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五洲村 | 隶属:灰河乡 |
行政代码:340711200204 | 代码前6位:340711 |
行政区域:安徽省 | 地理分区:华东地区 |
长途区号:0562 | 邮政编码:244000 |
城乡分类:村庄 | 分类代码:220 |
车牌代码:皖G | 行政级别:村 |
地名由来:
境内地势平坦、靠近江边,取五洲,寓发展壮大,故得名五洲村村民委员会。
基本介绍:
铜陵市郊区灰河乡五洲村地处铜陵市长江大桥北岸,合铜黄高速横穿境内,现有5个村民组,201户人家,有794位勤劳朴素的村民。两委班子成员7人,党员38名,入党积极分子9人,两个党小组。
境内有企业6家(铜陵市五洲制衣有限公司、铜陵市预制构件厂、铜陵市康尔居装饰有限公司、铜陵市精艺窗帘厂、铜陵市美雨菌业有限公司、铜陵市苗木公司)。2010年人均收入6910元。荣获2005年—2006年度全省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五个好”村级党组织标兵、2008年市级生态村、2009年省级生态村、2005年—2009年连续五年荣获“市级文明村”、先后还荣获“市级卫生村、农村改厕工作先进村”、全市乡村规划
荣誉排行:
2018年7月,司法部、民政部表彰五洲村为第七批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
历史沿革:
原属无为县白茆区五洲乡;1958年设立五洲大队,属五洲公社;1983年体制改革,为五洲乡五洲村;1986年划归普济圩农场管辖,实行场管村;1989年11月普济圩农场管辖的太阳、东风、马洼、灰河、五洲5个行政村和无为县新建乡的东园村组建成立灰河乡,属灰河乡至今。
周边相关:
五洲村附近有大通古镇、大通钟楼、铜陵白暨豚养护场、铜陵长江公路大桥、大通盐务招商局旧址、寺基墩烈士陵园等旅游景点,有大通茶干、铜陵生姜、大肠面、油炸毛豆腐、“野雀舌”茶叶、大通小磨麻油等特产,有大通鹊江龙舟赛、铜陵牛歌、铜陵竹马灯、铜陵白姜制作技艺、中国传统失蜡法等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