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昌平区 | 隶属:北京市 |
行政代码:110114 | 代码前6位:110114 |
长途区号:010 | 邮政编码:102200 |
车牌代码:京 | 行政级别:市辖区 |
人口密度:1691人/km2 | |
辖区面积:1342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226.9万人 |
行政驻地:城北街道 |
地名由来:西汉设置昌平县。以昌平侯封地而得名,寓“昌盛平安”之意。1999年,为昌平区。
2022年12月,昌平区被认定为2021-2025年度第二批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区)。
2022年12月,2022中国最美县域榜单发布,昌平区上榜。
2022年7月,昌平区乐多港假日广场被确定为第二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
2021年9月,2021中国最美县域榜单发布,昌平区榜上有名。
2021年5月,根据北京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昌平区人口数量为227万人,位于北京市各区人口数量排行榜第3位,位列全国各县市区人口数量排行榜第16位。
2021年5月,昌平区被认定为全国中小学劳动教育实验区。
2021年4月,昌平区被评为第二批全国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县”。
2021年3月,昌平区上榜第二批全国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县推评名单。
昌平是北京的新城和科教新区,是首都西北部生态屏障,是拥有6000年文明史、2000年建置史的昌盛平安之地,是坐拥明十三陵、居庸关两大世界文化遗产的文化旅游名区,是致力全国科技创新中心主平台建设、服务首都高质量发展的创新活力之城。
昌平区域面积1343.5平方公里,现辖8个街道、14个镇。改革开放40年来,坚持实施科教兴区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综合经济实力、城乡发展水平、社会民生福祉大幅提升,各项事业取得长足进步。特别是,2014年和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视察北京以后,紧抓京津冀协同发展、首都“四个中心”功能建设的历史机遇,以减量发展为基础、以创新发展为引领,经济社会发展正在发生一场深刻变革。
历史上的“京师之枕”,新时代的文化魅力之城。境内有北京地区发现最早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之“雪山文化”。秦设军都县,西汉设昌平县,得名至今已有2000多年。明代升为昌平州,筑有永安城和巩华城,被誉为“京师之枕”、“股肱重地”。现有两处世界文化遗产以及银山塔林、白浮泉遗址等6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居庸叠翠是历史上的燕京八景之一。中共南口特别支部是北京最早的一批工人党支部。平郊民众抗战第一枪国民抗日军起义在昌平打响。近年来,坚持以文化人、以文强区,实施昌平历史文脉梳理工程,挖掘梳理和抢救保护一批历史文化资源。北京正在打造大运河、长城、西山永定河三大文化带,昌平是唯一一个三大文化带建设都有所承载的区。正在实施昌平历史文化地标工程,建设大运河源头白浮泉遗址公园,加强文化遗产和各类文物整体保护,打造明十三陵门户服务区、新城东区特色文创区,努力建设历史人文与现代科技交相辉映的文化魅力之城。
城北街道,为昌平区委、区政府所在地,地处昌平新城的功能核心区,东邻南邵镇,西、南与城南街道毗连,北与十三陵镇接壤。街道面积18.9平方千米。
明景泰…[详细]
南口镇,北京市昌平区下辖镇,地处昌平城区西北部,东临城南街道、十三陵镇,南连马池口镇、阳坊镇,西毗流村镇,北接延庆区八达岭镇。镇域面积201平方千米。…[详细]
马池口镇,北京市昌平区下辖镇,地处昌平区中南部,东邻南邵镇、沙河镇和中关村科技园区昌平园中心区,南接海淀区上庄镇、昌平区阳坊镇,西临南口农场,北接南口…[详细]
沙河镇,北京市昌平区下辖镇,地处昌平区南部,东与百善镇、北七家镇接壤,南与东小口镇、回龙观街道相邻,西与阳坊镇相接,北临南邵镇、马池口镇。镇域面积54…[详细]
城南街道,北京市昌平区下辖街道,地处昌平城区的东南,东邻南邵镇,南与马池口镇相连,西到南口镇,北接十三陵镇、城北街道。街道面积14.1平方千米。
1…[详细]
东小口地区为北京市昌平区辖镇(地区),位于区境东南部,距亚运村8千米。办事处(镇政府)驻中滩村386号。京包铁路、立汤公路于此交会。
1958年…[详细]
天通苑北街道是昌平区下辖街道。
2012年12月31日,天通苑北街道正式从原东小口地区分出,街道办事处暂驻太平庄北街69号,辖区东至北七家,西至中滩…[详细]
天通苑南街道是昌平区下辖街道。2012年12月31日,天通苑南街道正式从原东小口地区分出,街道办事处暂驻中滩村北三街82号,辖区东至天通苑东区围墙,西…[详细]
霍营街道是昌平区下辖街道。2012年12月31日,霍营街道正式从原东小口地区分出,街道办事处暂驻黄平路207号,辖区东至霍营村界,西至回龙观小区,南至…[详细]
回龙观镇位于昌平区最南端,南接海淀区西三旗,北至沙河镇,西紧邻海淀上地信息产业基地、航天城、永丰乡,东邻东小口镇,距德胜门仅10公里,昌平区的南大门。…[详细]
龙泽园街道面积约8平方公里,人口约12.3万人,辖佰嘉城、龙华二、龙华园等32个社区以及三合庄1个行政村。办公驻地拟设在现回龙观镇政府院内。…[详细]
史各庄街道面积约13.4平方公里,人口约12.24万人,辖农学院、昌艺园、领秀慧谷3个社区以及朱辛庄、东半壁店、西半壁店、定福皇庄、史各庄5个行政村。…[详细]
位于北京城区外西北,太行山支脉驻跸山下,距颐和园20余公里,毗邻海淀中关村及上地信息产业基地。镇域面积40.52平方公里,辖10个行政村,常住人口近3…[详细]
昌平县辖镇。市小城镇建设试点镇。1961年建小汤山公社,1983年置小汤乡,1990年建镇。位于县境中部偏东,距亚运村17公里,距首都机场19公里。面…[详细]
昌平县辖乡。1956年置南邵乡,1958年改十三陵公社,1961年更名南邵公社,1982年复置乡。位于县境中部。面积33.4平方公里,人口1.4万。京…[详细]
崔村镇位于昌平区东部,距县城10公里,全镇总面积60平方公里。西部与百善镇毗邻,北倚军都山支脉翠花山,是典型的半山区镇。全镇辖12个村民委员会。全镇…[详细]
百善镇位于昌平区东南部,总面积35.14平方公里,人口1.5万,辖13个行政村。
百善镇北倚燕山山脉、京密引水渠,南濒温榆河。交通便捷,六环高速路横…[详细]
昌平县辖乡。1956年置北七家乡,1958年先后属红旗公社、小汤山公社,后属中越友好公社,1962年析设北七家公社,1982年复置乡。位于县境东南部,…[详细]
昌平县辖乡。1958年建兴寿公社,1983年置兴寿乡。位于县境东部,距县府15公里。面积35.4平方公里,人口1.3万。京密引水渠过境。沙通铁路、昌怀…[详细]
流村镇位于昌平的西北部山区,地域辽阔,所辖面积257平方公里,自然风光与文物古迹众多,环形旅游线路长达百里,旅游资源极其丰富独特。流村镇位于昌平的西北…[详细]
昌平县辖乡。1956年置太陵园乡,1958年改十三陵公社,1982年置十三陵乡。位于县境北部,距县府1公里。面积67.9平方公里,人口1.4万。108…[详细]
长陵镇地处京北,距德胜门40公里,世界闻名的明十三陵有十二座陵寝在其辖区内。镇政府位于十三陵之首―长陵所在地,“长陵镇”因此得名。全镇镇域面积150平…[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