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宗山朗公寺位于苍山县大仲村镇境内,距苍山县城10公里,距罗庄城区15公里,是苏北、鲁南地区著名的风景旅游胜地。大宗山峰危壁峭,涧深林密,与蒙山、苍山抱犊崮、文峰山自然景观辉映成趣;朗公寺怀抱其中,优越的地理位置,秀丽的自然风光,现在,大宗山朗公寺已列为市级自然风景保护区。大宗山青山连绵回环,奇峰怪石嶙峋,松生绝壁遮天蔽日,泉涌峭崖飞瀑悬空;山中有转经山、观日台、九步天梯、红孩儿桥、宋潢书斋、聚仙阁,贤孝祠等名胜景观。朗公寺始建于东晋,因晋朝时印度僧人朗公(卓锡)在此建庙出家修行而得名。朗公寺历经南北朝,兴于隋唐;至元朝中期重建时,其规模最大;盛至明清,衰于民国,毁于文革。其规模宏大,有上寺、下寺、塔林三大建筑。上寺殿堂飞檐斗拱,石
大吴宅墓群位于苍山县大仲村镇,年代为汉代,类别为古墓葬。位于临沂市兰陵县大仲村镇大吴宅村东、村东南,东泇河东岸,2006年12月公布为临沂市市级重点文保单位。该墓群,又称“龙王墓”“牛王墓”或“吴王墓”,无确考,东西长约200米,南北宽约180米,占地面积约36000平方米。2013年11月3日至2014年1月,县文广新局联合临沂市文物局考古队对大吴宅古墓群进行了抢救行考古发掘清理墓葬10座,墓葬均墓道向西,自东向西排列,互有早晚关系。墓葬形制为土坑竖穴石室墓,均多室,由墓道、墓门、前室、后室、回廊、耳室、壁龛等部分组成,个别墓葬有的三个后室。墓葬面积大者在100平方米左右,小者近30平方米。墓石无画像及纹饰,但均经打磨,造工精致,
朗公寺遗址位于大仲村镇。年代为隋、唐至清。位于临沂市兰陵县大仲村镇政府驻地东3.5公里处的车庄村东北大宗山。朗公寺为临沂古代四大名寺之首,寺院早已倾废,但遗址犹存,创建于东晋成帝咸康五年(339年),兴于隋唐,元成宗元贞元年(1295年)重修,明弘治三年(1490)年大力扩建,清代多次扩建重修。现存古建遗址,为隋唐建筑风格,规模宏大,构造复杂,有上寺、塔林、下寺三大建筑,在大宗山之阳,从高到低依次排列,今上寺遗址大殿及前殿,已有大仲村镇政府筹资,修葺一新。上寺遗址东西配有碑亭廊坊,东西约120米,南北约100米,占地面积约12000平方米,大殿遗址,墙基保留高5米,墙基宽1.3米,拱形门,上寺西部有元代采画水陆传记碑,篆额,高2.1
陡沟庄烈士陵园时代:1944年地址:兰陵县大仲村镇陡沟庄村陡沟庄烈士陵园是临沂第五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10000平方米,以现有陵园东南角(35°00′08.5″N,118°00′00.2″E)为基点,现陵园四周围墙内为保护范围。建设控制地带:同保护范围。
郎公寺遗址位于苍山县大仲村镇车庄村,年代为隋唐至清,类别为古遗址。郎公寺遗址是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