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抃墓、祠
赵抃,浙江衢州人,字阅道,号知非子,谥号清献公。生于公元1008年,卒于1084年,享年76周岁。二十七岁中进士,经历了北宋中期仁宗、英宗、神宗三朝。先后出任河南彰德,福建崇安,安徽泗县,四川成都、益州、茂州,江西赣州,浙江杭州、绍兴、淳安等处的地方官员,后累官至殿中御史、参知政事(副宰相)、太子少保。
赵抃墓地处衢江区莲花镇原东山边村。2010年当地行政区划调整,东山边村与樟树山村合并,取“清廉”之谐音,将新成立的行政村命名为青莲村。当地百姓传说,为给赵抃筑疑墓,混淆不法之徒的视听,衢州旧时有三十六个“东山边”,在10公里外的高家镇也有同名为东山边的地方。
赵抃墓前,有一块残碑及其赑屃(bìxì,传说中一种像龟的动物)碑座,碑名叫“赵清献公神道碑”,又叫“爱直碑”。近千年的岁月风雨侵蚀,碑体已风化断裂,现仅剩长约130厘米、宽约85厘米、厚约20厘米的一块残碑,其余部分已不知去向。这就是有“铁面御史”之誉称的赵抃的墓志铭,作者是名满天下的北宋大文豪苏轼。
观此碑全文,洋洋洒洒三千余字,详细记述了赵抃一生,为人“和易温厚,周旋曲密,谨绳墨,蹈规矩,与人言,如恐伤之”,为官“弹劾不避权幸,京师号公铁面御史”,为政“诚心爱人,所至崇学校,礼师儒,民有可与与之,狱有可出出之”。在苏轼眼里,“东郭慎子之清,孟献子之廉,郑子产之惠,晋叔向之贤”,赵抃“兼而有之”。字里行间充满了对赵抃深深的敬意与真诚的赞美之情。
即使从今天的残迹看,赵抃墓当时的规制也较高,其墓背山面峰,视野开阔,形如金交椅。时至今日,遗址上仍有赵氏族人焚香祭拜的痕迹。
莲花镇:莲花镇位于衢州市衢江区东北部,距衢城二十七公里,云丰公路直达,东与十里丰农场、龙游县相邻,北通省城,交通十分便利。全镇有41个行政村, 34073人口,是衢江区人口最多的乡镇,面积73、1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8952 亩。 工业经济迅猛发展。近三年来,镇党委政府积极实施“外招、内动、对接”三大战略,坚持工业发展首位意识,狠抓招商引资,全镇现有各类…… 莲花镇详细信息++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