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黄坡镇 | 隶属:吴川市 |
行政代码:440883109 | 代码前6位:440883 |
行政区域:广东省 | 地理分区:华南地区 |
长途区号:0759 | 邮政编码:524000 |
车牌代码:粤G | 行政级别:镇 |
辖区面积:约78.4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13.69万人 |
人口密度:约1746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1个社区、29个行政村 |
地名由来:
黄坡镇因吴川县志记载,此地原名“叮当”圩,明万历年间有黄姓兄弟击败海盗,地方安宁,集市成圩,命名黄坡圩。镇政府驻址设于黄坡圩,是辖区,故名。
基本介绍:
位于广东省湛江市吴川市西南部的卫星镇,2005年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位于广东省湛江市吴川市西南部,黄坡镇2005年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该镇属热带湿润区气候,境内江河纵横,土壤肥沃,面积78.4平方公里,原下辖17个农村管理区1个城镇管理区(后中山镇并入黄坡镇)。该镇总人口83883 人,男女比例为1.098:1,家庭户户数18700 户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1])。黄坡镇是一个集工、商、贸易为一体的港口城镇,是经国务院批准的工业卫星镇。黄坡的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广湛公路325线国道纵贯镇中心。市场繁荣,贸易活跃,有广东省乡镇最大的农贸市场一个,建筑
荣誉排行:
2021年6月,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黄坡镇人口数量为13.69万人,位列吴川市各街道乡镇人口数量排行榜第2位。
文化旅游:
吴氏大宗坐落于广东省吴川市黄坡镇水潭村,占地1200平方米,祠左有占地约360平方米之长房小宗祠,祠右有占地约400平方米之道南公祠。吴氏大宗祠距今300多年历史,由于旧祠湫隘,公元1754
李汉魂故居(含勤园、俭园、村口门楼)座落于黄坡镇岭头村,建于抗战时期,占地面积约12000平方米,有多间建筑,主间设有勤园、俭园,配有值班室、凉亭、花园等,贯通布衣一巷、二巷,规模较大,整齐
历史沿革: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至1951年,为吴川县治。
1952年,吴川县治迁梅菉,黄坡改为吴川县第六区。
1958年,改为黄坡人民公社。
1975年5月,从黄坡人民公社析置出中山人民公社。
1983年9月,撤销公社改为黄坡社区。
1987年4月,撤区建镇。
2004年1月,黄坡镇与中山镇重新合并。
区划代码:~001,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因居委会驻于黄坡镇城区,故名。1949-1957年起名城区乡;1958-1983年改名为城区大队;1983-1986年改名为城区乡政府;1986年改名…[详细]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52年属水潭行政村,1957年属水潭小乡,1958年属水潭大队,1961年属大岸小公社,1964年分出为官江村,1983年改为官江乡,1987年改…[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58年为三柏坉大队,1983年为三柏坉乡,1985年为三柏坉村委会,1989年改为三柏坉管理区,1999年再改为三柏坉村委会,一直沿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58年命名水潭大队,1983年为水潭乡,1985年为水潭村委会,1989年为水潭管理区,1999年为水潭村委会,一直沿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意为房屋多,进深大的院落,故名。在人民公社时期属黄坡人民公社,那罗大队称为黄坡公社那罗大队大院乡,后来人民公社改为黄坡镇人民政府,就把那罗大队分为两…[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52年设为那罗行政村,1957年属水潭乡,1958年属水潭大队,1961年设为那罗小公社,1964年改为那罗大队,1978年分开那罗、亭梓两个大队…[详细]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52年为马兆行政村,1957-1958年属枚陈乡,1964年为马兆大队,1978年与马容分开为两个大队,1981年又并为马兆大队,1983年改为马…[详细]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52年为枚陈行政村,1957年改为枚陈乡;1958年改为枚陈大队;1961年为平定小公社,1964年又分为枚陈大队,1978年分大枚陈、小枚陈两个…[详细]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58年名为平城大队,1983年名为平城乡,1985年名为平城村委会,1989年名为管理区,1999年名为平城村委会,一直沿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57年组建称福岭大队,1983年称福岭乡,1986年改称福岭村委会,1988年称福岭管理区,1999年复称福岭村委会,一直沿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52年属行政村,1957年为蓼罗乡,1958年改为蓼罗大队,属平定公社管理,1978年分蓼罗、下蓼大队,1982年合并蓼罗大队,1989年改为蓼罗…[详细]
区划代码:~21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原于1964年与蓼罗大队分开后为龙塘大队,1982年成立吴川县黄坡镇人民政府,1983年成立岭博村委会,1992年成立岭博管区,1999年再成为岭博村…[详细]
区划代码:~21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58年成立牛路头大队,1983年改为牛路头乡,1985年改为村委会,1989年-1992年改为牛路头管理区,1999年改为牛路头村委会,一直沿用至…[详细]
区划代码:~21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58年统称上马大队,1983-1985年称上马乡,1985-1989年称上马村委会,1989-1999年称上马管区,1999年至今称上马村委会,一…[详细]
区划代码:~214,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1958年成立大岸大队,1983年改为大岸乡,1985年改为大岸村委会,1989年改为大岸管区,1999年改为大岸村委会,一直沿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15,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1952年为平泽行政村,1959年为平泽小乡,1958年为平泽大队,1983年为平泽乡,1985年为平泽村委会,1989年为平泽管理区,1999年为平…[详细]
区划代码:~216,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1952年属郑屋行政村,1957年属郑屋小乡,1958年属大屋大队,1961年属黄坡小公社,1964年分出为黄坡村大队,1978年分为黄坡村、坡尾村两…[详细]
区划代码:~21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61年属称冼村行政村,1957年属水潭小乡,1958年属水潭大队,1961年属那罗小公社辖管,1964年为新屋大队,1978年改革分为新屋,冼村两…[详细]
区划代码:~218,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1958年设立唐禄大队,1983年改为唐禄乡,1985年改为唐禄村委会,1989年改为唐禄管理区,1999年改为唐禄村委会,一直沿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19,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1957年组建岭头村委会,1983年称岭头乡,1986年改称岭头村委会,1988年称岭头管理区,1999年复称岭头村委会,一直沿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2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58年设立磐石大队,1983年改为磐石乡,1985年改为磐石村委会,1989年改为磐石管理区,1999年改为磐石村委会,一直沿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2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50年属黄坡第六区、中山行政村,1958年成立大队,1983年大队改为乡,1985年改为村委会,1989年改为管区,1999年至今为唐基村委会,一…[详细]
区划代码:~22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58年为林屋大队,1985年改为林屋村委会,1983年改为林屋乡,1989年改为林屋管区,1999年改为林屋村民委员会,一直沿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2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50年属黄坡第六区,名里屋行政村,1957年属林屋小乡,1958年属林屋大队,1961年属川西小公社,1964年改为大队,1975年属中山公社,1…[详细]
区划代码:~22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50年属黄坡第五区,名端德行政村,1957年改为小乡,1958年改为大队,1961年属川西小公社,1964年又改为大队,1975年属中山公社,19…[详细]
区划代码:~22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50年属黄坡第六区,名中山行政村,1957年改为小乡,1958年改为大队,1961年属川西小公社,1964年改为大队,1975年属中山公社,198…[详细]
区划代码:~22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58年成立大队,1983年改为乡,1985年为村委会,1989年为管区,1999年改为村委会,一直沿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2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51年属黄坡第六区,名郑屋行政村,1957年改为小乡,1958年改为大队,1961年属黄坡小乡,1964年又改为大队,1975年属中山公社,198…[详细]
区划代码:~22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52年属黄坡第六区,端德行政队,1957年属端德小乡,1958年属三柏大队,1961年属三柏小公社,1964年属三柏大队,1975年属中山公社,1…[详细]
区划代码:~22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51年属黄坡第六区,名郑屋行政村,1957年改为小乡,1958年改为大队,1961年属黄坡小乡,1964年又改为大队,1975年属中山公社,198…[详细]
吴川蟛蜞汁价廉物美,清香可口,能下气化痰,去积腻,助消化,是当地人极喜爱的佐餐酱品小食和调味品,也是馈赠远方亲友极富地方风味的珍稀礼品。吴川蟛蜞主要繁殖
醋腌制,酸甜脆嫩,开胃去滞,是黄坡的特色土产。据中医理论,蒜头性味辛温,入脾、胃、肺,其功用行滞气,暖脾胃,消积解毒、杀虫,有“土里长出的青霉素”的美称。据说,古埃及人在建造金字塔时,民工们就是靠大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