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月12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及《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工作的意见》(晋政发〔2004〕38号)的有关规定,省人民政府批准大同市浑源县大磁窑镇等8个镇为第五批山西省历史文化名镇、太原市阳曲县侯村乡青龙镇村等64个村为第五批山西省历史文化名村。 |
因镇人民政府驻地位于青磁窑村而得名。青磁窑的得名与烧瓷有关。明正德《大同府志》卷2土堡载:大同前卫有青瓷窑堡,为青磁窑最早的文字记载。1945年设破兑臼乡。1958年与青瓷窑乡、大磁窑乡等联合成立青瓷窑公社。1961年以原破兑臼乡辖区与恒山林场实行场社合一,建立恒山林场。1968年场、社分立,因地处恒山林场腹地,成立林场公社。1984年改为林场乡。1945年浑源解放后,设立青瓷窑乡。1958年9月……。 |
壶关县辖镇。1958年设树掌公社,1984年建镇。距县府46公里。面积118平方公里,人口1.4万。辖树掌、河东、翠谷、南坡脑、森掌、磨掌、碣则上、大会、大坪上、郊掌、南郊、赵和池、汪流水、李家河、梁家、南双泉、紫团、东脑、福头、马家庄、回车、芳岱、西柏坡、东柏坡、庄则上、青松岭26个村委会。农业主产玉米、谷子、马铃薯。1942年日寇在此地制造神郊大-惨案。.……。 |
马村镇位于高平西南15公里,全镇共65.5平方公里,总人口33727人,其中农业人口29527人,非农业人口4200人,耕地面积39495亩,粮田面积35300亩。2001年社会总产值52900万元,其中工业总产值48500万元,农业总产值4400万元,工业增加值12749万元;全镇实现工商税收1079.5万元,农业税48.2万元,地税416.8万元,全镇粮食总产量7946万公斤,人均纯收入340……。 |
在中条山东麓,太行山西南端,有一块山河襟带,风景秀丽,资源丰富,林茂牧兴的天赐宝地,这就是2000年在阳城县撤乡并镇体制改革中诞生的唯一的一个边远山区乡改镇——横河镇。地理位置:横河镇位于阳城县西南,东以析城山与驾岭乡、河北镇相比邻;西部以云蒙山与垣曲县,河南省济源市交界;南部以鳌背山与河南的邵源镇相接壤;北部以小尖山与董封乡相携,恰置全县有名的析城山、小尖山、云蒙山、鳌背山四山环抱之坳。东西直线……。 |
曲沃县辖镇。1958年改曲村公社,1964年改曲村镇。位于县境东北部,面积45.2平方公里,人口2.4万。大运公路、郭义公路、曲杨公路纵横交错。辖曲村、修义、吉祥、沣润涧、新建、北辛村、向阳、下坞、闻喜庄、杨庄、义城、南容、北容、东容、白塚、下陈、上陈、小巨、方城、北赵、三张21个村委会。乡镇企业以炼铁、建材为主。农业以种植小麦、棉花为主,盛产苹果。有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曲村晋国墓地、方城遗址、……。 |
因周武帝宇文邕取浍州置镇于此,以御齐师,故以年号得名。隆化镇历史悠久,北齐隆化元年(576),周武帝宇文邕取浍州,置镇于此,以御齐师,故得名。金兴定三年(1219)置隆化县。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隆化人民民主建政;1956年实现合作社;1958年公社化时隆化与北扞、桥上联合组成燎原人民公社;1961年分社后设隆化人民公社;1984年12月政社分开,隆化由人民公社改设为隆化镇;2000年撤并乡镇,……。 |
西闫镇位于翼城县东南隅八十华里处的历山脚下。全镇面积242平方公里,总人口5800人,辖9个行政村,39个自然村。境内森林茂密,古木参天,气候宜人,资源丰富。“西舜”旅游路、“沁东”省道线、“南张”县乡公路,横穿南北,纵横东西,交通便利。境内各种自然、人文景观俱多:历山国家森林公园、舜王坪生态旅游区、元窑河玄元洞、曹公四圣宫、泉头瓜子寨等旅游景点星罗棋布,堡子河蚌舞等民间艺术独具特色,源远流传。境……。 |
历山镇位于中条山麓、垣曲县东北部、是著名的革命老区,全镇国土面积为395平方公里,下辖22个行政村、总人口1.4万余人。境内矿产、旅游资源丰富,煤、铁储量可观,山、林、水、洞齐全,历山主峰海拨2358米,为晋南最高峰,峰顶5400余亩的亚高山草甸,全国罕见。历山自然保护区内有华北地区至今保存完整的唯一的一片核心面积为1.2万亩的原始森林,被誉为“华北地区动植物物种基因库”。近年来,该镇以市场为导向……。 |
青龙镇村位于太原北15公里的大运公路旁,东依北同蒲铁路,西靠大运高速公路,南临尖草坪区.该村历史悠久,嘉庆年间是华北地区闻名遐迩的军事重镇、商贸集镇和农耕老镇。全村总面积10299亩,辖3个自然村,6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054人。 一、依托资源优势,以旅游业推动新农村建设 青龙镇村是侯村乡首批新农村建设推进村,该村把古镇的开发和保护与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依靠古镇丰富的人文历史资源优势和交通区位……。 |
1958年设立安家皂生产大队,1984年9月设立安家皂村民委员会,1984年得名沿用至今。安家皂村……。 |
因村庄座落在县城西虎溪沟,故名。1962年偏关县设15个人民公社,西沟生产大队隶属于城关公社。1984年9月,偏关县撤销人民公社,建立乡镇人民政府,生产大队改为行政村,西沟生产大队改名西沟村民委员会。2001年偏关县并为10个乡镇,将城关镇与马家墕乡合并为新关镇,西沟村民委员会隶属于新关镇。西沟村……。 |
王东社村地处半丘陵区,村东多沟梁,村西邻同河,在市区东28公里处。地理坐标:北纬38°42′,东经113°00′。相传在隋朝末年,本镇城头村为一古城。该村建于村东,故名东社。又因村中王姓居多,名冠以王,为镇政府驻地。全村684户,共1824人,3158亩农业用地,以粮食生产及梨果生产为主。东社粮站,供销社、食品站、东社营业所、邮电支局均在该村范围,一九四七年四月-、-曾路过此地。……。 |
相传,此地在建村前曾经树木成林,其中以栎树居多,当地发言称栎树为彩树,故名彩家庄。1953年6月至1958年属结绳墕乡所辖,1958年10月至1959年属枣林人民公社所辖,1959年6月至1983年属结绳墕人民公社所辖,1984年5月至2000年属结绳墕乡所辖,2001年属枣林乡所辖至今。彩家庄村……。 |
1949年至1957年为前青塘自然村;1958年至1983年为前青塘大队;1983年为前青塘村民委员会;2001年1月撤乡并镇,安业乡保留;2002年7月村组撤并,保留前青塘村,属安业乡管辖至今。前青塘村……。 |
1958年至1962年公社化时,属柳林县三交公社前大岭管理区,1962年至1971年改为三交大队,1971年柳林县组建后,改属柳林县三交公社,三交大队,1984年实行乡(镇)村制,改为下三交镇,改为下三交村委会。2000年12月乡镇撤并,下三交镇与原苇园沟乡合并为下三交镇。2002年9月村组撤并,三交、前街、党家沟、沙沟合并为三交村委,属柳林县下三交镇管辖。2020年4月村组撤并,三交行政村与靳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