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东阳街道 | 隶属:北碚区 |
行政代码:500109004 | 代码前6位:500109 |
行政区域:重庆市 | 地理分区:西南地区 |
长途区号:023 | 邮政编码:400700 |
车牌代码:渝 | 行政级别:街道 |
辖区面积:约48.79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4.48万人 |
人口密度:918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8个社区、6个行政村 |
地名由来:
东阳街道因“日出江东”而得名。
荣誉排行:
2021年5月,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东阳街道人口数量为4.48万人,位列北碚区各街镇人口数量排行榜第7位。
基本介绍:
东阳街道位于嘉陵江北岸,与重庆后花园——北碚城区仅一江之隔,是重庆市规划的北碚主城区的重要组成部份,距重庆市区约45公里。东阳街道东面与天府镇相邻,南面隔嘉陵江与北碚城区相望,西面与北温街道和澄江镇的嘉陵江分界,北面与合川市的土场镇、草街镇接壤,幅员面积48.79平方公里。辖黄桷、大新、磨心坡、大沱口4个社区,先锋、磨心坡、上桥、胜利、东阳、桃花山、西山坪7个行政村。
-
历史沿革
据《舆地纪胜》、《方与纪要》与《一统志》记载,南齐置东郡,周时废,迄今1500多年历史,1950年,划归黄桷镇,1951年黄桷镇与二岩乡合并,命名东阳乡。1958年名东阳公社,1959年与文星公社
历史沿革: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4月以前,境域属江北县。
1949年12月以后,隶属北碚。
1950年3月,东阳镇并入黄桷镇。
1951年9月,黄桷镇与二岩乡合并为东阳乡。
1952年6月,建立黄桷街道。
1958年9月,成立东阳公社。
1959年12月,东阳公社与文星公社合井为东文公社。
1961年,文星公社从东文公社析出,复为东阳公社。
1984年4月,东阳公社改为东阳乡。
1985年12月,东阳乡、黄桷街道合并设东
区划代码:~001,城乡分类代码:111,为主城区。
2004年,东阳镇更名为东阳街道,社区更名为东阳街道黄桷社区,并设立居民委员会,沿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002,城乡分类代码:111,为主城区。
因辖区内有一企业单位叫大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故名大新社区。…[详细]
区划代码:~003,城乡分类代码:111,为主城区。
因辖区被大山包围,而且形状像磨子一样,得名磨心坡。…[详细]
区划代码:~004,城乡分类代码:112,为城乡结合区。
“沱”含义是指可以停船的回水河湾。所谓回水,就是沱里的水流方向与河流的水流方向是相反的,水在沱里打着转转。由于其地理位置附于嘉陵江,地貌为沙滩河湾,地…[详细]
区划代码:~005,城乡分类代码:111,为主城区。
东阳曾于南齐建武元年(494年)置东阳郡,辖丹阳县,社区因此而得名。…[详细]
区划代码:~006,城乡分类代码:111,为主城区。
因社区所处的地理位置处于东阳天府民居南区及其工作职能(管理和处理本村相关事务)而得名“天府民居南社区居民委员会。…[详细]
区划代码:~007,城乡分类代码:111,为主城区。
因社区所处的地里位置处于东阳天府民居北区及其工作职能而得名“天府民居北社区居民委员会”。…[详细]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112,为城乡结合区。
取敢于争先,勇夺高峰,意味着样样工作走在前头之意得名先锋,同时为处理本地群众自治事务,设立先锋社区村民委员会。…[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112,为城乡结合区。
因地理环境四面环山,中间凹陷,形状像磨心,故而得名。…[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由原上埝村和炭口桥村合并,取其上埝村的“上”,炭口桥的“桥”二字组合而来,故名上桥村,为处理本村群众自治事务,故设立上桥村村民委员会。…[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取胜利之意而得名胜利村。1951年属石龙村,土改胜利结束后分为胜利、和平两个村。1956年属和平高级社。1958年属和平管区。1961年撤管区为胜利…[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112,为城乡结合区。
因在东阳街道境内而得名。1951年,三保合并为一村,取名为三合村。1955年,为初级社。1956年,与江家、井坛两村的初级社合而为一东阳高级农业合作社…[详细]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桃花山风景区而得名。2004年得名后沿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山多林密,西临嘉陵江,地势相对平整,故名西山坪村。…[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