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庆区是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府银川市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教育、金融和商贸中心,是宁夏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和城市形象集中体现的区域,堪称“宁夏第一区”(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核心区)。兴庆区以原城区为主体变更而来,区人民政府驻北京东路。
面积757.6平方公里,人口41万,有回、汉、满、蒙等22个民族,其中回族人口8.5万。
除月牙湖乡及掌政镇临河村外,辖区均在黄河西岸,北邻贺兰县,南邻永宁县,西至唐徕渠邻金凤区,东隔黄河邻灵武市。月牙湖乡原属陶乐县,位于黄河东岸,西邻贺兰县,北邻平罗县,南邻灵武市,东邻鄂托克前旗。掌政镇横城村原属灵武市临河镇,位于黄河东岸。
社会发展
银川市兴庆区,是首府银川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教育、金融和商贸中心,是宁夏改革开放的窗口和城市形象集中体现的区域,堪称“宁夏第一区”。面积790平方公里,人口43.08万,下辖2乡、2镇、11个街道办事处,有回、汉、满、蒙等22个民族,其中回族人口8.5万。
银川市兴庆区原为城区,是银川市1970年设定的县级市辖区,原称为银川市城区。始建于唐仪凤三年(公元678年),时为怀远县城。宋天禧四年(公元1038年),党项族首领李元昊建立西夏国,此为西夏国都兴庆府。明代于此设置宁夏镇,是全国“九边重镇”之一。清代设宁夏府治此,为"西陲一大都会"。2002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区划重新调整,更名为兴庆区,新的兴庆区成立后,其职能从一个单纯城市区变成了城乡并存,一、二、三产业完善的行政区。
行政区划
兴庆区辖11街道、2个镇、2个乡。
街道:凤凰北街街道、解放西街街道、文化街街道、富宁街街道、新华街街道、玉皇阁北街街道、前进街街道、中山南街街道、银古路街道、胜利街街道、丽景街街道
镇:掌政镇、大新镇
乡:通贵乡、月牙湖乡
旅游观光
悠久的历史给兴庆区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和风景名胜。辖区内有承天寺塔、海宝塔、玉皇阁等多处庙宇楼阁,每年都吸引大批国内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市内中山公园、唐徕公园、丽景湖公园、光明广场、南门广场、宁园、怡园等也是游客和市民休闲的良好场所。兴庆区是宁夏旅游的中心,塞上江南的自然风光、黄河东岸的大漠草原和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穆斯林文化以及古老的西夏文化构成了以“西夏古都、塞上江南、大漠黄河、回族风情”为特色的旅游业,极大地促进了兴庆区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
经济建设
近年来,兴庆区以建设经济实力最强、发展环境最优、生活质量最好、人居环境最美的现代化城市中心区为目标,围绕城市化发展战略,大力推进园区科技化、物流规模化、农村城镇化、农业产业化、农民市民化“五大战略”,全力打造西部历史文化名城、商贸物流城、金融信息城、文明卫生城、生态旅游城、基础教育城"六大城市品牌",不断加大调农业、兴工业、整物流、建康居、引项目、促开放力度,使农业产业化进程明显加快,工业经济实现历史性突破,物流市场走廊初具规模,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城市面貌日新月异,社区建设稳步推进,各项事业蓬勃发展。2005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11.8亿元,同比增长10.5%,工业总产值完成100.3亿元,同比增长24.0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55.5亿元。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99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9989.1元,同比增长24.02%,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017元,同比增长4.25%。
兴庆区是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府银川市的核心区,是宁夏全域旅游的重要集散中心和东线旅游主要目的地。近年来,兴庆区积极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健全体制机制,创新自治区、银川市、兴庆区“三位一体”创建机制,完善政策保障,把全域旅游发展列入“十三五”“十四五”发展规划,实现了首府中心城区“+旅游”多轨衔接、多源整合、多态融合的发展态势。提升公共服务,实施了市区主干路、通景公路、乡村道路等级提升等重大工程,推行“厕所革命”,打造旅游集散中心、游客服务中心、旅游咨询服务点三级体系,加大智慧旅游建设,搭建兴庆区旅游应急指挥中心、旅游大数据平台、旅游产业监测及管理平台。创立了“党政主导、企业主体、品牌主打、行业主管”的“四主模式”统领全域旅游发展,实现了由老城区向产业强区、旅游名区的蝶变。创新了城乡旅游多业态融合发展模式,带动了产业融合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