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林左旗总面积6471平方公里,现辖11个苏木乡镇、2个街道,166个嘎查村、18个社区(居委会),户籍人口33.43万人,常住人口27.48万人,其中农村常住人口16.51万人、城镇常住人口10.97万人,城镇化率39.92%。现有耕地233.65万亩、森林392.87万亩、草原269.97万亩。粮食产量12.2亿斤,牲畜存栏220万头只。
历史沿革。巴林左旗曾是辽代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是契丹辽朝首都上京所在地。民国前期,全境先后属于热河特别区和热河省。1945年12月1日,和子章组建巴林左翼旗自治政府,隶属东蒙自治政府。1946年3月,昭乌达省政府在林东成立,巴林左翼旗自治政府隶属昭乌达省。同年6月5日,昭乌达省与热北专区同时撤销,在林东成立昭乌达盟临时行政委员会,巴林左翼旗自治政府改组为巴林左翼旗政府,隶属热河省昭乌达盟。1949年5月,巴林左翼旗政府改称巴林左翼旗人民政府,改隶内蒙古自治区昭乌达盟。1954年3月,巴林左翼旗改称巴林左旗。1956年1月,昭乌达盟党政机关迁到赤峰。1969年7月,巴林左旗改隶辽宁省昭乌达盟。1979年7月,复隶内蒙古自治区昭乌达盟。1983年10月,隶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
自然地理。巴林左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部、赤峰市北部,地处大兴安岭南段东南麓、西辽河支流乌力吉木伦河中上游。整个地区属山地丘陵区,总地势由西北向东南逐渐降低,呈不规则缓坡形特征。境内主要河流有乌力吉沐沦河、查干白其河、干支嘎河、沙里河等。巴林左旗地处中纬度,属中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春旱多风温差大,夏季多雨气温高,秋高气爽霜来早,冬长严寒北风啸。已发现矿产资源30种、矿产地130多处,主要矿产有铅、锌、银、铜、钨、钼等,富河矿区宇邦矿业双尖子山矿已探明银金属量1.5万吨,是目前亚洲最大、世界第七的单一银矿床矿山,储量丰富,价值可观。
人文景观。巴林左旗是富河文化、契丹辽文化的发祥地,辽文化资源在全国具有垄断性优势。各类文化遗存共计发现818处,包含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6处,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14处,享有自治区全区域旅游示范区等荣誉称号。境内有国家A级景区5家(4A级1处、3A级2处、2A级2处),乌兰坝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乌力吉沐沦河国家湿地公园、七锅山国家地质公园、辽上京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等4个国字号工程,其中七锅山冰臼群被誉为“世界奇观”。
经济发展。2023年,巴林左旗地区生产总值161.8亿元、增长7.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1%;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4.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0.9亿元、增长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4亿元、增长9.3%;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7448元、16285元,分别增长5.6%、8.4%。670万亩林草地实现“智慧林草长”信息化平台监管全覆盖。笤帚苗及制品获得国家生态原产地认证,十三敖包镇被认定为首批国家农业产业强镇。
一、综合
2023年,全旗地区生产总值161.8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6.7亿元,增长6.2%;第二产业增加值58.0亿元,增长9.3%;第三产业增加值67.1亿元,增长6.2%,三次产业比例为22.7:35.8:41.5。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8844元,增长9.1%。
从贡献情况看,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8.7%、40.9%和40.4%;从拉动经济增长情况看,三次产业分别拉动经济增长1.3、2.9和2.9个百分点。
2023年,城镇新增就业1019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528人;失业人员再就业593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7%。
二、农林牧渔业
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9亿元,增长6.2%。全旗农作物播种面积195.6万亩,增长5.2%。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54.1万亩,增长0.4%;经济作物播种面积41.5万亩,增长27.5%。在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中,谷物面积129.9万亩,下降0.2%;豆类面积23.9万亩,增长3.7%;薯类面积0.2万亩,增长1.3%。在经济作物播种面积中,油料面积9.8万亩,增长109.1%;糖料(甜菜)面积0.6万亩,增长72.1%;蔬菜及食用菌面积1.4万亩,增长62.5%。
全旗粮食总产量612554.8吨,增长0.3%。其中,谷物产量618.4吨,增长1.4%;豆类产量19142.7吨,下降25.4%;薯类(折粮)产量1209吨,增长60.5%。
经济作物中油料产量18105.8吨,增长131.7%;糖料(甜菜)产量20871.5吨,增长73.4%;蔬菜及食用菌产量42886吨,增长34.9%;瓜果产量2839吨,下降48%。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45.8亿元,增长6.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1%。
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产品产量看,全年铅金属1.1万吨,增长33.3%;锌金属5.5万吨,增长15.1%;铜金属2245吨,下降3.1%;铁精矿32.9万吨,增长9.8%;石灰石143.4万吨,下降22.0%;电铅10.6万吨,下降17.1%;水泥56.8万吨,下降13%。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64.5亿元,比上年增长6.3%;利润总额2.9亿元,增长48.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为102.0%。
全年建筑业增加值12.2亿元,增长17.4%。具有建筑业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有8家,比上年增加1家。
四、服务业
全年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11.08亿元,比上年增长7.5%;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增加值7.6亿元,增长8.2%;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1.5亿元,增长14.9%;金融业增加值8.4亿元,增长10.5%;房地产业增加值5.6亿元,下降4.6%。
全旗公路里程2264.1公里。其中:国道线197公里、县线379.7公里、乡镇线382.9公里、村线1304.5公里。年末城镇公交车路数为6条,年末实有公共汽车33辆。
全年旅客运输总量21.3万人,增长45.9%;旅客周转量4500万人公里,增长87.5%。
2023年全旗邮政业务收入3609万元,增长19.2%。年末固定电话用户1.2万户,互联网宽带接入户10.45万户。
五、国内贸易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0.9亿元,增长7%。其中,城镇消费品零售额36.2亿元,增长7.4%;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4.7亿元,增长6.1%。社会消费品商品销售额62.9亿元,增长5.9%。其中,批发业21.4亿元,下降5.2%;零售业36.6亿元,增长12.2%;住宿业0.7亿元,增长6.6%;餐饮业4.2亿元,增长18.8%。
六、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500万元以上项目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4.4%。其中,500-5000万元项目投资增长19.9%;5000万元以上项目投资增长46.3%。第一产业投资增长53.9%,第二产业投资增长46.1%,第三产业投资增长10.7%。制造业投资增长2.7%。基础设施投资下降26.9%。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41.8%。商品房销售面积9.4万平方米,下降32.5%。
七、财政金融
全年地方财政总收入9.5亿元,下降5.4%。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3亿元,增长9.3%。其中,税收收入3.5亿元,增长16.6%,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65.6%;非税收收入1.8亿元,下降2.5%,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34.4%。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7.2亿元,增长22%。
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72.3亿元,增长13.8%。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53.5亿元,增长15.2%。年末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72.5亿元,增长13.9%。其中,住户贷款118.5亿元,增长12.1%;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54亿元,增长18.1%。
八、居民收入消费和社会保障
全年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792元,增长6.2%。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448元,增长5.6%;农村牧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285元,增长8.4%。
全年全体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9332元,增长21.1%;城镇常住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6026元,增长21.1%;农村牧区常住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6230元,增长21.1%。
年末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人数168978人,保费收入2982.9万元,保险待遇发放11432.8万元;参加企业职工养老保险人数40011人,保费收入26774.5万元,保险待遇发放57556.5万元;参加机关养老保险人数15850人,保费收入19620万元,保险待遇发放41812万元。
全旗基本医保参保缴费277708人,城乡居民医保参保246322人、职工医保参保31386人。失业保险参保1.7万人,征缴失业保险费1550.98万元。
2023年发放城乡低保资金1.44亿元,其中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891.2万元,保障人口1170人,发放标准788元/人月,增长0.63%;农村牧区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1.35亿元,保障人口32163人,发放标准6648元/人年,增长9.48%。
全旗有养老机构14家(含社会福利院),床位数1515张,收住各类人员391人。
九、教育
全旗有普通高中2所,初高中一贯制中学1所,中等职业学校1所,初中5所,小学29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幼儿园83所,其中旗直幼儿园8所、农村幼儿园65所、民办幼儿园7所。共有在校生37652人,其中高中9133人,初中8782人,小学14566人,特殊学校学生206人,在园幼儿4965人。九年义务教巩固率为98.9%。
十、文化旅游和体育
全旗拥有文化馆1个,国家二级博物馆1个,国家一级图书馆1个。截止到2023年底,旗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11.2257万册,电子图书1万册。2023年全年接待读者7万余人次,办理读者证475张,累计办理读者证5024张。
全年共接待游客189.5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3.66亿元。拥有国家A级旅游景区5家,其中,4A级旅游景区1家(召庙景区)、3A级旅游景区2家(辽上京博物馆、上京辽文化产业园区)、2A级旅游景区2家(辽上京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契丹博物馆);国家级考古遗址公园1个(辽上京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自治区级乡村旅游重点村1家,市级乡村旅游重点村2家;市级乡村旅游特色村4家;市级采摘园2家;有星级饭店2家,自治区星级乡村旅游接待户4家。
全旗有各类体育健身场地653个,总面积69.6万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2.5平方米,现有社会体育指导员1384名。
十一、卫生
年末共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380所,其中综合医院1所,中医蒙医医院1所,民营医院11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229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所,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1所,卫生健康行政综合执法大队1所、个体诊所130所、公立门诊(卫生室)5个。全旗医疗卫生单位实有床位2612张,医疗卫生机构人员3147人,其中执业医师1239人、注册护士1060人。
十二、资源与环境
全年全社会用水总量1.44亿立方米,比上年降低4%。其中:生活用水下降4.2%,工业用水下降6.7%,农业用水下降3.9%,生态补水下降2.9%。
全旗森林覆盖率达到森林覆盖率38.51%,草原综合植被盖度66.1%。全年完成营造林建设共计8.475万亩,其中:杨树退化林修复1.08万亩、山杏嫁接扁杏1.34万亩、灌木林平茬改造4.3万亩、中幼龄林抚育0.4万亩、文冠果提质增效1万亩、植被恢复0.05万亩、森林质量精准提升0.305万亩;实施小型水土保持工程即谷坊建设600处。完成草原生态保护修复任务共计33万亩,其中:完成一年生人工种草16.1万亩、免耕补播1.9万亩、草原有害生物防治14万亩、毒害草治理1万亩。全旗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个(乌兰坝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总面积78672公顷,其中:核心区面积28115公顷,缓冲区面积20794公顷,实验区面积29763公顷。国家级地质公园1个(巴林左旗七锅山国家地质公园),公园总面积3173.09公顷;国家级湿地公园1个(内蒙古巴林左旗乌力吉沐沦河国家湿地公园),湿地公园面积7.01万亩,其中湿地面积4.9万亩,湿地率70.09%。
全年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
全旗建成区绿地面积808.29公顷,绿化覆盖面积859.39公顷。
全年稳定通过5℃积温3759.9℃,稳定通过10℃积温3488.0℃,年平均气温7.8℃,全年降水量272.7毫米,作物生长季(4-9月)日平均日照时数8.5小时,全年无霜期167天。
全年城市环境空气中年平均浓度可吸入颗粒物:11微克/立方米、二氧化硫:10微克/立方米、二氧化氮:14微克/立方米。
2023年全社会综合能源消费量109.03万吨,增长3.6%;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