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雅地名网 > 山东省 > 济南市 > 钢城区 > 里辛街道 > 朱家庄村

山东省济南市钢城区里辛街道朱家庄村

地名:朱家庄村隶属:里辛街道
行政代码:370117002208代码前6位:370117
长途区号:0634 邮政编码:271100
城乡分类:城乡结合区分类代码:112
车牌代码:鲁S行政级别:村

2009年1月,朱家庄村上榜第二届全国文明村镇名单。

南朱家庄村位于莱芜市东南30公里、里辛镇东南3公里处:西与冯家庄村、北与三岔河村相接,南与茶峪子村相邻,东与涝洼村相望。全村共有580户人家,总人口1759人,均系汉族,耕地面积751.4亩(从1970年至2000年莱钢建厂,已占461.4亩,现仅有290亩)。 据村碑记载,明洪武二年(1369年)朱姓由-县大槐树迁此建村,以姓氏立村名,称朱家庄,因与莱芜市羊里镇朱家庄重名,1982年经莱芜县人民政府批准,易名为南朱家庄村。

南朱家庄村有于、王、刘、安、吴、张、邹、侯、郑、贾、崔、谢、董、魏14姓氏组成。各姓氏家族之间,不分大小,历史由来长短,总以团结祥和为优良传统。据《莱芜市志》载,清末民初,全县划十区,南朱家庄属颜庄区所辖;1941年四区属新甫县;同年4月至9月划归新泰县;10月复归新甫县;1945年10月回归莱芜县,南朱家庄村归属颜庄区管辖;1951年4月改称第七区,在朱家庄建乡,辖茶峪子、凤凰峪、涝洼、三岔河、冯家庄等村;1955年称颜庄区,隶属不变;1958年3月撤区并乡,颜庄区划分为郑王庄乡和颜庄乡,该村属郑王庄乡;同年10月郑王庄乡改为郑王庄人民公社;1959年,郑王庄、颜庄两个公社并为颜庄人民公社,隶属颜庄人民公社;1984年4月改颜庄人民公社为颜庄办事处,隶属不变;1985年10月,撤处并乡,设立里辛乡,隶属里辛乡;1995年10月,里辛乡撤乡建镇,隶属关系至今不变。

南朱家庄村建村已有600多年历史。初建村只有朱姓在此安居,后有孟、孙、郭、李等姓迁此居住。现朱姓已无后嗣,消失年代不详,但今有坟墓遗址为证。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朱家庄村一部分有远见的人,率先从事个体经济。崔孝生、张万人等村民买车搞起运输,成了经济强户。近几年,村里人经济意识越来越强,在耕作之余从事室内装修建筑、商品批发、经销。有的还利用当地资源建起选矿厂、污泥球团厂等多种经营活动。

南朱家庄村人聪明能干、心灵手巧,能工巧匠甚多:在20世纪60年代村里就成立了条编业生产组。现在老编匠邹笃亮、安密祥等人利用农闲时间仍从事条编生意。经他们手编的条筐、篓子、筛子等式样新颖,结实耐用。邹笃庆擅长书法、美术,虽然只有初中文化水平,但他刻苦钻研,勤学苦练,自学成才,该村的街道标语、企业厂门牌、村牌等,都出自他手。村主任邹长义是个根雕能手,他忙里偷闲,到处搜集形象树根,经他细心琢磨、加工制作的根雕活灵活现、形象逼真。几年来已有不下几百件,摆满了房舍空间。去年被省艺术协会接纳为会员。支部委员崔泉敏是个多面手,不但精通无线电,还懂得绘图知识,他绘制的村庄地图比例适当,位置准确。 南朱家庄村地处丘陵地区,山石为沙石,过去由于旱涝不均,遇雨有水灾,无雨时干旱,粮食连年欠收。朱家庄村一班人心急如焚,于是从1964年开始大兴水利建设,先后在1964年修建野场沟水库一处、,1966年修建孟家沟水库一处,1979年又在野场沟下游修水库一座,I980年修建吴家沟水库一处,为使农出得到灌溉,1974年修水渠3000米,1983年修地下函管道2000米,1977年修地下洞暗渠1500米,1984年修倒虹吸水管道1000米.1970年至1985年先后打机井4眼,使大旱之年能获丰收,彻底解决了村民的温饱问题.1972年南朱家庄村人响应国家号召掀起了农业学大寨的热潮,改河造田、小地变大田,丘陵变梯田,河滩变良田。先后在村北造田30亩,村南造田29亩,村东造田20亩,村西河滩造田30亩。改造起田共计109亩,并保证了300亩粮田旱涝保收稳产高产。自改革开放以来,南朱家庄人,重视发展工业生产。于1984年至1988年首先成立了建筑队。1987年集资建饭店、旅馆一处。1988年成立建筑公司,盖起商业楼,并在当年9月成立铁铜沟等贸易市场。又和莱钢联合成立耐火材料制品厂,1988年底又建立了烧结厂(球团厂),1991年与莱钢轧钢厂联合建起了“银联金属加工厂”,1992年建起了选铁厂,1993年成立安装公司,1994年春建起冶炼厂,1994年6月建起加油站,1996年建起结构板厂,2000年建起了磁件厂,2002年6月又建起铸造厂。现在已办起12家企业,职工800人,工农业总产值4000万元,利税400万,人均收入4000元。南朱家庄村现有客车1辆、轿车4辆、运输车6辆、装载机4台。科技养殖专业户17户,连续14年被评为市区先进党支部和模范村委会,连续6年被评为综合治理先进工作单位,现在成为两个文明双丰收的新型农村。村办企业的发展,壮大了集体经济。如今朱家庄人,户户有门路,人人有活干,群众腰包鼓了,但支部一班人没有富了口袋穷了脑袋。他们先后投资200余万元,大办公益事业:1995年投资20万元购大客车一辆,专接送学生上学;建居民楼一幢,240户村民乔迁新居;1996年打机井两眼,铺设管道10000余米,总投资30余万元,使全村用上了自来水。还在交通要道上建桥函三座,大型漫水桥一座。1996年,村集体投资30万元进行改造农网用上了农电,节省了农民开支,方便了村民的生活。1995年接通莱钢有线电视台,丰富了村民的文化娱乐生活。

为适应城镇房屋规划,扩大村办企业规模,1970年至1980年将河北旧村,1993年至1997年将原赵家庄搬迁至北岭,如今的赵家庄原址已建成了村办企业厂房,河北原址已成为蔬菜基地和优质粮田。南朱家庄村新村俏然坐落在原村址的北岭上。按城镇建设标准规划,红一色的砖瓦房整整齐齐,街道纵横有序。道路全部硬化。1988年铺设了富源街的水泥路,1995年铺设政通街、财源巷、通达巷、文明巷、兴盛巷,1999年至2000年铺花砖路,2000年又铺了富源街北首的沥清路,总投资100余万元。

南朱家村自1973年全部用上电。1992年4月村投资10余万元,安装了内部电话和部分程控电话。四条中转线由装机初期的52门发展到113门,从1995年至1998年全村电话程控化,现已装机达500余门,电话人户率达90%以上,成为电话村。1993年投资18万元,利用莱钢有线资源,全村安装了有线电视。

为使村计划生育工作顺利开展,1984年建起敬老院,使60岁以上的孤寡老年人都人住敬老院。所有60岁以上的老年人每月发120元养老金,使老年人都能安度晚年。

南朱家庄村人历来重视发展教育培养人才。1984年在村北岭建起了高标准的31间校舍,建筑面积760平方米。随着逐年修善,至今完好,坚固耐用。图书室、德育展室、仪器室等全部按标准配套,1996年被钢城区教委命名“区级规范化学校”。为激励学生上学,减轻学生家庭负担,村里规定凡考上本、专科学生奖励1000元。现在每年都有学生考入全国名牌大学和全国重点院校。

南朱家庄村文化生活极为丰富,1950年村里有剧团,演出的节目有“跑旱船”、“赶毛驴”等。1964年成立毛泽东思想宣传队,演出吕剧《李二嫂改稼》、《小姑贤》等。1970年成立豫剧团,每逢年节在周边地区巡回演出,演出《朝阳沟》、《红灯记》等代表剧目。1997年成立老年活动娱乐中心,部分民间艺人和戏曲受好者利用节假日业余时间进行了排练演出。

因为该村位靠莱钢,近年来,依靠优势大力发展村办企业,建起了以钢铁冶炼、机械加工、建筑行业为主的12家企业。全村90%以上的青壮年劳力被安置到厂里工作。剩余劳力的减少,给农业生产带来了诸多不便,也给企业职工带来了后顾之忧。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村两委研究从老年人中选出12位身子骨硬朗、责任心强的老年人组成服务队,邹笃亮任队长,专门从事农业生产、环境卫生治理等工作,在农业生产上实行统一播种、统一浇灌、统一脱粒。所需费用全部由村里承担,从而解决了村民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了企业职工生产的积极性,促进了本村经济的发展。

南朱家庄村有着灿烂的文化和美丽的传说,丰厚的文化也蕴含了南朱家庄村过去的历史,也体现着该村今天的富有和美好未来。在历史的发展中,南朱家庄人造就了辉煌的业绩。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稳定和发展是南朱家庄人搞好村建的主流。村两委一班人,立足现实展望未来,制定符合本村实际的发展规划,有计划地付诸实施,工业、农业、教育、卫生等各项事业突飞猛进,人民群众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人民安居乐业,南朱家庄村人将继往开来,同心同德创造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

*数据来源于莱芜市人民政府网站

朱家庄村附近有钢城大汶河国家湿地公园棋山省级森林公园汶源风光区山东巧夺天工红木博物馆华山国家森林公园城岭村等旅游景点,有莱芜鸡腿葱莱芜黑山羊莱芜大蒜莱芜花椒炒木樨肉双烤肉等特产,有莱芜梆子花鼓锣子鼓子秧歌济南羽毛画章丘芯子等民俗文化。


还有58个地名与朱家庄村同名:

查看全部59个朱家庄村>>


相关资讯
里辛街道行政区划:
朱家庄村导航
返回电脑版
注:数据来自网络,仅供参考。欢迎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