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大庙镇 | 隶属:铜梁区 |
行政代码:500151117 | 代码前6位:500151 |
行政区域:重庆市 | 地理分区:西南地区 |
长途区号:023 | 邮政编码:402560 |
车牌代码:渝 | 行政级别:镇 |
辖区面积:约41.4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1.45万人 |
人口密度:约350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1个社区、11个行政村 |
地名由来:
大庙镇因镇人民政府位于大庙场而得名。
基本介绍:
大庙镇地处铜梁南部,距县城近30公路,幅员面积41.4平方公里,人口26787人,其中农业人口23835人,辖25个村、1个街道居委会,场镇面积80公顷,是一个典型的农业乡镇,其中蚕桑、肉兔和水禽是该镇的三大主导产业,2005年底,该镇实发蚕种7738张,产茧255吨,仅此一项,该镇人平收入达到250元,石院高新蚕业带还成为市、县蚕桑示范地区而受到关注,肉兔、水禽发展迅速,2005年出栏均超过100万只,并分别建立了肉兔和水禽养殖基地,组建了相应的专业协会,以带动肉兔和水禽的发展。此外,该镇的教育发展也很有特色,大庙小学成功推行素质教育,教学质量优良,并率先在全县修建了学生公寓楼,推行小学生寄
荣誉排行:
2023年2月,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认定大庙镇为2022年重庆市“一村一品”示范村镇,主导产品:(蚕桑产业)。
历史沿革:
唐长安四年(704年),置铜梁县时,大庙镇境域属之。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属铜梁第二区。
1949年12月后,属铜梁县第五区(虎峰区)。
1950年4月,建铜梁县第七区,境域属之。
1955年12月,第七区更名大庙区,属大庙区。
1993年12月,撤大庙区,大庙乡、司马乡合并建大庙镇。
区划代码:~001,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因“文”寓意有文采、华丽,“兴”寓意兴隆、兴盛而得名文兴社区。…[详细]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由原青龙村和平岩村合并后各取一字而得名。龙又代表铜梁龙铜梁龙闻名遐迩,起于唐宋,盛于明清,誉于当今。铜梁龙即以它工艺制作的宏大奇巧,舞技表演的粗豪而闻…[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由原大元村、黄狮村合并后各取一字而得名。…[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地处大庙镇东部,“森”指树木丛生繁密而得名。…[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升”与“深”同音,取黄垭村和深水村各一字而得名。…[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磨盘村原名为莲花村,与万胜村合并后,取莲花村和万胜村各一字而得名。…[详细]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由原金地村和桂林村合并后各取一字而得名。…[详细]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由马嘶村、马鞍村村合并,故名双马,以地处双马村而得名。…[详细]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由原天鹅村、双碾村合并后各取一字而得名。…[详细]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由原大石村、九井村和双胜村合并后保留双胜村村名,而得名。…[详细]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由原司马村、东河村、武学村三村合并而来而得名。…[详细]
区划代码:~21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由原兴复村、石院村合并后各取一字而得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