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15日,为全面贯彻落实《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国务院关于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的意见》(国发〔2020〕15号),依照《河南省爱卫会关于进一步加强省级卫生村、卫生先进单位、卫生居民小区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豫爱卫〔2016〕4号)要求,根据各省辖市、济源示范区、各省直管县(市)爱卫会以及省直机关爱卫会对2020年新申报和届满复审省级卫生先进单位、卫生村、卫生居民小区的评审结果,经研究,同意命名河南省人大常委会机关等1008个单位为“河南省卫生先进单位”,重新命名河南工程学院等1672个单位为“河南省卫生先进单位”;命名登封市卢店镇刘家沟村等2018个村为“河南省卫生村”。 |
刘姓最早迁入此地依沟而居,后村中人口增多渐成聚落,取名刘家沟。明属卢店保。清属卢刘里。1912年,沿清建制,后县设八个区属第三区。1936年前后,县划为三个区署,属第二区。1948年登封县解放后,县划为八个区,属第四区。1958年,曾为东风人民公社刘家沟大队,后定名为卢店人民公社刘家沟大队。1961年恢复区建制,属第四区。1962年撤区恢复公社,为卢店人民公社刘家沟大队。1983年体制改革,为卢店……。 |
明末姓郑的从密县岳村迁居此地,以姓氏取名。明属曲河保。清属曲高里。1912年,沿清建制,后县设八个区属第五区。1936年前后,县划为三个区署,属第二区。1948年登封县解放后,县划为八个区,属第五区。1958年,曾为颍河人民公社郑庄大队,后定名为告成人民公社郑庄大队。1961年恢复区建制,属第五区。1962年撤区恢复公社,为马峪人民公社郑庄大队。1965年,为徐庄人民公社郑庄大队。1983年体制改……。 |
周证圣元年(695),唐女皇武则天登嵩山、封中岳,大功告成,遂改阳城为告成。告成居委会……。 |
明代建庄,上古人许由曾隐居此地,当地人称槐里,后称刘庄。明属寺庄保。清属金店里。1912年,沿清建制,后县设八个区属第二区。1936年前后,县划为三个区署,属第二区。1948年登封县解放后,县划为八个区,属第二区。1958年,曾为卫星人民公社刘庄大队,后定名为东金店人民公社刘庄大队。1961年恢复区建制,属第二区。1962年撤区恢复公社,为东金店人民公社刘庄大队。1983年体制改革,为东金店乡刘庄……。 |
相在隋代需要搬迁密县县城于此,法桥堡城中有一个绅士借口此处没有聋地(设监狱的禁地)而提出异议,双方争执不下,县令急中生智,提出用称土重的办法来解决。此村因赀过土重而称赀过,谐称士郭。另一种说法是因村中有一座始建于东汉时期的报恩寺,得名寺郭,后演变为士郭。分前后两村,此村在前,称前士郭。又解放前隶属于米村镇。1948年5月属密县第二区。1957年属米村中心乡。1958年8月属米村人民公社。1960年……。 |
明代,杨姓祖上由山西阳城县迁密县城东五里处定居,故命名五里店。又因村委会位于此,故得名。1948年以前为第一区,1955年建立五里店中心乡,属五里店中心乡。1957年属城关乡。1958年属五里店乡。1961年设立五里店生产大队,属城关镇。1970年建立城关人民公社后,五里店生产大队属城关人民公社。1982年五里店生产大队属新密区七里岗公社。1983年撤销五里店生产大队选举产生五里店村民委员会。19……。 |
裴商庙村,辖2个自然村,5个村民组,385户,共1452人。可耕地面积1450亩,人均收入1000元,剩余劳动力55人,低保户12户。党员42人,干部4人。全村升级配套机井20眼,已安装自来水有345户。村经济以种植业为主。主要种植小麦、玉米。养殖业以猪为主。特色产业以优质小麦为主,村民的经济来源就是:种植……。 |
黄岗村位于辛店镇西南部,紧邻始祖山,滹关路东西贯穿村中,全村共有1061口人,辖5个村民组,5个自然村,村中主导产业仍以种植业为主,村里现有耕地1100余亩,全村共发展党员33人,黄岗村东临湛张村,西临山陈村,湛张村逢每月一、四、七有集市,山陈村逢每月三、六、九有集市,这为村民购买生活必需品,满足生活需求提供了方便。村中主导产业仍以种植业为主,剩余劳动力比较多,青壮年多外出打工养家糊口,由于地理位……。 |
岳庄村,位于辛店镇政府西3公里处,辖8个自然村,15个村民组,877户,共3095人。可耕地面2755亩,人均收入6800元,剩余劳动力850人,五保户8户、低保户47户。党员105人。全村升级配套机井2眼,已安装自来水有502户,沼气13户,有村内小学1所。全村有卷材厂5家,水泥机制瓦厂1家,纺布厂2家,服装厂1家,养鸡场3家。村经济以种植为主。主要种植小麦、玉米。养殖业以养鸡、猪为主。特色产业……。 |
清代道光年间,王姓人氏迁居于此,因村东头有座三关庙,为了区别周围的王庄,故称三关庙王。后三关庙损毁,就称为王家庄,后简称为王庄。1948年11月,归辛店区(第三区)。1955年12月,归岳庄中心乡。1958年8月,组建王庄大队,归辛店公社。1973年,改归千户寨公社。1983年,撤销王庄大队,选举产生王庄村民委员会,归千户寨乡。2005年11月,归辛店镇,沿用至今。王庄村位于新郑市辛店镇西南部,北……。 |
村东南部与王宗店村交界处,有一长200米青石砌成的大坡,石坡村因此得名。1958年建石坡大队,大队部位于西沟,以该地有一长石坡得名,属石坡人民公社。1963年属崔庙公社。1983年属崔庙乡,设立石坡村民委员会。1993年属崔庙镇至今。石坡村……。 |
后圈村是河南省郑州市荥阳市高村乡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410182201211。 |
明洪武四年(1371)司姓自山西洪洞县大槐树下迁孤柏嘴渡口南,落户早,人口多,村设有客店,故名“司家店”,清代改“司村”。1958年属红旗人民公社,建司村大队,以大队部位于司村得名。1959年属汜水公社白杨管区。1961年更汜水区白杨公社,同年司村大队分为司村、满沟(辖鹿坡)、孤柏嘴三个大队。1963年增设王村人民公社,司村、满沟、孤柏嘴、鹿坡并成司村大队。1983年属王村乡,设立司村村民委员会。……。 |
据村西万石庙碑记载,宋朝时称“明村”。明代刘姓居此,更名“小刘村”,明末赵姓自山西洪洞县迁居,后刘姓绝,讹为“小留村”。2000年经荥阳市人民政府批准,更名“小刘村”。以负责管理留村相关事务而成立的自治组织,故名。1958年属高峰人民公社茹寨大队。1960年属二十里铺区茹寨公社。1963年属二十里铺人民公社。1981年自茹寨大队析出,建小留村大队。1983年因体制改革,小留村大队变更为留村村民委员……。 |
据村人传1631年(明崇祯三年),有张姓自盆窑(今崔庙镇盆窑)迁小明村柿子园,后陆续迁来马姓、刘姓,建宅成村得名“柿园”。以负责管理柿园村相关事务而成立的自治组织,故名。1958年5月属苏寨乡,8月改苏寨人民公社。1983年社改乡,属城关乡,设立柿园村民委员会。1987年《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试行)》颁布,柿园行政村由此选举柿园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柿园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