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雅地名网 > 福建省 > 三明市 > 泰宁县 > 杉城镇

福建省三明市泰宁县杉城镇文化旅游景点

泰宁明清园

明清园景区座落在福建省泰宁世界自然遗产地,是一家以收藏和展示明清时期各流派大型古建筑和木雕艺术精品为主的“民间故宫”,总投资3.5亿元,规划占地面积约300亩。明清园致力于保护和传承中国古建筑及木雕艺术文化,同时也是一家独具风韵的私家收藏文化大观园——古民居大观园、古屏风大观园、木雕文化大观园。园内展示有石牌坊、司马府第、聚贤堂、耕读堂等10余个人文景观。藏品涵盖明清时期的各流派古建筑遗迹及珍贵的木雕艺术珍品,代表着当时当地工艺技术的最高水准,真实反映了明清时期文人雅士的优雅闲适、耕读传家的生活情趣,折射出明清时期的经济、社会、文化、思想、科技、艺术领域的发展状态。该园区既是对中国传统古典园林建筑风格和现代休闲文化产品的创意,也是对

大洋嶂阻击战指挥部遗址

大洋嶂阻击战指挥部遗址位于泰宁县杉城镇际头村杨梅垇自然村。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期间的1934年3月24日,盘踞在泰宁县城的国民党东路军第10纵队第4、第89师移师北上,与占据江西黎川的北路军第3纵队的两个师会合后,向中央苏区的战略要地建宁发起进攻。为了阻止国民党军的会合,红3军团第4师12团2营和师部侦察队约550余人,在大洋嶂与国民党军第89师265旅的3个团约4000余人展开一场激战。红军在红12团党总支书记--和2营营长陈昌泰率领下,沿着陡峭的山坡,抢先占领大洋嶂主峰制高点和有利地形,痛击迎面之敌。向红军阵地正面进攻的国民党军第89师265旅抢先占领山腰上两个小山峰,架设轻重机-向主峰疯狂扫射,掩护400多人向红军阵地猛冲

泰宁革命烈士纪念园

革命烈士纪念园位于泰宁县城杉城镇芦峰山东南面半山坡。泰宁是中央苏区县之一。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红一方面军曾三进三出泰宁。朱德、周恩来、彭德怀、聂荣臻、罗荣桓、叶剑英、杨尚昆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此运筹帷幄,指挥红军作战。红1军团、红3军团、红5军团、红7军团和红军东方军等,在建(宁)、黎(川)、泰(宁)革命根据地纵横驰骋,征战杀敌。泰宁县境内曾发生了著名的“县城保卫战”、“大洋嶂阻击战”、“新桥反击战”和“建泰沿线阻击战”等战役,给予国民党军以沉重打击。在土地革命战争期间,泰宁县开展了一系列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发展党员,建立党组织,成立了中共泰宁支部,建立县、区苏维埃政权,组建泰宁地方武装、农民协会、工会、共青团、少先队、赤卫队等

迎接朱德总司令进城遗址

迎接朱德总司令进城遗址分别位于泰宁县杉城镇梅桥行政村大马絮自然村村口小河边(泰宁通往邻县江西省黎川县的古县道旁)的大马絮三里亭及泰宁县城古城墙的北大门——朝京门。1932年10月,为粉碎国民党军发动的第四次“围剿”,红一方面军总司令朱德、总治政委员周恩来等签发了“建黎泰战役计划”。10月16日,周恩来、朱德率红一方面军各军团从广昌分5路向建、黎、泰挺进。19日,红22军乘胜收复泰宁县城。22日,红22军继续向邵武推进,追歼国民党军周志群余部。红5军团政治部主任刘伯坚率部进驻县城,接替红22军驻防。在红军三次解放泰宁的历史上,这是红军第二次解放泰宁,泰宁苏区进入恢复和发展阶段。之后,泰宁县革命委员会、中共泰宁临时县委、城市区委和区革命

红军东方军司令部旧址

红军东方军司令部旧址观音阁位于泰宁县杉城镇水南村金富街罗汉寺内。1933年8月18日,红军东方军自连城北上进驻泰宁期间,准备实施第二阶段作战计划。红军东方军司令部就设在泰宁城区金富街的罗汉寺内。与此同时,朱德总司令和周恩来总政委率领的红一方面军司令部(总部)也从江西东移,经建宁抵达泰宁。此时,为加强东线战场的力量,红一方面军总部抽调驻黎川的红6师和驻泰宁的红21师61团编入红军东方军系列。8月23日,红61团离开泰宁,会同红6师在闽赣军区司令萧劲光的指挥下,攻占将乐的万安进而围困将乐县城。红军东方军主力则攻克洋口、峡阳、沙县,包围顺昌、延平,取得节节胜利。红军东方军首次入闽作战,共歼国民党军8个团,俘敌7800多人,缴获-支7500

红色广场原址

红色广场原址位于泰宁县杉城镇北县政府现址,面积约2万平方米。中央苏区第四次反“围剿”取得胜利后,苏区的革命形势蓬勃发展。1933年5月,闽赣省苏维埃政府和闽赣军区正式成立。6月下旬,泰宁独立营配合闽赣军区红军向驻防县城的国民党军第56师田玉璠团发起进攻,7月8日,闽赣军区独立第1师和闽北独立师一部开进县城。中共泰宁县委、县苏维埃政府也从大田区迁回城区。红军第三次收复了泰宁县城。7月9日,中共泰宁县委、泰宁县苏维埃政府和工农群众3000余人,以及红军部队、泰宁县独立营约1000余名战士共4000余人在城北广场隆重召开祝捷大会。会上,红军--报告了中央苏区第四次反“围剿”战斗胜利的情况。会场上人头攒动,欢呼声此起彼伏,响彻云霄。9月18

泰宁县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遗址

泰宁县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遗址位于泰宁县杉城镇环城路小东门。中央苏区第四次反“围剿”胜利以后,建黎泰三县及邻近地域的军事压力有所缓解,这一地区的土地革命也得到了蓬勃发展。1933年5月上旬,闽赣省第一次临时工农兵代表大会在黎川县湖坊召开,正式成立中央苏区闽赣省。作为闽赣省所属县之一的泰宁县,至9月底选举产生了县、区两级工农兵代表,并召开了区代表会议。10月25日,泰宁县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在城隍庙隆重开幕。会场布置庄严大方,主席台正中挂着马列画像,两侧贴着“主义遵马列,政权归工农”的对联,会场门口则贴了一幅“旧社会打他个落花流水;新社会创造得灿烂光明”的门联。红3军团军团长彭德怀到会讲了话。会议通过无记名投票的方式,选举杨志和为泰宁

红一方面军司令部、红军总部旧址暨朱德、周恩来旧居

红一方面军司令部、红军总部旧址暨朱德、周恩来旧居陈家大院位于泰宁县杉城镇红卫行政村岭上街12号。从1933年8月至1934年2月,朱德、周恩来等红军领导每次来到泰宁都居住在陈家大院红军总部,总部第一厅左侧是红军总部机要科,当年红军就靠这里的一台电台指挥战斗。第二厅左侧是红军总部的政治部,政治部主任杨尚昆就曾在此工作;右侧是红军总政委周恩来旧居。第三厅左侧是总部参谋科,叶剑英参谋长在此制定作战方案;右侧则是朱德总司令旧居。驻扎在陈家大院期间,朱德、周恩来等--曾亲自率领总部直属部队干部战士上街清理阴沟,打扫卫生,刷写标语,参加城区清洁运动周活动。红一方面军司令部、红军总部旧址暨朱德、周恩来旧居陈家大院为清代民居建筑,坐北向南,由门厅、

中央苏区银行旧址

中央苏区银行旧址位于泰宁县杉城镇胜利一街12号。中央苏区建立后,为稳定金融秩序,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打破国民党当局的经济--,泰宁县成立了中央苏区银行,办理苏区纸币的发行、兑换金器银元、发放“建设公债”、开办低息贷款等业务。1933年5月,泰宁人民开展为战争筹集经费的“冲锋”比赛,积极购买建设公债,并提出将购买的公债连本带息捐献给苏区政府。在闽赣省推销30万元公债的运动中,经各级党政部门和苏区银行干部的广泛发动,1933年10月至11月,全县完成1000多元的债券发行任务。同年12月至次年4月,上级又下达2000元的指标,结果发放了3000多元,超额完成1000多元。中央苏区银行的建立,对保证革命战争的供给和苏维埃政府费用的支出起到了

岭上街红军标语墙

红军标语墙旧址位于泰宁县杉城镇红卫行政村岭上街两侧民居墙体。1933年8月至1934年2月,红一方面军司令部总部移至岭上街陈家大院内期间,红军总政治部和红军积极开展宣传活动,用党和红军的政策动摇、瓦解敌军,用墨汁在沿街墙壁上 书--写布告、标语。红军在岭上街两侧民居墙体上 书--写“红军万岁”、“打倒--的国民党”、“打倒帝国主义”等大幅标语,以及“告刘和鼎部下士兵及下级官长书”巨幅文告。巨幅文告为《告刘和鼎部下士兵及下级官长书》,高2.6米,宽4.2米,面积约13平方米,计665个字,字体为楷书,是原中央苏区现存的文字遗迹中单幅面积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告刘和鼎部下士兵及下级官长书》深刻揭露了国民党-派的丑恶面目,号召刘和鼎部下官

帐干红军医院旧址

红军医院旧址位于泰宁县杉城镇帐干村村部南侧30米。帐干村地处大洋嶂阻击战指挥部所在村杨梅坳的西面,海拔约1000米,相距约5华里,在此设立红军医院便于作战需要。在大洋嶂阻击战中,红军战士冲锋陷阵,有近百名战士受伤,被送到帐干村红军医院救治和疗养,帐干村村民也积极主动地帮助抢救红军伤员。此后,红军医院救治了许多在泰宁苏区战斗中负伤的红军指战员。这座房屋被当地村民完好地保存下来,作为那场战斗的纪念。红军医院旧址为帐干村清末民居建筑,坐西向东,由前空坪、下厅、天井、上厅等组成,上下厅均面阔3间12.2米,进深5柱16.69米,建筑面积203平方米。为悬山顶穿斗式木结构。

中央苏区泰宁红色饭店遗址

中央苏区泰宁红色饭店遗址位于泰宁县杉城镇和平街中段现新华书店处。苏维埃政府着力发展苏区商业贸易,鼓励搞活商品流通。由于市场经济的活跃带来了旅店、饮食服务业的发展。泰宁县苏维埃政府贸易处由此在城关开设了红色饭店,以接待过往的红军战士、伤病员和红军家属。同时,繁荣了苏区市场,满足了群众日用消费需求,也为苏区饮食服务行业的生意兴隆起到了促进作用。中央苏区泰宁红色饭店遗址原建筑为两层砖瓦结构楼房。1960年后,由于城市建设需要,和平街被拓宽为12.5米,旧街道两旁建筑物全部拆除新建。泰宁红色饭店因此被拆除,未予以保留。

杉城红军井

红军井位于泰宁县杉城镇红卫行政村岭上街东侧11号。红军街两旁的民居当年曾驻扎着大批红军官兵,他们的生活用水都是从岭上街东侧11号那口儒学井里汲取的。后人为了纪念那段历史,将儒学井改名为红军井。儒学井是明代古井,由井台、井沟、井体、井圈等组成,占地面积16平方米。井圈直径0.80米,内径0.55米,井体用打制好的半圆形青色砂岩环砌而上,井深5米。井台原用卵石铺砌,后改为赤色条石铺砌,东西长4.24米,南北宽3.76米。红军井至今依然完好,水质清纯甘甜。

苏区商品贸易处旧址

苏区商品贸易处旧址位于泰宁县杉城镇胜利一街15号。1933年8月,为恢复和促进苏区经济发展,泰宁县苏维埃政府广泛发动群众,恢复和发展生产,繁荣苏区工商贸易事业,设立了负责沟通苏区和白区之间商品贸易的苏区商品贸易处。通过用粮食兑换及建立盐贩联合会等办法,到白区采买食盐、布匹、药品、火柴、煤油等紧缺物资,首先保证红军部队、政府机关、军烈属的供应,满足苏区群众生活消费需求,广大民众可以买到外来紧缺的日用品。苏区商品贸易处旧址是杉城镇胜一村村民住宅,砖木结构,为清代建筑风格。

大洋嶂阻击战战场遗址

大洋嶂阻击战战场遗址位于泰宁县城西北的杉城镇邱洪行政村大洋坪自然村。大洋坪自然村处于大洋嶂南面山脚下,村前有一片开阔平坦的山坡地,站在大洋嶂顶峰居高临下,可以俯瞰整个村庄,对于阻击敌人十分有利。大洋嶂距离泰宁县城约10公里,是一座雄踞于从县城北上新桥和江西黎川交通要道的大山。主峰海拔1100米,东、西、北三面全是悬崖峭壁,只有南面的两座小山峰之间有路通往山顶,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总面积约2万平方米。

红军反“围剿”炉峰山战斗遗址

红军反“围剿”炉峰山战斗遗址位于杉城镇红卫行政村炉峰山。为一般不可移动文物。

泰宁世德堂

泰宁世德堂(世德堂)是明清古建筑群,建于明万历末年至天启年间,是中国江南地区保存较完整、具有文物保护价值的古代建筑群落。占地总面积为1.27万平方米;其中尚书第占地5400平方米,“世德堂”占地7300平方米。“世德堂”于1995年列为县级文保,1996年公布为省级文保,2001年6月25日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由于这些古建筑占地面积大,年代跨度久远,具有明代早、中、晚期的建筑特色,也有清代早、中、晚期的建筑风格,还存有元代和宋代的建筑遗风。长期使用过程中的拆修翻改,使世德堂现存建筑留下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痕迹。其中,第一栋、第五栋、第八栋、第九栋主要建筑是明代特征;第六栋前部建筑保留明代特征,后部建筑有清代特色;第七栋、第十栋、

水南红军东方军司令部旧址

水南红军东方军司令部旧址位于杉城镇水南行政村金富街罗汉寺内。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岭上红一方面军驻地旧址(红军街11号)

岭上红一方面军驻地旧址(红军街11号)位于杉城镇红卫村岭上街11号。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岭上红一方面军驻地旧址(红军街14号)

岭上红一方面军驻地旧址(红军街14号)位于杉城镇红卫村岭上街14号。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岭上红一方面军驻地旧址(红军街13号)

岭上红一方面军驻地旧址(红军街13号)位于杉城镇红卫村岭上街13号。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岭上红一方面军驻地旧址(卢家巷邓家祖宅)

岭上红一方面军驻地旧址(卢家巷邓家祖宅)位于杉城镇民主行政村卢家巷6号。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岭上红军井(儒学井)

岭上红军井(儒学井)位于杉城镇红卫行政村岭上街梨树下11号北侧。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大洋嶂阻击战遗址

大洋嶂阻击战遗址位于杉城镇邱洪行政村大洋坪自然村大洋嶂。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搜索
返回电脑版

联系方式 粤ICP备130019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