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乌兰镇 | 隶属:靖远县 |
行政代码:620421103 | 代码前6位:620421 |
行政区域:甘肃省 | 地理分区:西北地区 |
长途区号:0943 | 邮政编码:730900 |
车牌代码:甘D | 行政级别:镇 |
辖区面积:约327.7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10.91万人 |
人口密度:约333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13个社区、10个行政村 |
地名由来:
乌兰镇因境内乌兰山而得名。
基本介绍:
总土地面积327.7平方公里。现辖12个村民委员会,88个村民小组;8个社区居委会,56个社区居委小组,总人口65373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9978人。兰州—长征铁路经过并设站;兰包公路通过境内,交通较方便。乡人民政府驻西关。
建制沿革
乌兰镇因县城南有乌兰山而得名。解放前由城关镇公所管辖,解放后建政为靖远县第七区区公所。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改建为西滩和城关两个公社,1963年又合并为城关区公所,1968年改建为城关公社,1983年更名为乌兰公社,农村体制调整后成立乌兰乡。2004年与城关镇合并城立乌兰镇。
历史遗迹
乌兰镇历史悠久,文化灿烂,钟灵毓秀,中华民族的儿女们世世代
荣誉排行:
2021年12月,甘肃省爱卫会命名乌兰镇为2021年度甘肃省卫生乡镇(街道)。
2014年7月,乌兰镇被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等七部委确定为全国重点镇。
文化旅游:
潘育龙墓位于靖远县乌兰镇团结村。潘育龙,靖远人,清康熙年间曾任陕西提督,赐镇绥将军。其墓冢以南120米处有一石坊,建于清康熙六十年(1721)。通高6.5米,宽7.55米。三门四柱,明间面阔
虎豹口红军强渡黄河旧址位于白银市靖远县乌兰镇河靖村黄河东岸,为丝绸之路黄河古渡口之一,明清时期曾为官渡。渡口处有石崖,崖头向河道突出,形似虎嘴,故以虎豹口命之,又名河包口。1936年10月2
马户山遗址位于靖远县乌兰镇,年代为新石器时期,类别为古遗址。2014年7月4日,马户山遗址被公布为白银市第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马户山遗址东、西、南、北各方位区域边缘外侧外延10米
历史沿革:
1949年前,为城关镇公所管辖。
1949年后,为靖远县第七区区公所。
1958年,改建为西滩和城关2公社。
1963年,又合并为城关区公所。
1968年,改建为城关公社。
1983年,改为乌兰乡。
2005年,乌兰撤乡建镇,城关镇并入乌兰镇。
区划代码:~001,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因位于县城东大街,故名。乌兰镇东街社区居民委员会成立于上世纪50年代末,2002年改为城关镇东街社区居民委员会,2005年银城关镇和乌兰乡合并为乌兰镇…[详细]
区划代码:~003,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乌兰西路社区居民委员会按照城区方位命名,本城区主要有四条主街道,本居委会所处南街道,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004,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因位于靖远县城以西,故名。1949年以来称为西厢居委会,1978年改名为西大街居委会,2005年改名为西街社区,延续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005,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东关社区居民委员会座落于东关社区,又管辖下设的4个居民小组,因其所在地区职能,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006,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1969年8月中央核工业部批准在靖远县建设二七九兵工厂,二七九为厂子代号,地址在乌兰镇排路沟口,在此地成立的居民委员会依托厂子故名为二七九社区居委会。…[详细]
区划代码:~007,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铁路新村社区是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乌兰镇下辖的社区。…[详细]
区划代码:~008,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因坐落于罗家湾,为当地居民委员会。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009,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由于该社区位于乌兰镇西大街主干道附近,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010,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因北城区是靖远新开发的城区而得名新城社区,居民委员会坐落于此,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011,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滨河社区是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乌兰镇下辖的社区。…[详细]
区划代码:~012,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靖乐社区是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乌兰镇下辖的社区。…[详细]
区划代码:~014,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人民东路社区是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乌兰镇下辖的社区。…[详细]
区划代码:~015,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人民西路社区是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乌兰镇下辖的社区。…[详细]
区划代码:~20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东坪村村委会因座落于东坪村,且管辖一社、二社、林源三个社而得名。…[详细]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因座落于城关村,有因其职能范围,故名。解放初期为城关区,城关小公社辖12个小队。1967年成立城关人民公社城关大队辖13个生产小队。1983更改为靖远…[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西关村因位于靖远县城西部,故名。西关村1968年至1981年归属于城关公社;至1983年7月撤销革命委员会,设立人民公社,1983年更名为乌兰公社,农…[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东关村民委员会因座落于东关村并且管辖一社、二社、三社、四社、五社、六社、七社、八社、九社、十社、十一社11个居民小组而得名。…[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二十里铺村座落于二十里铺村,并且管辖下一社、下二社、王窑社、崖湾社,安庄社、小源社、十里墩社七个村民小组而得名。…[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西滩村民委员会地处西滩村,又管辖西滩村而得名。…[详细]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烟洞村靖远县志记载,明正统年间,方贵在县城东南沟口山顶修一烽火台,故命名为烟墩沟。后更名为烟洞村。…[详细]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来源于村民小组红咀社,老百姓习惯上笼统称之为红嘴子。…[详细]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座落于黄河靖远段岸边,故名。河靖村1980年前归属靖远县乌兰公社河靖大队,大队包括河靖和红嘴子两部分,农村体制调整后乌兰公社更名为乌兰乡,河靖大队仍…[详细]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朝时期,李元忠赶马鞑子至黑崖山下扎营,故命名为营儿门,后更名为营防村。…[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