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元龙镇 | 隶属:麦积区 |
行政代码:620503108 | 代码前6位:620503 |
行政区域:甘肃省 | 地理分区:西北地区 |
长途区号:0938 | 邮政编码:741000 |
车牌代码:甘E | 行政级别:镇 |
人口数量:约1.76万人 | |
下辖地区:22个行政村 |
地名由来:
取境内旧镇园嘴镇中园字的谐音元字和五龙山龙字而得名元龙镇。
基本介绍:
自然环境:元龙镇位于麦积区东部,总土地面积29.79万亩,耕地面积3.72万亩。年均降雨量480.3毫米,年均气温12℃,全年无霜期211天,平均海拔1083.9米。
行政区划:辖1个居民委员会,28个村民委员会。
人口情况:乡镇总户数4486户,乡镇总人口20452人,乡镇从业人员10696人。
六通情况:28个村全部通电、通邮,23个村通电话,88个村通公路,11个村通自来水,12个村通有线电视。
文教卫生:设医院、卫生院1所,医生62人,床位16张。有各类学校19所,教师223人,在校学生3967人。
经济指标:2004年,国内生产总值1666万元,粮食播种
荣誉排行:
2024年3月,甘肃省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命名元龙镇为2023年度甘肃省卫生乡镇(街道)。
历史沿革:
民国二年(1913年),元龙隶属“东部二区”。
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设三岔区,辖元龙镇。
1949年8月后,设元龙等6区。
1951年5月,改为乡,其中第四区(元龙区),驻元龙镇,辖元土乡。
1952年10月,第四区(元龙区)增设玄头乡(后改名关营乡)。
1954年3月,第四区(元龙区)所属关营、陇东2乡划清水和秦安县,又从秦安县划入谢坪乡和扁坡乡。
1955年11月,元龙隶属三岔区(驻吴碧镇)。
19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村民在高崖上打了两眼大窑住在了这里,由于这里山青、水绿、崖高,取名为“青崖”,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地处渭河旁边,且地处平坦,故名。1949年8月设渭滩乡,1958年为葡萄公社渭滩大队,1960元龙公社渭滩大队,1983年后成立渭滩村民委员会,20…[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以白姓人氏聚居,故名。1949年曾属天水县元龙公社白家庄大队,1960年为天水县元龙乡白家庄大队,1984年为天水市北道区白家庄大队,2002年为天…[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后庄”原名“元嘴头”。“陇海铁路”开通,将村落分为两个自然村。铁路线外为“前排里”,铁路线内为“后庄里”,故取名’后庄村。…[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境内有秦岭山脉支脉,当地人称之为龙山。相传因似龙头扎入渭河饮水故命名元嘴头村。“陇海铁路开通”将村落分为两个自然村,铁路线以外为“前排里”铁路线以内为…[详细]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因地势陡峭,山高崖大,故名。1949年前实行保甲制度,1958年为葡萄公社上崖大队,1960年元龙公社上崖大队,1984年更名为元龙乡上崖村民委员会,…[详细]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以李姓人氏聚居,且地处山沟,故名。民国时期,实行保甲制度。1958年为天水县元龙公社李家沟大队,1984年北道区元龙乡李家沟村村民委员会,2005年…[详细]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以杜姓人氏聚居,且村内地势平坦,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因以石姓人氏聚居,且地处山谷口,故名。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为葡萄公社石谷川大队。1960年为元龙公社石谷川大队。1983年为元龙乡石谷川村村民委员会…[详细]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朝年间(公元1638-1644年)命名为格牙村和腰崖村因两自然村北倚“花石崖”,在2005年合并为花石崖村。…[详细]
区划代码:~21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以冯姓人氏聚居,且地处平川,故名。1945年,民国时期,曾设冯北乡,乡政府设在冯川境内。1958年为葡萄园人民公社冯川大队。1961年为元龙人民公社…[详细]
区划代码:~21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以前由于富人少,穷人多,很多穷人给富人做长工,旧时称佃户,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13,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因地处平川后部,故名。1958年为葡萄园人民公社底川大队属天水县管辖。1961年为元龙人民公社底川大队。1984年为元龙乡底川村名委员会北道区管辖。1…[详细]
区划代码:~214,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清朝期间码头口村为一渡口,因此名为码头口村村民委员会。…[详细]
区划代码:~215,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因早年间在此有葡萄园。故名园子村村民委员会。…[详细]
区划代码:~216,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因村民向往和平,和谐的生活,故名。1958年为葡萄园人民公社和平大队。1961年为元龙人民公社和平村大队。1984年为元龙乡和平村民委员会。2003年…[详细]
区划代码:~21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边水渠上有棵大桑树,故名。民国时期,实行保甲制度。1954年设桑渠乡。1958年为北道区元龙乡涝池村与堡坪村,1984年设立桑渠村村民委员会,200…[详细]
区划代码:~21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以关姓人氏聚居,且地处峡谷口,故名。民国时期,实行保甲制度。1958年为天水县元龙公社关峡大队,1985年北道区元龙乡关峡村,2005年为麦积区元龙…[详细]
区划代码:~21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以石姓人氏聚居,且地处山湾,故名。1949年前,实行保甲制度。1949全国解放,沿用原来的名字。1958年为石门公社石家湾大队,1968年为元龙公社…[详细]
区划代码:~220,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相周朝实行“井田制”时期,就有居民,又因村里有四口人工开挖的古井,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21,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红星村的原名“小坪里”。因起初居住于半山腰平地而得名,文革期间更名为“红星村村民委员会”。…[详细]
区划代码:~22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地势奇特,绿树成林,远观犹如一条盘踞的龙,故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