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龙区是昆明市主城区之一,位于昆明市主城区东北部。区境介于北纬25°01'48"—25°27'51",东经102°41'40"—103°01'57"。东、南与官渡区相连,北接嵩明县、富民县、寻甸县,西临五华区,西南与西山区接壤,辖区面积868.7平方千米,主城建成区面积60.96平方千米,水源保护区629.80平方千米,占辖区总面积的72%。海拔在1891.60-2589.50米之间,年平均气温为16.0℃,年平均降雨量为917毫米。
【辖地和人口】截至2023年,盘龙区辖拓东、鼓楼、东华、联盟、金辰、青云、龙泉、茨坝、松华、双龙、滇源和阿子营12个街道,有105个社区(村)。2023年年末全区户籍人口62.59万人,常住人口102.35万人,城镇化率96.92%。
【主要经济指标】2023年,盘龙区地区生产总值1154.49亿元,同比增长5.7%。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0.56:18.31:81.1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9.08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6.79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65.46亿元,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56790元和28609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691.94亿元。
【商贸•旅游】坚持“大抓产业、主攻现代服务业”,进一步促进产业集聚、平台支撑和城市发展相互依托、共同促进、深度融合,加速汇聚优质资源,加快打造现代服务业示范区。聚力攻坚北京路,完善北京路现代服务业示范区发展规划,加速构建“一轴引领、两河串联、三区协同、多点辐射”的总体布局,促进各板块错位发展、协同联动、整体提升,持续扩大现代服务业承载空间。打造北京路高端产业主轴,对北京路沿线进行整体开发改造,推动高能级要素聚集、高品质功能引领。启动置地广场、金星宏业等一批沿线商贸综合体项目建设,加快恒隆君悦、香格里拉等一批沿线高端酒店投入运营,提升改造北京路418号等现有楼宇,争取一批500强企业区域总部入驻,推进北客站地铁枢纽盖上物业招商,提升北京路现代服务业集群效应。打造盘龙江—金汁河流域—北京路产业带,把城市更新改造与滇池保护治理、生态修复、海绵城市建设结合起来,推动生态环境资源化、产业经济绿色化。强化楼宇平台支撑,加快以楼聚产、以楼兴产,努力打造更多“竖起来的园区”,提升商务楼宇聚资源、兴产业的能力。坚持“一地一策”、“一楼一策”,结合产业发展需求,扩大优质楼宇增量。加快旭辉广场等在建项目进度,强化璟睿广场、永升广场等已建成楼宇招商推介,鼓励颐高数码、建工大厦等老旧楼宇提升改造,为承接产业提供更多空间资源。提升楼宇品质,完善楼宇分级分类标准,精准培育超甲级、甲级和星级楼宇,鼓励甲级以上楼宇进行LEED等权威认证,树牢高端楼宇标杆。丰富楼宇经济业态,促进商务楼宇与科技服务、商贸服务、金融服务、文旅文创等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修订完善楼宇(总部)经济扶持政策,聚集更多体量大、效益好的境内外龙头企业和知名机构,努力形成竞争合作、互利共赢的楼宇发展生态。保有超甲级楼宇3栋、甲级楼宇2栋,税收亿元楼宇21栋、千万元楼宇37栋。旅游综合收入同比稳增:2023年盘龙区全年累计接待游客4564.56万人次,同比上升23.13%;累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729.80亿元,同比上升48.93%。
【工业】2023年盘龙区工业增加值117.81亿元,同比增长2.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0%,占地区生产总值的10.2%。主动承接产业,稳步推进工业经济发展。抢抓东部沿海地区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步伐加快的新机遇,以滇沪产业合作为契机,探索建立承接产业转移新机制,认真盘点辖区土地、老旧厂区和产业链等资源,加强要素保障,争取更多优质企业落地盘龙,特别是加快中国医药工业研究总院、上海三思电子工程有限公司等合作项目落地,为东西部产业转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作出示范。推动盐中甜食品科技(昆明)有限公司有机食品产业园项目尽快投入生产,升规纳统,促进食品加工向高端制造业转型,加快盘龙区一产二产三产整体融合。
【文化】盘龙区加强公共文化服务基础建设。建有公共图书馆1个(国家一级),公共文化馆1个(国家一级),博物馆群落(6个小型博物馆)。建成街道综合文化站12个,全部达到昆明市“十四五”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标准。建成105个社区(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成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区级支中心1个,12个街道办事处基层服务点(覆盖率达100%)、44个社区基层服务点;建成2个市级、13个区级公共文化服务示范点。建成文化馆分馆12个、服务点48个;建成图书馆分馆12个、服务点105个;以文化建设带动城市文化繁荣,鼓励文创园区、企业及社会力量参与新型文化空间建设,全区共建成新型文化空间31个(市级11、区级20个)。全区三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基本形成,基层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场所均实行延时、错时,免费向辖区群众开放。打造群众文化活动品牌。第43届盘龙江文化艺术节以“艺”起再出发·铸就新辉煌为主题,采取线上、线下的形式开展,以丰富多彩的文艺形式繁荣基层文化,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活跃群众文化氛围,推动文旅融合进程。抓好站(室)特色活动。整合辖区249支业余文艺团队,打造25支精炼的业余文艺团队,充分吸纳、整合和利用全区业余文艺团队资源,提升文化服务的水平和能力。“以城带边”推动国门文化建设。为统筹推进盘龙区帮带共建磨憨镇尚冈村工作,盘龙区委、区政府五次赴磨憨镇对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工作进行专题调研,对尚冈村公共文化设施、服务效能及少数民族文化文艺工作进行深度调研。高质量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统筹文化馆、图书馆开展高质量公共文化服务,以主城区为试点,全面启动“一刻钟文化圈”建设。盘龙区文化馆2023年组织惠民演出(含线上演出)91场次,覆盖12个街道18万余人次,实现文化惠民;盘龙区图书馆共有藏书607399册,入馆读者36063人次,举办活动84场次,参与人数4169人次,组织志愿者25人(次)参与助力书香盘龙建设。辖区街道、社区开展各类文化活动1618场次,惠众近55万人次。持续加大文物保护力度。全区现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47项(国家级3项、省级10项、市级12项、区级22项),有登记保护文物159项。以闻一多历史陈列馆为核心,以梁思成林徽因旧居、闻一多朱自清旧居等文物及历史建筑为支撑,围绕龙泉古镇28项文物,积极推进龙泉博物馆群落建设。持续强化非遗传承保护。全区现有各级非遗项目66项、传承人53人(省级非遗项目13项、传承人13人,市级非遗项目40项、传承人16人,区级非遗项目13项、传承人24人)。
【农林牧渔】盘龙区粮食生产稳定向好。完成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1.45万亩,总产量3.27万吨。完成烤烟种植年度任务6.43万担,创造税收2385.01万元。发展绿色有机农业。研究制定《盘龙区农业现代化三年实施方案(2022-2024)》,起草研究《盘龙区农业绿色(有机)发展技术导则》,加快发展绿色有机农业,探索绿色生态产业发展之路,加快农业转型升级。2023年我区共有农业企业741家,其中重点农业龙头企业30家,(国家级龙头企业3家、省级龙头企业7家、市级龙头企业20家)。全力开展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制定《盘龙区2023年种植结构调整实施方案》,2023年实施农业种植结构调整4.125万亩,完成测土配方施肥面积8万亩,推广有机肥替代化肥7万亩,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1万亩;召开科学施肥培训5次,共计培训358人,农业污染防治取得良好效果。全力推进绿美乡村建设。2023年盘龙区创建省级绿美乡镇1个(松华街道办事处),省级绿美村庄2个(双龙街道办事处麦地塘社区烧灰窑小组、滇源街道办事处白邑村委会新建小组)市级绿美村庄88个(双龙7个、松华15个、滇源25个、阿子营41个)以上,印发《盘龙区绿美乡村建设“以奖代补”资金管理办法》,进一步调动绿美乡村建设工作积极性,确保建设资金有效、规范使用。
【科技】2023年盘龙区科技服务业增加值111.5亿元,同比增长7.8%,占比9.7%,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129亿元,同比增长82.0%,占比11.2%。2023年,盘龙区成功创建为“云南国际科创城起步区”、云南省大数据产业集聚示范区。全区高新技术企业总量达281家,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达2.78%。全区数字经济核心企业数量超1万家,全年规模以上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企业营业总收入达188.5亿元,同比增长57.7%。
【教育】盘龙区有各级各类学校251所,各级学校专任教师8645人,在校、在园学生13.66万人。启动金刀营、羊肠片区等配套学校建设,盘龙小学龙宸校区、茨坝幼儿园第二分园、新迎三幼第一分园开学招生。挂牌成立昆十中等教育集团5个,与省内2所高校开展合作办学,举办云师大实验中学盘龙学校、昆明市盘龙区财大附中,引进名师及教育管理人才35名,新增教学班42个、优质学位1530个。荣获国家级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全国青少年禁毒知识竞赛成绩突出集体等40余项荣誉,“盘龙区建成一批群众‘家门口的好学校’”入选全省作风革命效能革命第五批先进典型。
【医疗】2023年盘龙区共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832家。其中,医院46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59家,街道卫生院7家,门诊部48家,诊所592家,村卫生室49家,医务室(卫生所)23家,卫生执法监督机构1家,疾控中心1家,妇幼保健服务中心1家,其他医疗卫生机构5家。医疗机构资产总量61.42亿元,全年诊疗696.69万人次。共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总床位8801张。卫生技术人员14364人,执业(助理)医师5456人,注册护士7334人。
【体育】2023年盘龙区成功举办首届昆明·盘龙越野挑战赛等系列文体活动。新迎二小荣获2023年世界跳绳青少年锦标赛车轮赛金牌。推进“15分钟健身圈”建设,全年新建健身路径6条,农民健身工程点2个。开展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现有在册社会体育指导员2607人,达到每千人拥有2.63人。有序完成初中学生体育考试任务,昆十中等5所中学完成昆明市体育传统特色项目学校及普高改革试点校招收体育网点生工作。盘龙区申报成为中国围棋协会“全国围棋之乡”,15所学校和幼儿园成功申报成为“全国围棋特色学校园”。盘龙区围棋队在云南省第十六届运动会上荣获大众组第一名。盘龙区金辰街道社区围棋队荣获全国社区运动会围棋决赛总冠军。2023年,盘龙区参加全国、省、市各项比赛中获奖牌168枚。其中,金牌81枚,银牌52枚,铜牌35枚,并向省、市运动队输送了运动员82名。举办各类运动会和群众体育活动24次,直接参加体育活动的人数达到3万人次。
【基层社会治理】盘龙区完善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三级工作体系,4个社区被确定为第三批省级城乡社区治理现代化试点,青云街道入选全国“枫桥式工作法”单位,“党建为根法治为本协商议事解民忧”被列为全国社会治理创新案例,建立9个街道级“社区基金”为公益事业提供合作新通道,引入“信托制物业”解决物业纠纷矛盾,推行“社区合伙人”搭建多元共治平台。创新开展“物质+服务”复合式社会救助。2023年度社会治理工作考核排名全市第一。扎实推进普法强基补短板专项行动,创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社区1个、省级民主法治示范社区(村)7个,成功创建为全省首批“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区”。全年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测评排名主城第一。
【生态建设】盘龙区扛稳生态文明建设重大责任,统筹“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盘龙全域更加山清水秀、绿意盎然,生态底色筑得更牢,创造了水环境整治的“盘龙经验”,荣获“中国天然氧吧”等称号。金汁河被评为2022年度全省“绿美河湖”标杆典型。河(湖)长制考核全市第一。立足滇池生态治理,实施明通河“复明”工程,促进清污分流、城市防洪、城市景观三统一,获《人民日报》点赞,省政府主要领导批示肯定,市委主要领导点名表扬。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系统化全域化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加快实施盘龙江滨河海绵绿廊及生态健身带、金汁河美丽河道及绿色廊道等建设项目,铁冲生态清洁小流域被水利部评为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工程。森林覆盖率达59.74%、全市排名第一。
【民生保障】盘龙区认真完成全区五项重点民生实事,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7.83%用于民生事业。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第一批“保交楼”项目7308套住房完成交付。优化就业服务质量。开展“直播带岗”、“就业政策进万企”等系列活动,新时期产业工人“产教融合创新实践基地”落地盘龙,发放稳岗补贴、就业补助7675.56万元,创业担保贷款6000万元。城镇新增就业3.6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市二院项目加快推进,区人民医院改扩建项目实现封顶。
【创新招商引资工作】光谷咖啡等7个科技产业重点项目落地盘龙区,成功举办2023世界机器人大赛昆明锦标赛,促进科技产业交流和文旅融合发展。探索“以赛代招”省地联动新模式,高质量承办全省首届“彩云汇”创新创业大赛,参赛企业中,24家落地盘龙,全省最多。完成省外产业到位资金70.24亿元,实际利用外资9405.74万美元。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深化“一窗受理”改革,840个事项实现“掌上办”,《深化“政务+”融合促“三力”》入选全省政务服务经典案例。创新开展“书记、区长营商记”等活动,引进滴滴出行、巨量引擎等区域性总部。全区各类经营主体数量达23.73万户,净增10.48万户,月度入库“四上”企业87户,创历史新高。完成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单位清查工作。扎实推进质量强区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