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思想胜利展览馆位于兖州市鼓楼街道办事处文东社区,1968年建,属全县各阶层人民群众献忠心的产物。1972年改为兖州县文化馆。展览馆坐北朝南,面阔19间宽72米,南北进深17.6米;以二层为主,局部三层,砖石结构,白色水刷石墙面。展览馆南侧广场中央立有毛主席的塑像,塑像立于正方形底座上,底座边长2.8米,高2.5米,像高约5.5米,水泥雕塑,水磨石抛光,呈粉红色。毛主席像身穿军大衣,伫立风中,左手拎帽,右手挥舞,栩栩如生。展览馆属文革时期的代表性建筑,其结构特征仍保留原有风貌,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价值。经过几次维修现保存完好,成为人民群众缅怀毛主席的最佳场所。2009年10月经兖州市人民政府批准,公布为第二批兖州市文物保护单位,2
机神庙位于兖州市鼓楼街道办事处苗圃社区机神庙街1号,为纪念发明养蚕织丝的嫘祖而建,原有明代万历年间重修碑记,始建无可考。现存为清代建筑形制,有前后两殿,皆为硬山顶。前殿面阔三间宽8.7米,进深4.6米;后殿面阔三间宽9.2米,进深5.1米,南屋面开四个天窗,用来采光,破损严重。据《滋阳县志》“物产”记述:此处织业自明经历整个清代,一直延续未断,故建“机神庙”以祀嫘祖。时下逢年过节百姓仍沿续着祭祀的习俗。该发现对于研究当地织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根据兖政发(2009)28号文确定保护范围机神庙外缘向四周各延伸30米。建设控制地带从保护范围外缘线向四周各延伸30米。2016年12月26日,济宁市人民政府公布其为济宁市第五批市级文物
王氏古民居位于兖州区鼓楼街道办事处民族社区,属典型北方四合院式建筑,北房为二层阁楼,其余三房为平房,为清代建筑,北房阁楼二层,面阔三间,长10.1米,宽6.5米,砖木结构,硬山顶,砖砌墙体,木质门窗,木质地板,木质隔栅,木质楼梯,位于明间正中后墙原有通门,北侧现封堵。据了解原有院落现已改造,为现代建筑形式,现仅保留南院,除二层阁楼保存较完整外,其余三房虽有古意,但多已改变原结构。此四合院房主原为张姓,解放后收归房产局管理,现以确权为王氏房主。2009年10月经兖州市人民政府批准,公布为第三批兖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孙氏古民居位于兖州市鼓楼街道办事处鼓楼社区,具体建筑年代无可考,据其风格推断为清代建筑,建国后用作印刷厂宿舍,现由孙义海居住。四合院建筑形式,北房面阔三间10.3米,硬山顶,砖坯砌墙,木质透花门窗。南房面阔三间10.6米,硬山顶,木质门窗,窗为拱券式。东西为配房,各5间,硬山顶,设廊,内侧前面木质门连窗,廊柱已朽,廊匡塌落。配房的右侧各有一间二层楼阁。整个院落除南房保存较完整外,其余三房皆破损严重。2009年10月经兖州市人民政府批准,公布为第三批兖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古民居位于兖州区鼓楼街道办事处韦园社区中山东路北侧,具体建筑年代无可考,据其风格推断为清代建筑,现为供销社所有。该建筑坐北朝南,为二层0-,面阔三间10.5米,进深7.5米,砖木结构,硬山顶,瓦原为筒瓦,现改为现代瓦。一层开一门二窗,二层开三窗,原为木制门窗,现均改为玻璃门窗。现主体结构基本保持原状,梁架和基础非常牢固。该发现对于研究清代建筑的风格特点及当地的人文历史有重要价值。2009年10月经兖州市人民政府批准,公布为第三批兖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汤郡马府宅邸位于兖州市鼓楼街道办事处韦园社区,为鲁靖王为其婿汤文瓒所建的府邸,是兖州市仅存的有着六百余年历史的明代建筑,也是近代名人国民党将领汤永咸先生的故居。现存堂屋和东西配房,各三间,均为砖木结构,硬山顶。堂屋面阔10.5米,进深6.5米,原为筒瓦顶,已改为现代瓦顶,其他亦多有改建。汤郡马府邸对于研究明代贵族阶层的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以及当时的建筑风格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2009年10月经兖州市人民政府批准,公布为第三批兖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韩氏古民居位于兖州市鼓楼街道办事处民族社区,由堂屋、南屋、东屋组成,属典型的清代四合院建筑形式。堂房保留的原建筑风格较多,其余各房均已改建,房顶改为现代瓦顶。堂房面阔三间宽10.4米,进深5.2米,硬山顶,局部筒瓦,现大部分改为现代瓦,砖砌墙体,木质门窗,内置木质隔栅,分成内、明两间。该四合院为韩楼村富商韩祥印在城里置办的房舍,解放后收归房产局管理,现有四户城镇居民租用。2009年10月经兖州市人民政府批准,公布为第三批兖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四合院古民居位于兖州区鼓楼街道办事处中山西路,由堂屋、南屋、东屋组成,属典型的清代四合院建筑形式。堂房面阔三间宽10.4米,进深5.2米,硬山顶,局部筒瓦,砖砌墙体,木质门窗,内置木质隔栅。该建筑对于研究当地明清建筑风格具有重要历史价值。2009年10月被公布为兖州区文物保护单位。
四合院角楼古民居位于兖州区鼓楼街道办事处中山东路,具体建筑年代无可考,据其风格推断为清代建筑,建国后用作印刷厂宿舍,产权现为郝俊、郭建民所有。四合院建筑形式,北房面阔三间10.3米,硬山顶,砖坯砌墙,木质透花门窗。南房面阔三间10.6米,硬山顶,木质门窗,窗为拱券式。东西为配房,各5间,硬山顶,设廊,内侧前面为木质门连窗。2009年10月被公布为兖州区文物保护单位。
少陵台位于城内中御桥东(府河北今防空办院内),台长、宽各约40米,高12米。公元742~756年(唐天宝、至德年间),杜甫3次到兖州探望其父亲(兖州司马),曾登兖州城南楼,举目远眺,不胜感慨,遂写下首著名诗《登兖州城楼》。1370年(明洪武三年)升兖州为府,城向南扩建。在杜甫登城楼处,城墙保留一段,改建成台,砖砌台阶,遂称“少陵台”。清顺治年间,知县赵惠芽在台上建八角凉亭一座,并刻“杜公造像碑”树立亭中。少陵台成为明清时期兖州名胜“南楼秋月”,即八景之一。1956年台上八角凉亭被某部队通讯连拆掉改建成报警岗楼,台下挖成防空洞。“杜公造像碑”运至博物馆收藏。1997年修九州路时,将少陵台南坡修成青砖墙面,并在墙体中部镌“少陵台”三个大
西门城墙遗址位于鼓楼街道办事处(城区)中山西路护城河东侧。遗址现存西门瓮城的一段残墙,长6米、宽1米、高4米,城墙砖较大,长0.45米、宽0.29米、厚0.13米。此段城墙为明代城墙西门遗址的一部分,明初兖州升为府,城池南扩,原城西门南移,由现在的建设路改为中山路。今残存的西门段城墙遗存系明代建筑,为了解和研究明代兖州城的建筑形式具有重要的实物参考价值。2003年3月经兖州市人民政府批准,公布为第二批兖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兖州毛泽东思想胜利展览馆位于兖州市鼓楼街道,年代为1968年。2013年10月10日,兖州南大桥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山东省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