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雅地名网 > 山东省 > 济南市 > 钢城区 > 艾山街道 > 双杨桥村

山东省济南市钢城区艾山街道双杨桥村

地名:双杨桥村隶属:艾山街道
行政代码:370117001228代码前6位:370117
长途区号:0634 邮政编码:271100
城乡分类:村庄分类代码:220
车牌代码:鲁S行政级别:村

双杨桥村位于莱城东南30公里、钢城区政府西10公里处。南与新泰交界,北与纸坊村相望,西与大龙门接壤。现有386户,1235口人。耕地883亩。

明洪武年间,有丁姓人家在南山脚下建窑烧木炭,后建房室居住。后因村西山上遍植桃树,故改名桃花峪。清乾隆年间,村弯河上筑有青石板桥,桥两端有参天古杨,蒙邑县令来此,见石桥古杨景观有感,而命名双杨桥,随之,村名双杨桥。村有周、和、王、肖、宓、赵、齐、韩、甄、刘、宁11姓,周、和两姓最多。

民国前后,该村属蒙阴县;1914年至1939年属蒙阴七区;1941年属新甫县;后归新蒙县寨子区;1945年划归新泰县二区(翟镇);1952年区以下设乡,属翟镇区纸坊乡;1958年3月撤区并乡,翟镇区分为翟镇、曹家庄、寨子三乡,由施家峪、寨子、肖马、纸坊四乡合并为寨子乡,该村属寨子乡;同年8月成立公社。1962年公社以下设9个管理区,该村属翟镇公社庙子管理区;1984年将公社改办事处,该村属翟镇办事处庙子乡;1985年12月撤处并乡,该村属寨子乡;1991年1月寨子乡划归莱芜市;1993年莱芜升地级市后,归莱芜市钢城区;2000年12月寨子乡与城子坡办事处合并为艾山街道办事处,该村属艾山街道办事处至今。

双杨桥昔日的文物景观现存多处。清乾隆四十四年( 1779年),依村河而建两庙,后为观音庙,前为土地庙。内塑观音像。庙宇有大殿、山门、影壁,雕梁画栋,古柏拥翠,气宇轩昂。据民国七年(1918年)修庙碑记,曾有数次重修。毁于“文革”,现已修复。

建于清朝中叶的“五大院”,闻名百里,因财主周兴和与五子合居,且以忠厚老实持家而得名。立于清光绪十七年(1891年)的“县官判泉”石碑,方形厚重,蒙邑庠生魏麟星撰书的苍劲小楷碑文,记载了蒙阴县令两次判泉的故事。建于清末的凤凰山寨,寨墙、石碾依存,寨内草房皆毁。村西有相传“南蛮子”破“石龙”风水留下的片片“龙盘石”。还村北花葫芦沟“皮狐洞”和前崖“石炕”等景观。

双杨桥村地处四面环山的凹地,莲花山余脉泥岩、砾岩和清水灰岩与村中沉积岩相接,水源丰富。四坡泉水较多,其中有两股泉水穿村而通。村中小河细水长流,属汶河源头之一。

双杨桥石英石、石灰石资源丰富。1966年本村开始在村河底开采石英石,1978年庙子管理区建石英石矿。1995年村民开始采石灰石,抓住相邻的新泰几个乡镇无石灰石的优势,加工石子,畅销新泰,现已发展石子加工户10家,日产石子200方。

双杨桥解放前地处新泰、莱芜、蒙阴三县交界处,属战略要冲,乃兵家必争之地。为避匪患,清咸丰年间在村西凤凰山百米悬崖上修筑山寨,曰“凤凰山寨”,方圆千米,内有草房百间,因能居住周围十二个村的百姓,又名“十庄院”。山寨南有悬崖,北面以巨石筑成长百米、宽三米、高五米的寨墙。墙上有垛口、哨楼,设东西二寨门。此寨壁垒森严,易守难攻。清咸丰同治年间的“南毛子”、宣统年间的掖县土匪杨得草和“大鼻子兵”。曾多次攻寨,均以失败而告终。1926年底,寨民尹祖高(魏家峪村人)当了“光棍”,与寨外匪徒互相勾结,里应外合攻破山寨。1927年,匪首陈三坎带领匪徒多次据寨四处绑票0、杀人越货,“重的不拿碾砣,轻的不拿鸡毛”,粮食、物品、牲畜被统统抢光,村民不堪其祸。同年10月村里成立由青壮年参加的红枪会自卫。1928年陈匪连遭红枪会和-军队的围剿而溃散。陈匪于1938年投靠-秦启荣部,1939年投降日军,同年腊月陈匪一个排驻扎山寨设防,天天下山抢劫该村,一个月抢了29次,没让村民过成年。逼得村民住沟崖、宿堰屋,四处逃难,终年避匪,防不胜防。1940年春的一个夜晚,陈匪抓走王京典、王立兴、周全智、周全哲、周学美、周学润、周学起、周学林等30名村自卫队员,押在陈匪老窝翟家庄,施以“灌辣椒水”,坐“老虎凳”等酷刑,如不及时拿钱赎回将被活埋。村里家家户户捐献1万元大洋将人赎回,从此本来不富裕的村民雪上加霜,纷纷逃荒要饭,有的举家迁往关东。

1940年12月至1945年8月,日军在村设据点,监控莲花山抗日根据地。日伪军万人“扫荡”莲花山即在该村召开动员会。村西岭筑有水泥石木结构的二层楼堡,从周围村庄抢来门板树木扎建木寨。村南设日军医院、练兵场。军车自清泥沟据点沿河而上进村。为让村民说出谁是0员,日伪军曾将30名无辜村民挤入一间小屋重刑拷打。日军驻村期间,将张兰子集迁至该村,以便寻捕0。自此有“桃花峪集(集日一六,沿河而设)——没有敢(赶)的”之说(因怕鬼子)。日军侵占时期,该村田园荒芜,村庄凋敝,村民颠沛流离,农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粮食亩产仅86公斤。

既遭-,又遇天灾。该村历年来常遇冰雹等自然灾害。 《新泰市志》载:清咸丰十年(1860年)11月、清同治九年(1870年)夏、1963年6月14日、1971年6月l9日、1980年7月6日均降雹成灾。1966年3月5日雨雪连降三天,平地冰雪5-7厘米,村路被堵达五天之久。1956年夏发生虫灾,玉米90%以上受钻心虫危害,减产40%以上。

双杨桥村为了改变家乡一穷二白的面貌,勇敢向大自然宣战。1959年扩建南泉(涌水量30-200立方/小时),建石渠引水北灌。1976年冬又建成容水千方的青石空水库。1981年钻成百米深井两眼,1997年在西岭建容水200方的水池一座,从此解决了耕地用水和人畜饮水的问题。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的富民政策激发了村民的致富热情,如今村里农林牧副多业并举,百姓日子过得红红火火。实行联产承包制以后,村民精心管理,科学种田,粮食年年丰收。剩余的劳力纷纷经商,外出打工。如今村里80%的人,在莱钢、淄博瓦厂打工。村有数百人从事制瓦业,使村里年收入增加百万之多。人们富了,生活条件也改善了,村里人唱道:“祖祖辈辈住草房,80年代改瓦房,90年代带走廊,明天俺就住楼房”。人们必然相信,随着党的富民政策深人人心,双杨桥村人的日子会一天比天好起来。

双杨桥村具有光荣革命传统。战争年代,一大批村民纷纷报名参军参战。村人周慎礼14岁参加八路军,后任陈毅元帅的警卫员,解放后供职国家计量局科委主任、师地级。其长女宋云原任外经贸部翻译,女婿原任0中央外宾接待处翻译,其二女去美国,其三女现在国家技术监督局工作。1936年参加八路军的周记廷在抗战和解放战争期间,送情报,探敌情,机智勇敢,屡立战功。在淮海战役中,民兵周学福、周慎光、肖光和冒着枪林弹雨,抬单架,送给养,成为支前模范。1985年周士功、和西勇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荣立三等功。周士功在前线被评为“红旗驾驶员”。

双杨桥村一向尊师重教,民国初年村里就建私塾一处;1951年村民自动建民办小学校一处;1955年成立正式小学;1966年建新校一处;1983年学校达到“六配套”标准(即院墙、大门、厕所、操场、旗杆、课桌凳配套);1994年村“小北庄”与邻村大龙门联建双龙联小一处;1975年至1977年设初中班;1976年建幼儿园。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后,全村有10名学生考入大中专。教育出人才,教育出效益。随着时间的发展,村里有知识的人会用现代化的手段,把双杨桥建设得更美好。

*数据来源于莱芜市人民政府网站

双杨桥村附近有钢城大汶河国家湿地公园棋山省级森林公园汶源风光区山东巧夺天工红木博物馆华山国家森林公园城岭村等旅游景点,有莱芜鸡腿葱莱芜黑山羊莱芜大蒜莱芜花椒炒木樨肉双烤肉等特产,有莱芜梆子花鼓锣子鼓子秧歌济南羽毛画章丘芯子等民俗文化。

相关资讯
艾山街道行政区划:
双杨桥村导航
返回电脑版
注:数据来自网络,仅供参考。欢迎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