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梅坑镇 | 隶属:新丰县 |
行政代码:440233102 | 代码前6位:440233 |
行政区域:广东省 | 地理分区:华南地区 |
长途区号:0751 | 邮政编码:512000 |
车牌代码:粤F | 行政级别:镇 |
辖区面积:约276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1.3万人 |
人口密度:47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2个社区、20个行政村 |
地名由来:
明代形成圩集,因水坑周围长满石梅得名梅坑圩,镇因圩名。
荣誉排行:
2021年5月,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梅坑镇人口数量为1.3万人,位列新丰县各街道乡镇人口数量排行榜第5位。
基本介绍:
梅坑镇位于新丰县城的西南部,东与丰城街道办相接,南与从化、龙门县交界,西与沙田镇和回龙镇相邻,北靠黄礤镇和翁源县的礤下镇,地理座标为东经11406,北纬2401,总面积为276平方公里,共有2个社区居委会和20个村委会,总面积310平方公里,户籍人口25383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395人。梅坑镇政府驻梅坑圩。
梅坑镇的地形特点是西北高,东南低,全境均向东南倾斜,为丘陵地带,山地面积约占全区总面积的90%。本镇地处中来热带,其气候具有山地气候特征,全年平均气温20~20.3摄氏度,全年无霜期达330天以上,年降雨量为1872.3毫米左右,因其独特气候,本镇种植业十分发达,一是以反季节
文化旅游:
新丰江源温泉度假区内山峦起伏,树木葱茂,山水相拥,景色秀丽,拥有集山、泉、湖于一体的自然风光资源和丰富的地下温泉资源。新丰江源温泉旅游度假山庄于群山环抱中,依山傍水,山庄四季景色各具特色:春
历史沿革:
明隆庆三年(1569年)建立长宁县时设梅坑、诸家镇和双长3个约。
民国十四年(1925年),诸家镇约与梅坑约合并为诸梅乡,隶属新丰第一区。
1950年,析诸梅乡分设梅坑、太平、秀长3个村人民政府。
1952年8月,析新丰第一区的梅坑、太平、秀长、横江、龙江和第三区的小镇成立新丰第六区。
1955年12月,改称梅坑区。
1958年1月,称梅坑乡。
龙江、横江、板岭划归城西乡。
1958年9月,成立新丰红旗公社第三
区划代码:~001,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因境内有梅坑河东西横贯镇境内,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002,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2002年非农户口逐年增多,镇成立小正社居民委员会,沿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0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98年从长坪村迁出,设立新坪村委会,沿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49年称长坪乡,1958年公社化时称长坪大队,1983年称长坪乡政府,1986年称长坪管理区,1998年后称长坪村委会,沿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56年设立长江乡,1959年设立长江大队,1998年设立长江村委会,沿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53年称梅西乡,1957年称梅西大队,1960年分梅西大队,梅南大队,1971年合并为梅西大队,1973年分梅西大队,梅南大队,1989年称梅西管…[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53年设立梅西乡,1957年设立梅西公社,1960年梅西大队分梅南、梅西两个大队,1971年又合并为梅西大队,1973年又分为梅南大队,梅西大队,…[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1949年称梅坑乡,1958年公社化时称梅坑大队,1983年称梅坑乡政府,1986年称梅坑管理区,1998年后称梅坑村委会,沿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60年合并梅东乡时期称四联组,梅东分割后取名梅中乡,1986年设立梅中管理区,1998年设立梅南村委会,沿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53年称梅东乡,1957年称梅东大队,1989至1998年称梅东管理区,1998年称梅东村委会,沿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53年称张田乡,1957年称张田大队,1989至1998年称张田管理区,1998年称张田村委会,沿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59年设立大岭大队,1983年设立大岭村委会,1990年设立大岭管理区,1998年复设大岭村委会,新址移至105国道旁,沿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49年称利坑乡,1958年公社化时称利坑大队,1983年称利坑乡政府,1986年称利坑管理区,1999年后称利坑村委会,沿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1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49年称徐坑乡,1958年公社化时称徐坑大队,1983年称徐坑乡政府,1986年称徐坑管理区,1998年后称徐坑村委会,沿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1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53年设立清水乡,1958年设立清水大队,1983年设立清水乡政府,1990年设立清水管理区,1998年设立清水村委会,沿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1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49年跟禾溪、黄佰、三村合并为华溪村,1951年设立华溪乡,1958年设立华溪大队,1983年设立华溪乡政府,1990年设立华溪管理区,1999年…[详细]
区划代码:~21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78年从禾溪大队析出设立黄柏大队,1984年并入华溪乡,1986年划出设立黄柏村委会,1990年设立黄柏管理区,1999年1月1日设立黄柏村委会,…[详细]
区划代码:~21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49年称禾溪乡,1958年公社化时称禾溪大队,1983年称禾溪乡政府,1986年称禾溪管理区,1999年称禾溪村委会,沿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1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51年设立新正乡,1958年设立新正大队,1983年设立新正乡政府,1990年设立新正村委会,沿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1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49年称小镇行政乡,1958年公社化时称小镇大队,1983年称小镇乡政府,1986年称小镇管理区,1998年后称小镇村委会,2001年更名为小正村…[详细]
区划代码:~21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52年称司前乡,1958年公社化时称司前大队,1984年称司前乡政府,1986年称司前村委会,1990年称司前管理区。1999年1月1日称司前村委…[详细]
区划代码:~21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公社化时从司前划出为茶坑大队,1984年称茶坑乡政府,1986年称茶坑村委会,1990年称茶坑管理区。1999年复称茶坑村委会,沿用至今。…[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