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雅地名网 > 师宗县各街道乡镇情况介绍

师宗县各街道乡镇情况介绍

丹凤镇镇政府驻地位于师宗县城东南10公里处,是师宗县人口最多、交通最发达、区位优势最明显、人力资源最丰富、社会经济最繁荣、文化最活跃的乡镇,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全镇辖21个村委会5个社区156个村民小组,世居汉、回、彝、壮、苗等民族,2006年底共有22763户10.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86633人。东南与五龙、龙庆、彩云毗连,西与雄壁、葵山接壤,东北与罗平县相邻,北与竹基相接。国土面积450.6平方公里,总耕地面积68885.84亩,其中水田15308亩,旱地53577.84亩,林地231146亩,森林覆盖率38%。地质主要以岩溶山地为主,地势西南高,东北低,最高海拨2232.7米,最低海拨1750米,年降水量1204.6毫米,蒸发量1700毫米,最大风速15—18M/S,年平均气温13.9度,平均日照数1500—1700小时,有效积温4000℃左右,无霜期344天,水利化程度达69%。境内主要河流有子午河、二允河、通玄河、官庄河、米车河,有溜子田、小石山、色从、小同等大小水库10座。南昆铁路、国道324线和省道师弥线穿镇而过,有火车站3个,汽车客运站3个。经济来源以烤烟、蔬菜、花卉、养殖、商贸、加工、运输为主,粮食作物主要有玉米、小麦、水稻等。

在2006年工作中,丹凤镇以发展为第一要务,以“三村四化”新农村建设为重点,以实施“万元增收计划”为手段,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财政增长为目标,按照“农业稳镇、工业强镇、科技兴镇、生态集镇”的发展战略,全面贯彻落实“围绕一个中心,树立两种意识,完善三项制度,强化五大产业,实现一个目标”的发展思路,即围绕“三村四化”新农村建设这一中心,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和科学决策意识,完善“三公开一听证”、跟踪问效和干部管理三项制度,强化烤烟、蔬菜、花卉、畜牧养殖、林业生产五大产业,实现“万元增收计划”目标。2006年全镇实现国民生产总值67210万元,比上年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2080元,比上年增长8.96%。乡镇企业完成各行业总收入149395万元,比上年增18%,实现税金1861万元。全年实现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723.7万元,其中烤烟农特税710万元。

因政府驻地在漾月社区,故名。2013年12月,漾月街道成立。

漾月街道办辖路新、西华、漾月、新村、法雨、丰岭、捏龙7个社区、村委会,把彩云镇法块村委会划归其管理,辖区面积109平方公里,人口规模约5.43万。

有世界大同,天下为公之意。2013年12月,大同街道成立。

大同街道办辖大同、米车、石碑、新安、牛宿、糯白、黑那、阿梅者、长桥、色从、官庄11个社区、村委会,辖区面积235.37平方公里,人口规模约3.09万人。

2005年末全镇辖雨柱、长冲、天生桥、雄壁、小哨、独笼、扯乐、下鸭子塘、瓦鲁、束岗、法召、大舍、小阿舍、小黑纳14个村委会,共73个村民小组,4.946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8873万人,占总人口的98.8%;非农业人口0.594万人,占总人口的1.2%;少数民族2375人,占总人口的4.8%。人口自然增长率7.5‰,人口密度每平方千米217人。

全镇总面积22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186公顷。其中水田189公顷,旱地1997公顷,人均耕地0.045公顷。全年粮食播种面积4781公顷,总产量2241.3万千克,人均有粮462千克,经济作物播种面积562.5公顷,经济收入840万元。其中烤烟播种面积420公顷,产量70万千克,产值840万元;蔬菜27.2公顷,产量25万千克,产值38万元;水果面积68公顷,产值25.6万元;油菜播种面积32公顷,产值14.4万元。工程造林450公顷,封山育林312公顷,义务植树157.6万株,四旁植树8万株,森林覆盖率达48.1%。煤炭年产量达230万吨,产值6.5亿元。全镇牲畜存栏57238头(匹、只),出栏35343头(匹、只),其中猪存栏38467头,出栏30567头,羊存栏8593只,出栏3790只,牛存栏8954头,出栏844头,马驴骡存栏1224匹,出栏142匹。

全年国内生产总值完成6.897亿元,比上年增19.9%;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042元,比上年增长15%,固定资产投资达1.484亿元,比上年增180%;地方财政收入336万元。有乡镇企业395个,从业人员10330人,比上年增205人,总产值3.6亿元,实现利润4856万元,上缴税金5431万元。全镇有汽车1004辆,拖拉机80辆,摩托车2450辆。有电视机8361台,电脑112台,洗衣机6350台,电冰箱1016台,电风扇40台。

全镇有中学3所,教职工136人,在校学生1980人;有完小16所,教职工431人,在校学生7980人,小学入学率达100%,巩固率达99.6%。设文化站1个。设卫生院3所,医务人员22人,病床22张。

葵山镇位于云南省的曲靖、红河两市州的师宗、陆良、泸西三县的结合部,介于东经104°43′-103°53′,北纬24°42′-24°52′之间,地处滇东与滇南的腹心地段,处于师宗县的西部,镇政府驻地距县城23公里。是师宗县优质煤炭运往红河州的大通道,南昆铁路线穿境而过,境内有小站秧草地站;捏者油路贯穿全境,连接324国道和陆泸国防公路,交通十分便捷。是南盘江的支流金马河的发源地,镇政府驻地就处于金马河的源头串花洞旁。境内气候宜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属亚热带与温带并存的气候类型,最高海拔2050米,最底海拔1820米,年平均气温14.5℃,无霜期250天,日照1800小时,年降雨量1110毫米。全镇辖10个行政村(即:者黑、马湾、黎家坝、查拉、地利召、瓦葵、温泉、山乌果、马厂、峰龙潭),46个村民小组,富饶美丽的115.44平方公里的葵山土地上养育着勤劳聪慧的3.58万人民。2005年实现农林牧副渔总产值12151万元,人均纯收入1740元。

葵山镇境内有迷人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地热热水资源。翠云山上-幽深,古木参天,绿荫蔽日,四季常青,是师宗至今保留下来的两片原始森林之一,翠云山的魅力不仅在于秀美的山水林泉,还在于密林深处何氏父子的两座古墓,主墓碑文为时任云贵总督的林则徐所题,曾吸引了不少中外游客到此旅游观光。葵山镇耿家村的古树茶花“九蕊十八瓣”名贵品种则是云南山茶中的活化石,属于茶花中的珍品,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和科研价值, 1996年1月被列为省级重点保护古树名木。据考证,此树栽种于明朝年间,树龄近400年。一到花期,万朵茶花竞相开放,九蕊十八瓣,以朵大、瓣多、色艳、蕊奇而享有盛誉是我县具有观赏价值的一道亮丽的风景。每年春夏雨季至中秋时节,成千上万洁白的鹭鸶从遥远的西伯利亚飞来,栖息在厚实的绿枝上繁衍后代,所以耿家村也称“鹭鸶村”。葵山温泉渡假区是集水美、山美、人更美于一体的远近闻名的旅游景点。特别是丰富的地热热水资源,日总涌水量10000立方米,水温47℃,含锂、锶、锌等10余种人体所需的矿物成分,属国内稀有的矿泉水。除此以外,还有马文仲将军故居、国公坟、串花洞等风景优美的人文和自然景观。。

2004年末,全镇辖槟榔、红土、长街、法块、务龙、石洞、足法、额则、路撒9个村委会,64个村民小组。有8834户36793人。其中农业人口35341万人,占总人口的96.05%,非农业人口1452人,占总人口的3.95%;少数民族2136人,占总人口的5.81%。人口自然增长率9‰,人口密度每平方千米171人。

全镇总面积216平方千米,耕地面积2752公顷。其中水田652公顷,旱地2100公顷,人均耕地1.12亩。粮食播种面积4884公顷,总产量1558万千克,人均有粮438千克;经济作物播种面积2390公顷,经济作物收入5847.6万元。其中:烤烟播种面积1600公顷,产量320万千克,产值3840万元;油菜播种面积1066公顷,产量100万千克,产值232万元;蔬菜播种面积433公顷,产值398万元;桑园种植面积14.8公顷,养蚕246张,产茧6030千克,产值8.52万元;水果面积29公顷,产量13.6万千克,产值17.15万元。全镇林业面积7733公顷,工程造林357公顷,封山育林84公顷,义务植树21万株,四旁植树15万株,森林覆盖率达37%。牲畜存栏9万头(匹、只),出栏4.43万头(匹、只)。其中猪存栏2.70万头,出栏3.5万头;羊存栏1.23万只,出栏0.8万只;牛存栏0.86万头,出栏0.13万头;马骡存栏2547匹,出栏432匹。养鱼水面积13.1公顷,产量3.15万千克,产值26万元。

全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27亿元,较上年增长25.8 %。财政收入744万元,增130万元,增长21.2%,地方一般预算支出449万元,较上年增长1%。农民人均纯收入1850元,较上年增8.6%。有乡镇企业258个,增2个,从业人员1969人,增20人,总产值9202万元,实现利润452万元,上缴税金118万元,增9.3%。全镇有汽车368辆,拖拉机1022辆,摩托车512辆。有电视机6679台,洗衣机3112台,电冰箱445台,电风扇221台,照相机231台,电话机428台,移动电话1024部,影碟机4111台,录音机2586台,放像机521台。

全镇有中学1所,教职工99人,在校学生2300人;有小学34所,教职工281人,在校学生5670人,小学入学率99.6%,巩固率99.2%。有文化站1个。。

2004年末,全乡辖竹基、界桥、蒲草塘、六丘、七排、龙甸、抵鲁、阿白、本寨、永安、斗坞、坞白12个村委会,93个村民小组,有11376户47486人。其中农业人口45398人,占总人口的95.6%,少数民族3049人,占总人口的6.4%.人口自然率7‰,人口密度每平方千米208人。

全乡国土面积229平方千米,耕地面积2600公顷,其中水田1002公顷,旱地1604公顷,人均耕地0.83亩。粮食播种面积4300公顷,总产量1613.8万千克,人均有粮386千克;经济作物播种面积2783.3公顷,经济作物收入3698万元。其中:烤烟种植面积1200公顷,产量213万千克,产值2640万元;油菜播种面积1000公顷,产量210万千克,产值546万元;蔬菜播种面积433公顷,产值500万元;桑叶播种面积110公顷,养蚕605张,产茧1.82万千克,产值25.6万元;水果面积118公顷,产量69万千克,产值140万元。全乡林业面积9340公顷,工程造林340公顷,义务植树18.6万株,四旁植树2.6万株,草山面积42.6公顷,森林覆盖率达26.2%;生猪存栏3.9万头,出栏4.54万头;羊出栏0.82万只,出栏0.6万只;牛存栏0.82万头,出栏265头;马骡、驴存栏0.65万匹,出栏25匹,养鱼水面积95.4公顷,产量55万千克,产值708万元。

全年国内生产总值完成11828.72万元,较上年增长14.7%,财政总收入546万元,增53万元,增长10.75%;支出513万元,增长4.26%;农民人均纯收入1279元,较上年增5.8%;有汽车149辆,拖拉机256辆,摩托车570辆,有电视机7082台,洗衣机2504台,电冰箱208台,电风扇181台。

全乡有中学2所,教职工132人,在校学生1996人;有小学76所,教职工298人,在校学生6706人,小学入学率99%,巩固率99%。有文化站1个。设卫生院1所,医务人员26人,病床27张。

[产业结构调整] 2004年,乡党委、政府遵循市场经济规律,挖掘农业内部潜力,向农业发展的广度和深度进军,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

龙庆彝族壮族乡位于东经140。46'-49',北纬24。12'-38'之间,地处曲靖、文山、红河三市(州)交界处,南与文山州邱北县隔江相望,西与红河州泸西县接壤,东与本县五龙乡相连,北与本县大同、彩云镇毗邻。距县城41公里。龙官(龙庆至邱北官寨)公路由北向南通入文山境内;龙向(龙庆至泸西向阳)公路由东向西进入红河境内;柏油路大龙(大同至龙庆)公路由北向南穿境而过,交通方便,已形成辐射全乡的公路网络,公路里程120公里。全乡国土面积481平方公里,境内山脉为南北走向是横断山脉过渡区,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形成西北向东南倾斜,东西横距18公里,南北纵距28公里,森林覆盖面积较大,覆盖率为43%。地表属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群山连绵,山石丛生,土地瘦薄,地下溶洞、溶斗较多,地表集水困难,降水大都从地下走漏,水资源分布不均,南面部分地区水资源丰富,北部严重缺水,90%以上的人畜引水靠小水窖和水塘。境内最高海拔(菌子山)2409.7米,最低海拔(阿那黑河入南盘江口)780米,悬差1627米,由于特殊的地形和海拔的差异悬殊,乡内立体气候较为明显,上寒、中温、下热,可谓“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年平均气温15.2。--25。,年降雨量在779.7--1200毫米之间。全乡以种养业为主,属于典型的农业乡。
五龙壮族乡位于师宗县东南部,距县城59公里。东与罗平县接壤,南与高良乡隔江相望,西与龙庆乡比邻,北接大同镇,属滇黔桂三省五地洲结合部。铁路从境内北端穿过,324线国道横越境内,以马线省道纵贯全境,县乡村公路交织,形成网络,是一个区位优越,交通便捷的乡镇。

五龙乡是一个少数民族乡、农业乡。全乡13个村委会129个村小组,共7260户3.0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9248人。少数民族壮、苗、彝、回、瑶共11548人,占总人口的38%。全乡总面积476.1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4037亩,人均占有耕地1.13亩,乡内主要经济支柱有烤烟、水稻、畜牧、油菜、生姜、水果、林业、生姜、反季蔬菜等。

五龙乡是一个旅游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高的生态乡。全乡有林面积达48.6万亩,森林覆盖率达57.8%。乡内地形起伏变化较大,西北高、东南低,境内最高海拔2326.1米,最低海拔737米,由于特殊的地形地貌形成了“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立体气候,全年平均气温达18度。境内分山、槽两区,特别槽区地处湿热河谷地带,自然环境优美,风光宜人,素有“小西双版纳”之美誉。这里,万亩杜鹃艳惊天下,生命之门孕育万物,南丹大佛慈光普照,五龙云海亦真亦幻,五洛神河柔美多情,民俗风情独特浓郁。

按照党的-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要求,乡党委、政府在新一轮经济结构调整中,从自己的民族乡、农业乡、贫困乡、热区资源、旅游资源丰富乡的实际出发,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看准优势,因地制宜,制定了“以旅游开发为龙头,围绕旅游调结构、扎扎实实打基础、突出重点抓生态”的经济发展思路和近抓优质烟菜米,远抓特色林果畜,快抓基础水电路,稳抓三产游玩乐,力求把五龙建成精品生态旅游乡镇。

以资源为依托,以文化为载体,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着力打造以凤凰谷、南丹山为重点的生态旅游品牌,组织实施好黄金旅游专线和休闲漂流等水上娱乐项目,推出“农家乐”休闲度假旅游精品,大力挖掘民族文化,连续成功举办了四届“三月三”民俗文化旅游节,提升了五龙对外开放的知名度,前来旅游观光的游客络绎不绝,旅游经济效益显现。。

高良乡辖11个村委会(纳非、科白、便料、纳厦、笼嘎、雨厦、坝林、设里、窝德、团坡、戈勒),116个村民小组。有5664户2.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5万人,非农业人口0.1万人,占总人口的3.8%;少数民族18988人,占总人口的76%。人口自然增长率9‰。人口密度每年平方千米47人。

全乡国土面积561.38平方千米,耕地面积2900公顷。其中水田920公顷,旱地1980公顷,人均耕地0.04公顷。粮食播种面积2172公顷,总产量2400万千克,人均有粮512千克;经济作物播种面积1612公顷,经济作物收入2600万元。其中:油菜播种面积147公顷,产量24万千克,产值58万元;生姜播种面积800公顷,产量2400万千克,产值2400万元;蔬菜播种面积348公顷,产值350万元;甘蔗栽种面积26公顷,产量20万千克,产值20万元;水果面积380公顷,产量230万千克,产值230万元;干果面积150公顷,产量112万千克,产值168万元。全乡林地面积32059公顷,种植花椒300公顷,栽植甜龙竹167公顷,义务植树马尾松、杨树、桉树共13.5万株,人促天然林更新35公顷,世行造林补造53公顷,幼材、抚育320公顷,四旁植树0.7万株,草山面积6500公顷,森林覆盖率达48%。同时,加大能源建设力度,共完成节能改造1210户。全年牲畜存栏5.88万头(匹、只),出栏2.46万头。

全年国内生产总值完成4787.3万元,较上年增6.5%;财政总收入22.5万元,其中一般性预算收入22.5万元,地方一般预算支出481万元,较上年增长0.3%;农民人均纯收入982元,较上年增8.2%。有私营企业、饮食业、小商店等307个,从业人员2090人,增1050人,总产值4600万元,实现利润900万元,全乡有汽车154辆,拖拉机53辆,摩托车1542辆。有电视机4419台,电脑102台,洗衣机718台,电冰箱355台,电风扇1294台。

全乡有中学1所,教职工43人,在校学生800人;有小学56所,教职工260人,在校学生3500人,小学入学率98%,巩固率96%。有文化站1个。设卫生院1所,医务人员27人,病床8张。

更多资料
注:数据来自网络,仅供参考。欢迎纠错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