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雅地名网 > 山东省 > 青岛市 > 崂山区 > 沙子口街道 > 南宅科社区

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沙子口街道南宅科社区

地名:南宅科社区隶属:沙子口街道
行政代码:370212002024代码前6位:370212
长途区号:0532 邮政编码:266000
城乡分类:城乡结合区分类代码:112
车牌代码:鲁B行政级别:社区

南宅科社区

村庄由来 明初,姜氏从云南迁此立村。其后人有中科的,姜姓居民将这里赋予了一个寓意深刻的名字“宅科村”。姜姓在此立居家境日趋兴盛,人口渐渐增多,人口占地逐渐减少,姜姓居民便迁出一支到今日北宅街道北宅科社区并将两地以地理方位加以标记,分为南宅科、北宅科。后来,姜姓居民迁走,于哥庄宋姓一支于明朝来此,仍沿用南宅科的名。

政区人口

社区由南宅科和西北山两个自然社区组成,位于沙子口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北2.7公里处,东与于哥庄社区接壤,北靠松山后社区,西靠彭家庄社区,李村至沙子口的南路与北路在此交汇。2004年,有社区居民311户,936人。社区居民以宋氏居多,约占全社区人口的99%,余为王、韩、刘等姓氏。

社区特色 南宅科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曾有“一木、一湾、一庵、三石”之说。“一木”就是在社区东有一株不知名的树,社区里的人称它为“嘣咚果”树,树干粗壮,树冠硕大,每年到秋季,树上就会结出一簇簇珍珠般大小的果子,可食味甘。据了解此树种在崂山属稀有树种。1948年-32军从青岛逃离时,曾将此树砍伐过,所幸后来又从树根处新发出一株,而今已径逾三尺,冠盖近亩。“一湾”就是在社区前曾有一处自然形成的水湾(南宅科社区幼儿园所在地),不管遇到多么干旱的天气从不干枯,宋家先人在湾里种上了荷花,得名“莲花湾”,该湾建国初期被填埋。“一庵”——“松杨庵”(现南宅小学所在地),旧时每逢正月十一,从四面八方前来此赶庙会的人成群结队,香火十分旺盛,该庵于0期间被毁。“三石”即社区后鲁度山顶的“骑马石”和山西南角下的“木石头”、社区西莲花山上的“老雕翅子”石(各以形态命名),其中“老雕翅子”石在20世纪70年代被社区里的石匠打成石料卖掉。

南宅科村貌

经济状况 南宅科社区1951年5月成立初级社(称为宅科乡),1956年9月与松山后合建高级社(称为松宅农业社),1958年9月成立人民公社称为松宅生产大队,1961年3月分为南宅、松山后两个生产大队,1984年9月撤消生产大队建立村委会。解放初期,南宅科社区曾为崂西区区政府所在地。社区历来以农业生产为主,主要农作物有小麦、地瓜、玉米、高粱、谷子、大豆、花生、芋头等;水果类有苹果、崂山梨、桃、栗子等;蔬菜类有土豆、黄瓜、芸豆、豆角、扁豆、萝卜、白菜、菠菜、西红柿等。近年来,社区以改革开放为契机,大力发展石料开采与加工、预制构件、机械配件、汽车运输、压铸、木器、商业等行业,2004年全社区经济总收入达到12800万元,人均纯收入5246元。

社会事业 社区地处于哥庄、彭家庄、坡前沟、松山后四社区的中间,因此在20世纪30年代,选址在南宅科社区南(社区称为庙山)建起了一所小学,起名南宅小学。学校设教学楼、教室、操场等。学校的部分教室在20年代70年代遭受白蚁的侵害,为了防止灾害的扩大,学校点火将有白蚁的教室烧毁,保存了大部分教室。1977年秋,因失火将二层办公楼烧毁。2003年在上级政府和五个办学单位的共同努力下,将原有教室全部推倒,进行了彻底的改造,盖起了一座现代化的四层教学楼,改善了学校的教学条件。社区居民有开展文化娱乐活动的传统。在20世纪六十年代社区编演了歌剧《血泪荡》、吕剧《沙家浜》等传统剧目,70年代编排了吕剧《三定桩》、歌舞“喜看农社区新变化”等节目,受到群众和驻地解放军战士的欢迎。近年来,社区对主要街道和进社区路进行了硬化。为了解决老有所养的问题,为社区居民办理了农工商养老保险。

联系电话:86-0532-88822986

南宅科社区附近有崂山景区崂山上清宫华东葡萄酒庄园青岛石老人观光园青岛极地海洋世界青岛华东百利酒庄等旅游景点,有崂山绿茶北宅樱桃崂山茶崂山矿泉水崂山奶山羊寒露蜜桃等特产,有崂山道教音乐崂山民间故事崂山螳螂拳利群崂山道教音乐等民俗文化。

崂山风景区
相关资讯
沙子口街道行政区划:
南宅科社区导航
返回电脑版
注:数据来自网络,仅供参考。欢迎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