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灭巴蜀之后两年,即秦惠文王后元十一年(前314),秦在巴蜀同时实行分封制与郡县制。
此后即以郫邑作为蜀郡的属县,称郫县,此为郫县建置之始。
秦汉时期,郫县辖地约涉及今郫县、温江、彭县、灌县等数县之地。
三国蜀汉时,郫、绵、江源三县各分出部分地区置都安县,即今灌县前身。
属汶山郡。
西魏恭帝二年(555),分郫县南境、江源东境置温江县。
北周天和三年(568),废都安并入郫县。
后周时划沱江北郫县地为新置九陇县的一部分。
隋开皇三年(583)撤温江县复并入郫县。
隋仁寿元年(601),又废汶山县入郫县。
隋仁寿三年(603)再分置万春县。
大业二年(606)再并入郫县。
唐武德元年(618),于灌口镇置盘龙县,后改称导江县和灌县。
唐武德三年(620)又置万春县,后复称温江县。
明洪武十年(1377)并入灌县,十三年(1380)复置。
清康熙七年(1668)并入郫县,雍正七年(1729)复置。
民国时期,县域基本无变动。
1950年后属温江专区,1968年属温江地区,1983年改属成都市。
2016年,撤销郫县,设立成都市郫都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