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新城子镇 | 隶属:永昌县 |
行政代码:620321102 | 代码前6位:620321 |
行政区域:甘肃省 | 地理分区:西北地区 |
长途区号:0935 | 邮政编码:737100 |
车牌代码:甘C | 行政级别:镇 |
人口数量:约5235人 | |
下辖地区:13个行政村 |
地名由来:
因其南侧破城子于清末毁于战乱,于此筑新堡,名新城堡,俗称新城子。
基本介绍:
自然环境:新城子镇位于永昌县西南部,祁连山北麓,总土地面积96.3万亩,总耕地面积6.42万亩,平均海拔2800米。年平均降雨量260毫米,年平均气温1.7°C,全年无霜期110天。
行政区划:辖13个村民委员会。
人口情况:乡镇总户数6309户,乡镇总人口25853人,乡镇从业人员14401人。
六通情况:13个村全部通电、通邮、通电话、通公路,6个村通自来水。
文教卫生:有各类学校16所,在校学生3653人,教师196人。有医院、卫生院1所,医生10人,病床15张。
名优特产:野生发菜、蘑菇。
旅游景点:鸾鸟城、翰耳朵城遗址、石头沟、西大河、水管子台、南
历史沿革:
民国元年(1912年)后,属乌龙乡。
1949年9月,属乌龙区。
1955年12月撤区后,设新城子乡。
1958年9月,改新城子公社。
1983年6月,政社分设,恢复新城子乡。
1985年9月,撤乡建镇;同年10月,撤销公社。
区划代码:~20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建村后沿用驻地“赵定庄”之名。民国时属五龙乡一保。解放初为三区一乡第四行政村。土改后划入二区一乡。合作化时属河南坝乡初级农业合作社。1956年建立高级…[详细]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刘珂庄,古堡寨,明代刘珂建,因“珂”与“克”异字同音,后演变为“刘克庄”。建村后沿用古堡寨名。…[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村庄建于山湾处,且有古塔(现已毁)而得名。…[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原为刘克庄大队一队。1974年新城子人民公社试点改设农林场,后为公社直属农林场。1983年政社分设后属新城子乡刘克庄村。1985年9月,新城子撤乡建镇…[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村内多居毛姓而得名。民国时属五龙乡三保。解放初为三区二乡第四行政村。合作化时建立初级农业合作社。1956年建立高级农业合作社。1958年属五星公社。…[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古时,将朝廷发诏开垦的荒地称为“诏田”,因“兆”与“诏”同音,后演变为“兆田”。兆田村由此得名。…[详细]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位于西山山湾处而得名。民国时属五龙乡三保。解放初为三区二乡第四行政村。1955年属新城子乡初级农业合作社。1956年建立高级农业合作社。1958年属…[详细]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马营沟,因曾为官马营地而得名。村以沟名。…[详细]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建村后沿用自然村“唐家坡”之名。民国时属五龙乡二保。解放初划为三区二乡第二行政村。土改时属三区一乡。1955年属新城子乡,当年组建初级农业合作社。19…[详细]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建村后沿用古堡寨“新城子”之名。民国时属五龙乡二保。建国初期化为三区二乡第二行政村。土改时期属三区一乡。1955年属新城子乡,当年组建初级农业合作社。…[详细]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民国时属五龙乡二堡。解放初为三区一乡第一行政村。1955年为新城子乡通信堡初级农业社。1956年建立高级农业合作社。1958年属五星公社。1959年改…[详细]
区划代码:~21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建村后沿用古堡寨“通信堡”(屯兴堡)之名。…[详细]
区划代码:~21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位于西大河古河床以南的山湾处而得名。民国时属五龙乡一保。解放初为三区一乡第三行政村。1955年为河南坝乡初级农业合作社。1956年建立高级农业合作社…[详细]
城关镇:土特产有发菜。新城子镇:以细毛羊著称。土特产有发菜、蘑菇。盛产羌活、大黄、秦艽等中药材。新城子镇毛家庄村:土特产有蘑菇、发菜。红山窑乡:土特产有发菜,盛产麻黄、大黄、五灵脂。红山窑乡毛卜喇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