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皇城镇 | 隶属:肃南县 |
行政代码:620721101 | 代码前6位:620721 |
行政区域:甘肃省 | 地理分区:西北地区 |
长途区号:0936 | 邮政编码:734000 |
车牌代码:甘G | 行政级别:镇 |
辖区面积:约3800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5585人 |
人口密度:约1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18个行政村 |
地名由来:
皇城镇,以其驻地皇城古遗址得名。
基本介绍:
皇城镇位于祁连山东段北坡,其南部为冷龙岭山地,北部为盖掌达扳山地,海拔在2500-5254米。南与前青海省门源县毗邻,北接武威市和永昌县,东连天祝县,西靠原山丹军马场。东西长约95公里,南北宽约72公里,总面积约3800平方公里。
皇城镇土地资源比较丰富,总面积约503.5万亩,其中耕地面积3.81万亩,林地面积86.98万亩。
境内共有草原面积2897平方公里,可利用草原面积2115.27平方公里,主要属高山灌丛草场、草甸草场、草原草场,是甘肃省的著名草原之一。森林面积163.66万亩,木材积蓄量114.4万立方米。
野生动物有鹿、獐、熊、豹、猞猁、青羊等,都属
荣誉排行:
2021年2月,皇城镇被命名为2020年度甘肃省卫生乡镇(街道)。
2014年7月,皇城镇被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等七部委确定为全国重点镇。
历史沿革:
皇城(又名斡尔朵、皇城滩),元朝永昌王曾建避署宫于此,故名皇城。
清朝末期到民国时期系蒙古、回、藏族聚居区。
1929年设甘肃省畜牧公司。
1949年划归青海省门源县辖,解放后,设皇城乡人民政府,仍属青海省辖。
1959年甘青边界调整时划归肃南县管辖,大河、康乐、马蹄、八字墩、友爱等地的部分裕固族牧民搬迁至此,分别成立了皇城人民公社(肃南县辖)和皇城农牧场(归张掖专区)。
1962年人民公社改制皇城区(皇城
区划代码:~200,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因地处北极沟口下滩得名。1962年2月肃南县按照中央“六十条”精神,在对人民公社体制进行调整中,将皇城公社改建为皇城区公署,下辖东滩人民公社、皇城人民…[详细]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因原青海门源县称这里为北山,1958年,从青海祁连搬迁过来的人有以东大河以北改为北滩,并成立了北滩公社,下设的三村分别为北极、北峰、北湾。…[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62年2月肃南县按照中央“六十条”精神,在对人民公社体制进行调整中,将皇城公社改建为皇城区公署,下辖东滩人民公社、皇城人民公社、泱翔人民公社、铧尖…[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历史上东庄为官办马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不久,青海省劳改局在此建劳改农场,有1200多名人犯被关押在东西长600多米,南北宽500多米,墙高2米,厚1…[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原名皇城生产队,文革时期重新得名,全国上下一片红,得名为红旗村,寓意旗帜当先,红红火火。…[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原名红土沟生产队,文革时期重新得名,寓意像向阳花儿一样旺盛。…[详细]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62年2月肃南县按照中央“六十条”精神,在对人民公社体制进行调整中,将皇城公社改建为皇城区公署,下辖东滩人民公社、皇城人民公社、泱翔人民公社、铧尖…[详细]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50年10月成立寺达隆乡,大湖滩村前身为红丰社,属张掖县管辖,1954年寺达隆和杨哥乡合并为杨哥乡,杨哥乡成立寺达隆二社。1959年裕固族大搬家到…[详细]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原名红土沟生产队,文革时期重新得名,寓意村位于古皇城遗址旁边故用此名。…[详细]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境内应有水关河,故此得名为水关村。水关村其前身为原天祝藏族自治县祁连公社第七大队(铧尖大队,即原江让部落),于1959年初划归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的藏族牧…[详细]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因其现村委会所在地附近有一条河名为宁昌河,故将宁昌村前身全称得名为天祝藏族自治县祁连公社第七大队(铧尖大队)宁昌滩生产队,1988年《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详细]
区划代码:~21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其现村委会所在地附近有一山沟名为长方沟,故将长方村前身全称得名为天祝藏族自治县祁连公社第七大队(铧尖大队)长方滩生产队,1988年《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详细]
区划代码:~21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西水滩村,1959年2月全县裕固族大搬家后,搬至小泉沟的裕固族牧民在组建村后,因其地处皇城滩草原最西端,故取名为西水滩村。…[详细]
区划代码:~21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58年从大河搬迁至马营,曾因此地有河名为金子泉,固取名金子滩。…[详细]
区划代码:~21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西城村原名破城子,1959年2月全县裕固族大搬家后,搬至破城子的裕固族牧民在组建村后,因其地处皇城滩草原最西端,故取名为西城村。…[详细]
区划代码:~215,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河东村位于皇城峡下段,东大河东岸,依山傍水建,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1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在泱翔东大河西面,故名。据史料记载,明、清时期,泱翔地区有黄毛、夹科、元旦、挂匠、西纳5个族哇近千户人,后按照3个集中的居住区域,1962年按照中央“…[详细]
区划代码:~217,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东顶村位于皇城峡东段,东大河北岸的山坡顶上,依山傍水建,此山藏语中原称为北顶山,是泱翔山脉的总称,后部分山系改为东顶,该村便坐落与此山脚下,故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