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下白石镇 | 隶属:福安市 |
行政代码:350981108 | 代码前6位:350981 |
行政区域:福建省 | 地理分区:华东地区 |
长途区号:0593 | 邮政编码:352000 |
车牌代码:闽J | 行政级别:镇 |
辖区面积:约106.7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3.07万人 |
人口密度:约288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1个社区、41个行政村 |
地名由来:
明弘治末年(1500)上白石巡检司司治移设此地,改称“白石司”。明嘉庆年间设盐运司,为了与上白石区别改称“下白石”。
基本介绍:
福安市辖镇。1958年设白石镇公社,1984年建镇。位于市境南部,白马河西岸。陆地面积106.7平方公里,水域面积57.9平方公里,人口4.2万。辖林门头、章岭、王坑、外山、凤山、顶头、英平、六屿、小犁、斗门头、大梨、下白石、通湾洋、亨里、白招、塘楼、湖头、远杞、樟澳、秦坎、坪冈、畚斗坑、北斗都、东岐、外宅、坑门、楼坪、福屿、渔江、荷屿、章坑、长坑、行洋、塔里、南浦、大获、下赤、金腰带、福渔、下岐等41个村委会和下白石居委会。农业主产水稻、薯类,兼产茶叶、柑橘、荔枝、龙眼。渔业以内海捕捞为主。
文化旅游:
荷屿华光殿位于福安市下白石镇荷屿村,年代为明,类别为古建筑。位于下白石镇荷屿村村尾。始建于明代,清嘉庆年(1796-1820)重修,门口为民国三十八年(1949)修建。坐东南向西北,为砖木结
历史沿革:
1929年设黄岐区,1946年为黄岐乡,1949年属第七区。
1956年11月设下白石镇。
1958年7月改下白石乡。
同年9月改下白石公社。
1961年7月改下白石区。
1966年8月改下白石公社。
1984年9月撤乡,设下白石镇。
区划代码:~001,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以前称下岐居委会,后因与下岐村委会重名,村中黄姓居多,故改名为黄岐居委会。…[详细]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下白石原名黄岐,因黄氏宗族最早迁居大崎后,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与蕉城区交界,周边树木成林,故名。1950年初属顶头乡,1969年属半岭大队,1980年设林门头大队,1984年改林门头村委会,名称沿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附近山岭樟木繁茂,故名。1950年初属顶头区岐山乡,1955年成立半岭乡,1961年大公社分小公社时改为下白石区顶头公社半岭大队。1980年春与王坑…[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早时王姓迁居坑边居住,故名。1950年初属下白石区顶头乡,1956年属半岭乡,1980年与半岭,林门头分大队,而设王坑大队,1984年改称王坑村委会,…[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古时因后山像一条鳌鱼,古名鳌山,后因谐音改名今名。…[详细]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古时传说此山间有凤凰栖息,故名。1950初期是下白石区顶头乡凤山村,1956年与顶头分乡成立凤山乡。1965年大公社成立,正式成立凤山大队,1984…[详细]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村建于山头,故名。1950年初属下白石顶头乡,1958年改为顶头公社,1989年与外山、凤山分队,成立顶头大队,1980年与英平分队,定位顶头大队,…[详细]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以烈士阮英平的名字命名。1950年初属顶头乡,1958年属顶头公社,1956年设立英平大队,1970年合并顶头大队,1980年再设英平大队,1984年…[详细]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位于六屿岛,故名。1950年初属下白石区顶头乡,称六屿村,1969年改为六屿大队。1984年改六屿村委会,名称沿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为出产的梨子个小,但味道香甜,故名。1950年初期属下白石区顶头乡,1958年后划入斗门头大队,1980年分出成立小梨大队,1984年成立村委会,名…[详细]
区划代码:~21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委会位于斗门山的前端,故名。1950年初期属下白石区,称大梨乡,1959年改为斗门头大队,1980年与小梨、大梨分队成立斗门头大队,1984年改为斗…[详细]
区划代码:~21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建村时村中有棵大梨树,故名。1950年初期为下白石区大梨乡,1959年与斗门头合并为斗门头大队,1980年分出成大梨大队,1984年大队撤销成立大梨村…[详细]
区划代码:~21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村前有大片洋田,黄巢起义时元汤姓住,取名为汤湾洋,清朝兰姓迁居后改“汤”写“通”,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1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亨”寓意顺利、万事亨通;象征当地渔民出海捕鱼能够顺顺利利归来,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1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以汉族人神话寓意,故名。因面向白碴,原名碧洲,后因开石变为白色,改名白洲,洲、招方言同音,故名1950年初期属下白石区双碧乡;1958年改为白招大队;…[详细]
区划代码:~21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围塘造田时,建楼棚住宿,后成居民住宅,且该地地名存在“一地多名”的情况,有“塘楼”、“塘楼下”两种说法,给村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不便。经村委会讨论后,决定…[详细]
区划代码:~21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位于湖头山脚下,故名。因位于湖头山脚下,故名。原湖塘乡,1961年改为湖塘大队,因8个自然村中,湖头与湖塘村较大,取两寸名首字为大队名,所以定为湖塘…[详细]
区划代码:~21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远视村地形似椅,因名远椅,方言椅与杞同音,谐为远杞,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1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村前有一停船的地方,村中又有一樟树,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2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秦姓人迁居于此,且地势高低不平,故名。原属坪冈大队,1989年从坪冈大队析出,成立秦坎村委会,名称沿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2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村后有一块坪地,村处于山冈上,故名。1950年属下白石镇区樟栏乡,坪岗村;1969年,分开成立坪岗大队;1984年改为坪冈村委会;2013年1月18…[详细]
区划代码:~22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驻地象竹篓尾又称䉪尾,因是生僻字,为方便群众,改为今名。…[详细]
区划代码:~22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安宁和谐的海边村,故名。1950年属下白石区北坑乡畚斗坑村,1959年改为北坑大队。1980年与北斗都分开成立畚斗坑大队,1984改称畚斗坑村委会,后…[详细]
区划代码:~22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相传这里田地很少,只能种八斗种子,因此取名为八斗都,改谐音为今名。…[详细]
区划代码:~22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东部有岐石,故名。1950年属下白石去外屿乡,1956年为东岐大队,1965年编入外宅大队,1980年析出,仍名东岐大队,1984年改称村委会,名称…[详细]
区划代码:~22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原有小村名为“里宅”,后向外扩建新村,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2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原居是石碑洋,后迁移至笔架山的山坑里,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2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以委会下辖的楼下和坪洋两村为名。1950初期属下白石区外屿乡,1969年改属外宅大队,1980年从外宅大队析出,改为楼下大队,因与溪柄乡楼下大队重名,…[详细]
区划代码:~22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位于海岛“福屿”之上,村取岛名,取“祈福”美好寓意,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3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村民从事渔业生产,大队驻福屿,取“祈福”美好寓意,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3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古代村里读书人多,称儒乡,又因村前有大江,叫儒江村,方言儒与渔相近,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3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位于半岛之上,西临大海,并盛产莲子,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3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取“官章”和“王郑坑”两村的尾字作村委会的名称。…[详细]
区划代码:~23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境内有一条小溪很长,方言“溪”俗叫坑,又因本辖范围内有“西坑”和“长楼坪”(塘楼湾),故称。…[详细]
区划代码:~23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建于田洋之上,村民希望行事顺顺利利,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3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原村前有石塔,故名。1950年初为大洋乡塔里村,1956年为级初社,1958年改为大队,1965年并为大洋大队,1981年改为塔里大队,1984年改…[详细]
区划代码:~23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寓意当地居民年年都能大丰收,故名。1950初期属下白石区下洋乡,1959年成立人民公社,1965年改为大获大队,1984年改为大获村委会,名称沿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3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委驻地设在南浦,故名。原属大获大队,1981年划为南浦大队,1984年改为南浦村委会,名称沿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3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后山冈上有一小山丘称上赤,村居其下,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4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寓意财运亨通,财源滚滚,故名。1950年初属下白石区金腰带村,1961年划为牛山大队,1980年与下赤分队,改为金腰带大队,1984年改为村委会,名称…[详细]
区划代码:~241,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由于村民都是渔民,没有房屋,1954年于下白石马头侧石岐边建造一座办公楼。故称。…[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