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为赵国大陵邑。
秦置大陵县,治今武陵村;南部置平陶县,治今平陶村,俱属太原郡。
新莽改大陵为大宁,改平陶为多穰。
东汉复旧。
晋属太原国。
北魏平陶县治徙今平遥县境。
太平真君九年(448)废大陵县,改置受阳县,治今旧城庄。
永安中侨置蔚州,治今回回堡;又侨置忠义郡,治今忠义村;又侨置云州,治今云周村。
隋开皇十年(590)改受阳县为文水县,属太原郡。
因县境内有文峪河水,“其水潆波多纹”因以为名。
唐初属汾州、并州。
天授元年(690)以文水县为武则天故里,改名武兴县。
神龙元年(705)复名文水县。
宋属太原府。
元符年间为避水患徙治章多里,即今县城。
元属冀宁路。
明、清属太原府。
1912年,废府制,由省直辖。
1914年,省下设道,文水县属冀宁道。
1927年,废道制,归省直辖。
1949年属汾阳专区。
1951年属榆次专区。
1958年并入汾阳县。
1960年复置文水县,属晋中专区。
1967年属晋中地区。
1971年属吕梁地区。
2004年属吕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