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雅地名网 > 山东省 > 济南市 > 莱芜区 > 苗山镇 > 南柳子村

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苗山镇南柳子村

地名:南柳子村隶属:苗山镇
行政代码:371202105228代码前6位:371202
长途区号:0634 邮政编码:271100
城乡分类:村庄分类代码:220
车牌代码:鲁S行政级别:村

2022年12月,山东省农业农村厅确定南柳子村为2022年山东省级乡土产业名品村

南柳子村位于莱城区东北16公里,镇政府驻地西6公里处。地处丘陵,南邻上方山村,北隔方下河与北柳子村相望,东北隔方下河与西见马相邻,西接杨家嘴村。有南北走向和东南西北走向的两条小河,将村分为三个自然村,即东岭、.西山、鹿家庄。耕地1135亩,村民266户,796口人。盛产花生。

据《李氏谱》记载,明洪武二年(1369年)李姓由岔河口村迁此建村。开始叫留字河,后改名柳子河,因址在方下河的南岸,因此又叫南柳子河,后简称南柳子村。

据民国二十四年《续修莱芜县志》记载:南柳子村,在民国初年隶属石马区;1941年属苗山区;1945年莱芜县改地名区为数字区,南柳子隶属九区;1954年隶属南柳子乡;1958年撤区划乡,南柳子村隶属苗山乡;1958年10月成立人民公社,隶属苗山公社;1984年隶属苗山办事处;1985年11月隶属见马乡;2001年隶属苗山镇至今。

南柳子村是苗山至口镇的必经之地。20世纪初,匪患猛烈,村民苦不堪言。抗日战争时期,修通的博莱公路就从村北通过,因此也成为博山至莱芜的战略要地。日寇曾在村东和村西设岗楼,村民们受尽了日寇的蹂躏。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南柳子村300多口人开始过上幸福生活。1954年成立初级社;1957年与北柳子村、杨家嘴村联合成立高级社;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南柳子村历来属苗山人民公社见马管区。

即使在“文革”时期命令禁止,村民们也没停止,转入“地下”继续搞柳编业。因此村民的收入较高,是远近闻名的富裕村。

20世纪60、70年代在“农业学大寨”热潮中,南柳子村修水库,垒河堰,迁村庄,山、水、林、田、路进行统筹规划,综合治理。先后建成小型水库6座,打机井5眼,扩大水浇面积300亩。1957年在方下河南岸修建了1000多米长的河堰,造地200多亩。1976年搬迁村庄,又造地100多亩。从而彻底改变了南柳子村原来的那种以花生、地瓜为主的种植结构,由原来人均几十斤小麦达到了三四百斤,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家家户户发展养猪,年生猪存栏量1300多头,纯收入450多万元,成为养猪专业村,生猪销售到全国各地。

南柳子村自建村以来就重视教育,崇尚文明。建国前就与北柳子村、杨家嘴村联合办校。1958年4月,南柳子村小学建立,开天辟地以来有了自己的村小学,先后由赵言安、张延庆、王兰亭、杨正公、王翠芝、段登祥、赵学贤、张延荣等教书授业。1968年村民在鹿家庄南新建立了校舍;1982年又新建了当时公社最好的学校;2002 年秋苗山镇合班并校,该小学并入见马联小。南柳子村自建国以来第一个大学生是赵心安。自1977年恢复高考,第一个本科生是赵学彬,于1982年考取山东省委党校.1986年毕业被分派到莱芜市党校工作。1977年至2002年南柳子村考入大中专院校的学生有38人。

南柳子村注重改善村民生活,村中在70年代初就架设了电线,装上了电灯、电话,现已成为电话村。村民赵伟第一个买上大货车跑运输。现在村民买车跑运输的达到40多户。三轮车已成为家家户户的运输工具。彩电、摩托车、液化气炉具等已走进普通百姓家庭。

*数据来源于莱芜市人民政府网站

南柳子村附近有莱芜战役纪念馆房干生态旅游区莱芜龙山雪野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济南香山旅游区鲁中抗日战争展览馆等旅游景点,有莱芜生姜莱芜黑猪莱芜猪莱芜吉山黑鸡高庄芹菜莱芜白花丹参等特产,有顺香斋亓氏酱香源肉食酱制技艺孟姜女文化传承故事中元节(莱芜中元节习俗)蹉地舞等民俗文化。

相关资讯
苗山镇行政区划:
南柳子村导航
返回电脑版
注:数据来自网络,仅供参考。欢迎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