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陇古隶梁洲,战国前期为巴子国地(今川东北及鄂西一带)。
公元前314年秦惠文王灭巴国,建立巴郡,治地江州(今重庆市江北),仪陇属巴郡阆中县地。
南朝梁天监元年(公元502年)置仪隆县,郡、县同治,在今金城山顶。
西魏(公元535-557年)仍袭梁制,隆城郡辖仪陇、大寅两县,伏虞郡辖宣汉、安固两县。
北周天和四年(公元569年),割隆州的隆城郡,巴州的伏虞、义安郡置蓬州,因蓬山得名,州治设在安固县(今营山安固乡)。
隋开皇三年(公元569年)废郡,仪隆、大寅属巴西郡(郡治在今阆中县)。
唐武德元年(公元618年,复置蓬州属山南西道)。
武德三年(620年)置方州,州治与仪陇县治同设于今金城山上。
武德四年(621年),因隐太子李建成讳,改为新政县,隶属阆州,县治在今新政镇。
武德八年(625年)废方州,仪隆复属蓬州。
开元二十六年(738年),仪隆县治移于金城山腰。
大历初年(768年)左右,因避玄宗李隆基讳,改仪隆县为仪陇县。
开元二十八年(740年),伏虞县城移于义路乡李家坝。
广德元年(763年)改大寅县为蓬池县(县治迁至蓬安县茶亭乡蓬池坝),后废、开成元年(836年)复置。
五代时期(公元907-960年),沿袭唐制,以州领县。
北宋(公元960-1127年)蓬州称咸安郡(属利州路)。
熙宁五年(1072年),良山县并入伏虞县。
南宋(1127-1279年),复置良山县(县治今营山县安固乡),蓬州咸安郡,由原辖4县扩为6县。
元代(1271-1368年)建省制,省以下设路、府、州、县,仪陇县属四川行省,顺庆路,蓬州管辖。
元至元二十年(1283年)废蓬池、伏虞两县并入仪陇县。
从此,仪陇县境版图始基本定型。
明代(1368-1644年)废路,分省、府、州、县4级。
洪武八年(1375年),仪陇县并入蓬州,洪武十三年(1380年)复置。
清代(1644-1911年),仪陇县属四川省川北道(道治在今阆中县城)顺庆府(府治在今南充市)管辖。
宣统元年(1909年),因避皇帝溥仪讳,改仪陇为宜陇。
1912年,复名仪陇,废道,属顺庆府,1913年,复置道,仪陇县属嘉陵道(道治在今南充市)。
1935年为四川省第十一行政督察区辖县(专员公署设今南充市)。
1950年1月18日,成立仪陇县人民政府。
1950年,仪陇县属川北行署南充专区管辖。
1952年9月,川北行署撤销后,属四川省南充专区(1968年6月改称地区)领辖,县署在金城山腰金城镇禹王街。
1993年7月,南充撤地设市,仪陇县属南充市管辖。
2003年7月8日,经国务院批准,仪陇县人民政府驻地由金城镇迁新政镇,2005年9月29日,正式搬迁至新政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