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象山为越国鄞地。
战国中楚灭越,一度属楚、秦置鄞县,象山东部属之。
汉置鄞县、回浦(后改章安)两县地。
晋时分属鄞县、宁海。
隋代为句章、临海两县所属。
唐初,分属鄮县与宁海。
唐神龙二年,朝廷准监察御史崔皎所奏,析台州宁海、越洲鄮县地置象山县,属台州。
广德二年(764)改属明州。
南宋绍熙五年(1194)升明州为庆元府,元又改庆元路,象山均为属县。
至正十五年(1355)方国珍攻占庆元,象山亦被占。
方降明后,明改庆元路为明州府,洪武十四年(1381)又改为宁波府,象山历为属县。
清沿明制,象山仍属宁波府。
咸丰十一年(1861)十一月,太平军张得胜部攻克象山,次年四月撤去。
宣统三年(1911)十月,武昌起义胜利,象山于同月二十一日光复。
民国初,象山属会稽道。
县南之南田,明时为"封禁之地"。
光绪元年(1875)开禁,四年设招垦局。
宣统元年废局,置抚民厅,辖南田、高塘、花岙、坦塘、对面山、檀头山、南渔山、北渔山等八岛。
民国元年(1912)废厅设南田县,治樊岙,亦属会稽道。
同年4月,浙江省临时议会决议,划象山县东溪岭以下地并入南田县,5月迁治石浦。
翌年3月取消划并,还治樊岙。
民国21年10月,象山、南田两县改属浙江省第五督察专区。
29年7月,裁南田县,所辖八岛与临海,宁海近三门湾地合置三门县,隶台州。
31年,日军进犯,县城(丹城)沦陷,县政府撤至宁海县茶院,后迁本县牌头。
34年8月还治丹城。
翌年8月,县改属浙江省第六行政督察区。
1949年7月8日,象山解放,属浙江省第二专区。
不久改称宁波专区。
1952年4月,南田八岛由三门县划归象山。
1954年4月,象山转隶舟山专区。
1958年10月,宁海县撤销建制,并入象山,县改属台州专区,县治初迁沥洋,后移宁海城关镇。
1959年1月,台州专区撤销,象山回属宁波专区。
1961年10月,宁波县恢复建置,象山还治原境,县治迁回丹城镇,仍属宁波专区。
"文化大革命"间专区一度称地区,象山隶属不变。
1983年7月,宁波地、市合并,实行市管县体制,象山为其属县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