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濯水镇 | 隶属:黔江区 |
行政代码:500114112 | 代码前6位:500114 |
行政区域:重庆市 | 地理分区:西南地区 |
长途区号:023 | 邮政编码:409000 |
车牌代码:渝H | 行政级别:镇 |
辖区面积:约105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1.52万人 |
人口密度:约145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5个社区、4个行政村 |
地名由来:
濯水镇因镇人民政府驻濯河坝(即濯水坝)而得名。
基本介绍:
黔江区濯水镇位于重庆市东南部,距黔江县城32公里,蒲花河、乌江支流阿蓬江穿越腹心,国道319线、渝怀铁路纵贯全境,伍佛岭山脉和麒麟山脉东西对峙,形成了独特的“一江一河一线两山”地形地貌。濯水镇幅员面积105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积22935亩,全镇总人口27055人,城镇常住人口8930人,城镇面积1平方公里,全镇辖10个行政村,2个社区居民委员会,79个村民小组。2002年GDP收入1.3亿元,是重庆市百个经济强镇、商贸重镇和中心集镇之一。 区位优势日益凸现。濯水集镇(濯河坝)自古就是国道319线商贸重镇,交通便利,人杰地灵,商贾云集,市场发达,素有“黔江第二城市”之美称。正在建设中的渝怀铁路,
荣誉排行:
2020年7月,全国爱卫会命名濯水镇为2017-2019周期国家卫生乡镇(县城)。
2016年10月,濯水镇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认定为第一批中国特色小镇。
2014年7月,濯水镇被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等七部委确定为全国重点镇。
2014年2月,濯水镇入选为第六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历史沿革:
宋、元、明、清朝时期,均为酉阳土司管辖。
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改土归流”后属酉阳县上际里。
民国十七年(1928年),为酉阳县第三区濯水河乡。
1952年1月,划归黔江县,隶属第八区。
1958年7月,改建濯水公社。
1983年7月,濯水公社改濯水乡。
1985年7月,撤濯水乡设濯水镇。
2001年11月,蒲花乡、濯西乡并入濯水镇。
区划代码:~001,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以境内地名濯河坝得名,故名濯水社区。1949年前属酉阳县濯河乡第1保。1950年改保为濯河村。1952年划归黔江县。1958年为濯水管理区。1962年…[详细]
区划代码:~003,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以境内蒲花池得名,故名蒲花社区。1949年前属正谊乡第10保。1950年改保划归龙潭村。1952年划归黔江县。1962年更名为蒲花大队。1983年更名…[详细]
区划代码:~004,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河流阿蓬江流经境内,有三门滩(染房滩、疙蔸滩、豪坡滩),故名三门社区。…[详细]
区划代码:~005,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柏杨社区是重庆市黔江区濯水镇下辖的社区。…[详细]
区划代码:~006,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以境内地名乌杨坝得名,乌杨坝即坝上乌杨树多,故名乌杨社区。…[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以境内地名桐木纂得名,故名桐木村。1949年前属正谊乡第10保。1950年改保为桐木村。1952年春由酉阳县划入黔江县。1962年置桐木大队。1983…[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80年以境内地名五福岭得名,五福岭即山岭连接着五座山,故名五福村。…[详细]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以境内地名双龙桥得名,双龙桥即有两股龙泉水,在汇合处各有一座小平桥,故名双龙村。…[详细]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以境内地名堰塘得名,故名堰塘村。1949年前属酉阳县濯河乡第11保。1951年改保为堰塘村。1952年随乡划入黔江县。1962年分置堰塘大队、邬家大队…[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