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置邑,封为孟尝君(田文)食邑。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置般阳县,属齐郡。
西汉文帝十六年(前164)属济南国。
三国魏析置新沓、新汶县,与般阳县同属齐郡。
隋开皇十八年(598)贝丘改称淄川县。
唐武德元年(618)复置淄州(治淄川县)。
宋属京东东路淄州(治淄川)。
元二十四年(1287)废淄莱路改置般阳路(治淄川县),领二州十二县(登州、莱州、淄川县、长山县、新城县、蒲台县、蓬莱县、黄县、福山县、栖霞县、招远县、掖县、莱阳县、胶水县)。
明洪武九年(1376)改淄川县为淄川州。
清沿明制。
1913年属岱北道,1914年属济南道,1928年废道直属于省。
抗日战争时期,淄川县属1938年10月建立的鲁中行政区淄博特区,1940年春,县委、县府由淄东迁往淄西,属泰山专区。
1942年初,博山县的原山区、章丘县的青山区、莱芜县的茶叶区和台头区划入淄川县,至1945年8月,以上四区又相继划回原辖县。
1946年12月,淄川县属鲁中行政区第一专区。
1948年8月起,淄川县属新建的鲁中南行政区淄博专区。
1949年7月,淄川县属淄博工矿特区。
1953年春,桓台县第七区9个乡划入淄川县。
1954年12月,淄川县建制撤销,设杨寨、昆仑、洪山3个区,均属淄博市。
博山县西河、福山划入昆仑区。
原淄川县东部的南仇、蓼坞、田庄等23个乡划入博山县;北部的划入张店区;西部六区胶济铁路以北35个村划入长山县。
长山县的张楼、高塘、孟家堰等33个自然村划入杨寨区。
1955年12月,撤销杨寨、昆仑两区,其中部分工矿地区分别划归博山区和洪山区,其余农村地区合并设立淄博市淄川区,同时将洪山区淄城等14个乡、博山区域城等7个乡、黑山区岳庄等7个乡、张店区沣水等15个乡划入淄川区。
1958年12月博山县撤销,所辖东坪等8人民公社划入淄川区,淄川区所辖苏孔等2乡划归周村区,傅家乡18个自然村划归张店区。
此后,除20世纪60年代-70年代曾有少数人民公社或自然村先后分别划归博山区、张店区、临淄区、周村区外,至今没有大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