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雅地名网 > 宜黄县各街道乡镇历史沿革

宜黄县各街道乡镇历史沿革

始建于三国吴时,定于宋玕宝三年(970)开场为县后,县治由水东迁水西,以凤凰之美意,冈陵起伏之地形而易名凤冈。

1912年后,设凤冈镇。

1950年撤销,1953年恢复,属一区。

1956年5月,撤区并乡为凤冈镇,1957年3月,又恢复区,属凤冈区。

1958年,改为凤冈公社。

1967年,改为红旗镇,后恢复凤冈镇。

2001年11月,将城南乡、潭坊乡合并凤冈镇。

清以前,属仙七都,1912年后,属第五区棠阴镇,1949年7月后,属第五区棠阴乡,1958年,成立棠阴公社,1967年易名建设公社,1969年改为棠阴公社,1984年,改为棠阴镇。

用名至今。

清代以前,境域属崇十一都。

1929年,属宜黄第二区,区公所驻黄陂。

1949年7月,属宜黄县第二区(黄陂区),另外将白竹、上堡2乡划入东陂区。

1956年撤区并乡后为黄陂乡,1958年成立黄陂公社,1984年体制改革,改为黄陂乡,1985年5月撤乡设镇,黄陂乡改为黄陂镇,2001年12月将白竹乡并入黄陂镇,用名至今。

1958年前,为东陂乡。

1958年,建为东陂公社,1984年6月体制改革时易名东陂乡,1996年撤乡设东陂镇。

用名至今。

1949年前,境域属梨溪区,1953年为六区,1956年5月撤区并乡为梨溪乡,1957年恢复梨溪区,1958年8月成立梨溪公社,1967年改为光辉公社,1984年恢复梨溪乡,1996年撤乡设梨溪镇,沿用至今。

1932年5月,归河口区辖。

1952年增设第八区设二都,1958年设二都公社,1966年更名前进公社,1969年复置二都公社,1984年改为二都乡,2001年改为二都镇。

用名至今。

明清时,属崇五都。

1912年后,属第二区蓝水乡,1949年7月后,仍属第二区蓝水乡。

1956年撤区并乡后属东港乡,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时并入黄陂公社,1961年属蓝水公社,1966年改称兴无公社,1969年改为蓝水公社,1977年析出设立东港公社,1984年改为蓝水乡,2001年12月将东港乡与蓝水乡合并为中港乡,驻地蓝水。

2010年12月将中港乡撤乡设镇改为中港镇。

用名至今。

1949年7月前属第六区梅坊乡、潭坊镇。

1949年7月后属第六区(后改梨溪区)的桃溪、曾坊、梅坊、圣华、大港等5个乡。

1956年撤区并乡后为梅坊乡,1961年划出为梅坊公社,1967年改名东升公社,1969年仍并入梨溪公社,1972年析出为桃陂公社,1984年6月体制改革时易名桃陂乡,2011年11月,撤乡设桃陂镇。

用名至今。

明永乐年间(1403-1424),发展兴旺有街市,名为新丰市。

1912年后,属第三区新丰乡,1943年曾一度属崇岗区新丰乡,1949年初期属第三区新丰乡,后属第七区东陂区,1952年析出为新丰区,1956年5月撤区并乡为新丰、东门、李坊3乡,1958年划入东陂公社,1961年析出为新丰公社,1967年改为红卫公社,1969年冬恢复原名新丰公社,1984年改为新丰乡,用名至今。

明清时,境域属仙十二都。

1912年后,属第四区神岗乡、城华乡。

1949年后属第四区下设的神岗乡,1956年撤区并乡后,分为党口和神岗两乡,1958年,公社体制改时,组成神岗公社,1969年改名红星公社,1970年复原名为神岗公社,1984年,改为神岗乡。

1949年7月属第四区演口乡,东南部属诚华乡。

1949年后,属第四区(神岗区)的徐溪、演口、固源、麻坑、尚贤、枫林6乡。

1956年后,属演口、麻坑2乡,1958年划入神岗公社,1961年成立演口、麻坑等公社,1964年合并为圳口公社,1967年易名东风公社,1969年复名圳口公社,1984年6月体制改革时易名圳口乡,沿用至今。

1949年7月前,属第五区仙源乡。

1949后7月后为南源乡,1958年建立人民公社时,划人棠阴公社,1961年为南源公社,1967年,改名胜利公社,1970年,复称为南源公社,1984年6月,改为南源乡。

用名至今。

更多资料
注:数据来自网络,仅供参考。欢迎纠错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