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良溪村 | 隶属:棠下镇 |
行政代码:440703101208 | 代码前6位:440703 |
行政区域:广东省 | 地理分区:华南地区 |
长途区号:0750 | 邮政编码:529000 |
城乡分类:村庄 | 分类代码:220 |
车牌代码:粤J | 行政级别:村 |
地名由来:
南宋咸淳十年(1274),谢姓祖先从南雄珠玑巷迁此,随后罗姓97人,36个姓氏来此定居。此处蓢草丛生,溪流潺潺,初时称为蓢底。又因溪水养育一方人,寓意良才涌现、溪水长流之意,故名。明洪武年间(1368-1398),蓢底村改为良溪村。
荣誉排行:
2021年4月,良溪村被授予新一批江门市文明村镇称号。
2021年2月,司法部、民政部公布良溪村为第八批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
2020年12月,良溪村上榜2020年广东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单位名单。
2019年9月,良溪村上榜2018年广东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单位名单。
2014年11月,良溪村被列入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2014年2月,良溪村入选为第六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2009年12月,良溪村入选第二批广东省历史文化名镇名村。
基本介绍:
良溪,又称“蓢底”,座落在广东省江门市蓬江区棠下镇北面,与鹤山市雅瑶镇相邻,面积有7.6平方公里,现常住村民有1724人,500多户,分四个自然村,由6个村民小组组成,主要产业:农业、渔业,已有一千多年历史,是一个开基久远、历史文化内涵非常丰富而且至今保护较为完好的古村落。
良溪古村是南迁始祖罗贵率众南迁的终点站,也是集中原文化、岭南文化与海外文化交接的一个重要的中转站,故又称之为“后珠玑巷”。良溪村还被授予“广东省历史文化名村”、“广东省古村落”之称。它保留了迷人的自然风光,有气势宏伟的罗氏大宗祠,明代护村墙,古老的龙船脊民居,村内尽现明、清、民国建筑风格;它流传着地道的饮食文化,有良
文化旅游:
良溪罗氏大宗祠位于棠下镇良溪村。建于明代,罗氏后人为纪念南宋时从南雄珠玑巷迁至定居的先祖罗贵而建。清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重建,乾隆、道光年间曾进行修缮,清咸丰十年(1860年)由罗天池
良溪旧称蓈底,村中有建于乾隆元年(1736年)“旌表节妇罗门吴氏”的贞节牌坊;有占面积2439平方米、建筑面积1370平方米、建于康熙46年(1707年)的“罗氏宗祠”。清道光六年进士翰林“
历史沿革:
1951年改属新会县第三区西北乡管辖;1958年属新会县中心管理区管辖;1961年属新会县棠下公社管辖,称良溪大队;1984称良溪乡;1988年称良溪管理区;1999年称良溪村委会至今;2002年属于江门市蓬江区棠下镇管辖。
周边相关:
良溪村附近有良溪罗氏大宗祠、良溪古村、陈白沙纪念馆、五邑华侨华人博物馆、江门中山纪念堂、五邑华侨广场等旅游景点,有杜阮大顶凉瓜、良溪柑普茶、石爆牛仔肉、江门鸭肝肠、三桁瓦菜刀、杜阮鸡等特产,有荷塘纱龙、白沙茅龙笔制作技艺、火画扇、崖门海战流传故事、台山民歌等民俗文化。
良溪柑普茶--江门市名特优新农产品我国用柑橘皮配茶已千年历史,“茶圣”陆羽在《茶经》中就提到过“加入橘皮煮茶”。而“普洱”和“陈皮”的正式邂逅,却是发生在江门市的良溪古村落。柑普茶代表着良溪村的本土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