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羊区前身为西城区,属古蜀国地,前316年秦灭蜀后,以古蜀国地置成都县。
前311年,张仪、张若仿咸阳城修筑成都城(大城)继以大城西墉为其东垣,修筑少城。
《华阳国志》载:“成都县本治赤里街,(张)若徙至少城内。”从此少城与大城并立。
西城区域为成都县城西半部及近郊,此后2300多年相沿无改。
唐贞观十七年(643年),分成都县东偏置蜀县(758年蜀县改为华阳县),形成两县共治一城的格局;武后垂拱二年(686年),分成都县西置犀浦县。
清康熙九年(1670年),华阳县并入;雍正四年(1726年),华阳县折出复置。
民国十年(1921年),成都、华阳两县城分出,合并设置成都市政公所。
1928年建置成都市,下设东区、南区、西区、北区和外东区。
1945年,成都、华阳两县近郊部分划入成都市,改设14个区,1949年分属五至八、十二至十四区。
1950年分属三、四2区。
1951年并四区为第二区。
1953年第二、第三2区合并,第六区与万年区一部分划入,建西城区,以在成都市城区西部得名。
1990年9月原西城区旧城以外大部分地域划入金牛、武侯、成华3区,析原属金牛区之苏坡、文家2乡来属,建青羊区,地名一直沿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