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文昌街道 | 隶属:桐城市 |
行政代码:340881002 | 代码前6位:340881 |
行政区域:安徽省 | 地理分区:华东地区 |
长途区号:0556 | 邮政编码:246000 |
车牌代码:皖H | 行政级别:街道 |
辖区面积:约55.08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9.48万人 |
人口密度:约1721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9个社区、6个行政村 |
地名由来:
因街道办事处位于原文昌村而得名。
基本介绍:
文昌街道位处桐城市城区西南部,是市委、市政府所在地,桐城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中心。东北以龙眠河为界与龙眠街道毗邻,西接黄甲镇,南邻范岗镇,国土面积55.0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6121亩。辖7个村、4个社区、2个居委会,总人口6.1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3256人。2008年财政收入3883万元,是桐城市经济重镇之一。
文昌人文荟萃,风光秀美。龙眠山雄峙西北,龙眠河傍境东流。境内风景名胜丰厚独特,文化遗迹移步可寻。始建于元代的文庙和紫来桥,闻名遐迩的六尺巷,崩雪溅玉的披雪瀑,被誉为“凝固音乐”的半山阁,富有传奇色彩的仙姑井,香火兴盛的一笠庵,无不让人流连往返。“潇洒园”
文化旅游:
姚元之旧馆,坐落桐城市北街小学内。姚元之(1776~1852),字伯昂,号荐青,桐城人,嘉庆进士,画家,官至左都御史。其旧馆现存三组建筑:前楼、东西厢房、后楼。前后楼之间,东西厢房,中成院落
姚莹故居坐落于桐城市区寺巷内。故居旧时面积广阔,有厅、堂、轩、楼及院落。院落中植有竹、石榴、红绿梅、红白月季等花卉,太湖石点缀其间。前轩有联曰:“门临青竹邀君子,窗有红梅见故人”。故居东抵大
吴樾故居,坐落于桐城市区西后街中段西侧延陵巷内,坐北向南,原占地面积较宽,分前厅、后厅、厢房、后院等。因年深日久,陆续改建,旧貌稍有改变。今存其幼年书房、卧室等五间平房,面阔19米,进深三间
告春及轩系邑人左挺澄宅第(清末民初桐城文人,熟文谙史,曾参与翻印《桐城续修县志》。位于桐城古城公园路,与桐城文庙相连,建于民国九年(1920),乃桐城古民居典型建筑,分“轩”和“楼”两部分。
方以智(1611—1671),字密之,号曼公,又号龙眠愚者;法号弘智,字无可。明末著名思想家、科学家、文学家。九岁能文,二十岁著书数万言。以文会友,与陈贞慧、侯方域、冒襄等交往密切,议政论文
历史沿革:
1996年12月成立;2006年文昌街道与碧峰街道合并成立新的文昌街道,地名沿用至今。
三里社区位于桐城市文昌街道办事处西边于一九九七年八月成立。辖区范围东至环城西路,南至同安路,北至桐黄公路,西至同康路山水龙城,区域面积约为4平方公里。…[详细]
公园社区居委会位于桐城市区西北部,总面积约0.8平方公里,辖5个居民小组。居民2602户共9213人,共建单位32家,街巷22条,是桐城市委、市政府所…[详细]
西苑社区简介 西苑社区位于桐城市中心,东临公园社区、南邻胜利社区、西邻三里居委会、北临碧峰村,辖区面积0.8平方公里。总户数1600户,…[详细]
区划代码:~004,城乡分类代码:111,为主城区。
因邻近六尺巷,故名。1958年为胜利大队,属石河公社。1984年废除公社,撤大队为行政村,设胜利村,属石河乡。1992年,随石河乡并入城关镇。1996…[详细]
建设社区位于老城区以南,东临龙眠河,南邻文昌居委会,西北与胜利社区相邻。下设6个居民组,34个小区,总户数3561户,总人口12365人;社区党总支下…[详细]
山水龙城社区:区域面积约为0.4平方公里。社区由山水龙城和碧林湾两个小区组成,共划为四个区域(百翠苑、香水湾、松涛里、碧林湾)。共有住宅139栋,住户…[详细]
桐城市文昌街道办事处文昌居委会,位于桐城市老城区以南,总面积70公顷,总人口1665人,沿同安路建有商住楼五幢,门面房14间(套),集体经济总收入18…[详细]
翻身社区:成立于2017年4月19日,系石河村的城市建成区。 …[详细]
文德社区:于2021年8月成立。社区以辖区内主要道路文德路命名。辖区范围东至同安路、南至铁西路西延西五路、西至文津路,北至同康路。辖天正香樟园、星河凯…[详细]
文昌街道办事处石河村,地处汪洋河以北,龙眠河以东,文昌大道以南,属市区南门,全村覆盖在城市规划内。 全村交通路网发达,同安南路、西环路…[详细]
碧峰村地处城乡结合部,下辖17个村名组,总面积550.1公顷,人口总数为2354人,村设党总支1个,党支部3个,党员人数90人。辖区内同康路、桐黄路、…[详细]
官桥村地处桐城市西南边,桐潜公路穿村而过,属丘陵地区。现有户数220户,人口2800多人,村民小组24个。山场面积2800多亩,水田面积2000亩,旱…[详细]
汪洋村坐落在桐黄公路和桐舒公路的交叉处,仙龙湖上游,属文昌办事处管辖,人口1640人,农田面积624.3亩。山场面积为6984亩,退耕还林面积376.…[详细]
交通村,市区南大门,距市区5公里,206国道、合九铁路南北穿过。村级水泥路达9.5公里,交通便利。全村现有耕地面积3800亩,共有42个村民小组,13…[详细]
大石板村是2004年由原石板村何三岭村合并而成,东与碧峰村相邻,西边与黄甲镇接壤,南与汪洋村连接,北面龙眠。全村面积近10平方公里,十分之九为山场。人…[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