居民大队改称安民管理区;1996年撤销管理区,设立永安居委会,沿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004,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1958年人民公社成立,称城镇公社居民社大队,1980年改名城郊大队,1989年3月改为城郊管理区,1996年7月改为安民社区居委会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005,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1958年人民公社成立后,属附城公社管辖,1960年至1963年称城镇西一大队;1989年改称西郊管理区;2001年改称西城社区居委会,沿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006,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1958年,人民公社成立,称西郊大队;1996年,西郊大队改为新安居委会;沿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007,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1958年人民公社成立,称城镇公社东升大队,1980年改名直径大队,1987年为直径村委会,1989年改称管理区,自2001年设立城南社区居民委员会命…[详细]
区划代码:~008,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1989年原城南管理区管理为三个自然村:沙子坝自然村、教场自然村、直径自然村。1996年管理区划分为两个居委会:1、教场自然村、直径自然村为城南居委会…[详细]
区划代码:~009,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1958年,人民公社成立,称城镇公社西部大队;1978年,西部大队更名为安良村,1989年称紫城镇安良管理区,1999年改为安良村民委员会;自2012…[详细]
区划代码:~010,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1958年,人民公社成立,称城镇公社通惠大队;1989年,通惠大队改为通惠管理区;1999年撤销管理区,设立通惠居委会,沿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011,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因该社区居委会位于1949年前的附城墟集市点,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012,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被乌石乡(镇)政府征收的乌石、荷岗、南岗的部分土地的居民成立了乌石居委会,1998年更名为乌石镇乌石社区居委会,2009年乌石镇并…[详细]
区划代码:~20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58年属附城公社白溪大队,1961年属黄花公社白溪大队,1963年属附城公社白溪大队,1983年属白溪水库管理区,1987年属白溪水库管理处白溪村…[详细]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1958年属城镇公社城西大队,1963年属附城公社城西大队,1983年属附城区城西乡,1987年属附城乡城西村委会,1989年改为城西管理区,1999…[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该村稻田位于秋江河两岸,以前常常缺水需挑水淋禾,上世纪80年代改为电动排灌,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58年属附城公社蓝坑大队,1961年属林田公社蓝坑大队,1963年属附城公社蓝坑大队,1983年属附城区蓝坑乡,1987年属附城乡蓝坑村委会,19…[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该村上格尾有明代所评“中洞午荫”景观,而得名。…[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58年属附城公社中埔大队,1961年属林田公社中埔大队,1963年属附城公社中埔大队,1983年属附城区中埔乡,1987年属附城乡中埔村委会,19…[详细]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民国时,紫金县县长曾在该地办公小段时间,后称衙前乡,意为衙门前之意,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58年公社化时,该大队由水尾和澄塘两个小乡各取首字组成新地名,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明末清初,黄姓到该地开基时,河坝山长满野菊花、芒草花,称“芒草坝”,后因菊花为黄色,黄与芒谐音,更名黄花坝,后改称黄花村,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辖区内有横径山,故以山为村名,故名。1958年属附城公社黄花大队,1961年属黄花公社田心、元墩大队,1963年属附城公社横径大队,1983年属附城…[详细]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该地原称“樟村”,后分为上樟、下樟村。因处河流下游而得名下樟村。1952年原水口村与下樟合并为新的村,称新樟。其后改为新庄村,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1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该地原称“樟村”,因樟木较多而得名。后分为上下两村,上村称上樟,下村称新樟。其后称上庄、新庄。水源上段称上庄,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1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相传在很久以前,此地森林茂密,山下有一池塘成群结队的鹧鸪到塘中觅食,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1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87年从璜坑村委会分出,起名璜光村委会。“光”寓意前途光明,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1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此地地形是一条横躺着坑,故称横坑。因向往吉祥,将横坑改为璜坑,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15,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该村辖区内巷子岗有一个很大的黑色石头,客家人称黑色也叫乌色,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1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此地于1987年从乌石乡分出,主要由石浮和大陂两个自然村组成,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1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此地地形地貌似一条龙在鸣叫,故名。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设龙径大队;1983年,撤社设区,称龙径乡,1987年,更名为龙鸣管理区;1999年撤销管…[详细]
区划代码:~218,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1958年人民公社成立,称附城公社荷岗大队,1961年称乌石公社荷岗大队,1983年称乌石区荷岗乡。1987年称乌石乡荷岗村委会,1989年称乌石乡荷…[详细]
区划代码:~219,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此地地势南高北低走向,地形似山岗,且处于秋香江南面,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2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此地形地貌象一条龙,且以前后一个小湖泊,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2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此地有一山岗的形状象一条龙,且有一个很深的水潭,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2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本村与下书村的地形地貌像翻开的书本,且位置偏上,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2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58年,人民公社成立,称附城公社书田大队,1961年称乌石公社书田大队,1963年分为下书田和上书田大队,1983年,下书田大队和上书田大队合并改…[详细]
区划代码:~22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58年,人民公社成立,称附城公社澄輋大队;1961年士贵公社成立,称澄輋大队;1963年,称乌石公社澄輋大队,1983年改称乌石区中澄乡。1987…[详细]
区划代码:~22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58年,人民公社成立称附城公社升车生产大队;1961年,由士贵公社管辖;1963年,由乌石公社管辖;1983年称乌石区升车乡;1987年称乌石乡升…[详细]
区划代码:~22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此地民国以前称岩前,解放后为向往大平盛世,更名为升平,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2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此地古称,士背,后人为向往吉祥富贵,将士背更名为仕贵,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2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58年,人民公社成立称附城公社石坑大队;1961年称士贵公社石坑大队,1963年称乌石公社石坑大队。1983年改称乌石区石坑乡;1987年撤石坑乡…[详细]
区划代码:~22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此地以前榕树成林,至今仍有不少零星榕树,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3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村中有一小湖泊,称为仙女湖,简称仙湖,故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