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雅地名网 > 云南省各市州县区地名由来[4]

云南省各市州县区地名由来[4]

  《据巧家县地名志》记载:“系初开辟时一夷人之名,附城一带,先年系渠领有,此土身殁,后人几以此二字命其领土,设县治时,亦即以此二字命名。”(另说:“巧家”二字,系开辟初当地的彝族头领“曲古都家”的简称“曲家”,后演变为“巧家”)。 [详细]
  因产盐设渡而得名,历史上曾设渡于城北之盐津坝,原名为盐井渡,清雍正五年(1727年)改土归流,次年置云南乌蒙府大官厅。1731年改名昭通府大关厅盐井渡巡检。民国二年(1913年)改设大关县,民国六年(1917年)从大关县中分设盐津县。 [详细]
  由大关厅演变而来。雍正六年(1728年)于大关屯置厅。大关一名的出现,最早载于《清史稿.地理志.云南>>:“雍正六年设大关通判,九年设府同知,驻此,移通判驻鲁甸。”大关县名是因地形命名的;大关其本意是关口,关隘,关卡,关塞重叠,“要经五尺道,必闯数十关。” [详细]
  雍正六年(1728年),清廷镇压米贴彝民,改米贴(彝语为打仗出名的地方)为永善,意在安抚百姓,使其“弃恶从善,永为良民”。另一含义,据说是永善地处金沙江和关河之间,左右靠水,“二水”为“永”,圣哲老子曾说:“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因此“永善”又有师法自然,向流水学习,从善如流之意。 [详细]
  明时属四川马湖府,平夷副长官司。清雍正六年(1728年)改隶云南,属昭通府,雍正十年(1732年)为永善县分署,设县丞。1909年在分县地置靖江县(正县),因与江苏靖江县同名,宣统二年(1910年)改称绥江县,寄寓江边两岸民众和平安宁之意。 [详细]
  境内多雄关要塞,其治所为一方重镇,援引古为'屈流之大雄甸'之'大雄',改芒布部为镇雄。 [详细]
  由宋朝易良部,元代益良州,清夷良州演变而来,据民国《云南省民十关政厅案卷》载“县冠名彝良二字,系沿用旧日夷良州同名称,有历史关系,且字义亦可取。” [详细]
  民国二年(1913年)改威信州判为威信行政公署,1913年设威信县。 [详细]
  昭通地区最年轻的县级地名,1981年8月14日,国务院批准成立水富县,将原水河,水东,安富三公社各取一字合称“水富”。 [详细]
  因元代金沙江称作丽江而得名。据《云南通志》:“江名丽水,源出吐蕃界,共龙川犁牛石下,本名犁水,讹犁为丽。” [详细]
  因有800多年历史的丽江古城得名。 [详细]
  玉龙雪山在纳西语中被称为“欧鲁”,意为“天山”。其十三座雪峰连绵不绝,宛若一条“巨龙”腾越飞舞,故称为“玉龙”。 [详细]
  元置北胜州,清置永北厅,1913年改永北县。1934年改为今名,取“永北县”之“永”和“北胜州”之“胜”而得名。 [详细]
  清宣统元年(1909年),清撤销华荣庄、旧衙坪经历署正式设县,取两经历署字头字尾为名,称华坪县。 [详细]
   1936年设宁蒗设治局。由元时永宁府、蒗蕖州二名各一字而得名。 [详细]
更多资料
注:数据来自网络,仅供参考。欢迎纠错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