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雅地名网 > 江西省 > 赣州市 > 瑞金市 > 象湖镇

江西省赣州市瑞金市象湖镇文化旅游景点

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历史博物馆

瑞金是革命圣地、红色故都。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工农红军在这里创建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为弘扬波澜壮阔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历史,反映人民政权所走过的艰难曲折历程,专门兴建了这幢气势恢宏的中央革命根据地历史博物馆,该馆现为国家一级博物馆和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历史博物馆所处位置非常优越,不仅交通便利,环境优美,而且是瑞金城范围内的相对至高点,也是登高望远的好地方,站在这里,瑞金景象尽收眼底,极目远眺,龙珠塔、龙峰塔、鹏图塔、凤鸣塔等蕴含瑞金历史文化的四座古塔也清晰可见。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毛泽东、朱德、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以瑞金为中心的赣南闽西大地开辟了中央革命根据地。新中国大多

瑞金云龙桥

云龙桥位于瑞金市象湖镇解放路居委会,瑞金城区南面沿江路旁,南北横跨绵江河。云龙桥宋代为浮桥,名“绵福”;明嘉靖十九年(1540)改作石墩木梁桥,因“桥界青云坊而跨龙池”,故更名“云龙桥”;清康熙三十六年(1697)改成十二墩十一孔的红条石拱桥,全长117.52米,宽5米、高9.3米。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云龙桥是红都瑞金通往福建各苏区县的枢纽通道、毛泽东、周思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等共和国开国元勋都曾频繁往返该桥。1960年,董必武代表中央人民政府慰问瑞金,重游云龙桥,写下了“绕廓绵江自在流,云龙桥上好凝眸……”的著名诗句。1988年瑞金市文物主管部门与部分离退休干部,发起修复坍塌多年的云龙桥的倡议,并按原貌修复,历时三载,耗资

中国工农红军学校旧址

中国工农红军学校旧址位于江西省瑞金市象湖镇上阳居委会,系杨氏宗祠,并排五祠(即:朝奉、时省、时泰、孟舟和中宪第),全系砖木结构,座东北向西南,硬山顶,两厅一井或三厅两井。朝奉祠建于明朝万历戍申年,时省祠建于清乾隆戍辰年间,时泰祠建于1830年,孟舟祠建于1921年,中宪第祠建于1785年,五祠总面积为3056.73平方米。中国工农红军学校于1932年夏在这里成立,肖劲光、何长工、刘伯承、叶剑英先后任校长。内设校务处、政治处、训练处(亦称训育处)、总务处等机构,毛泽东、叶剑英、刘伯承等领导人亲自为学员讲课。中国工农红军学校自开办后至1933秋,共招生六期,为红军部队培养各级军政干部6000多名。2006年公布为江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共瑞金县委旧址

中共瑞金县委旧址位于江西省瑞金市象湖镇八一路居委会沿江路。现为刘开发私房,坐西朝东,系砖木结构,悬山顶,占地107平方米。1927年8月下旬,南昌起义部队路经瑞金时,成立中共瑞金支部,书记刘忠恩。1930年6月,中共瑞金县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成立中共瑞金县委,机关驻扎于此,邓希平同志被选为中共瑞金县委第一任书记。1931年8月,邓小平主持中共瑞金县委的工作。迅速处理了原中共瑞金县委书记李添富“肃反”(肃“AB团”与“社会民主党”运动)扩大化的错误,为被冤屈的革命干部平了反。1932年5月,邓小平同志调离瑞金。1934年10月,红军主力转移后,县委迁九堡铜钵山。该旧址于1991年公布为瑞金市文物保护单位。

反帝拥苏总同盟旧址

中央苏区反帝拥苏总同盟旧址位于江西省瑞金市象湖镇河背街居委会上龙尾。原为刘氏宗祠,建于1049年,砖木结构,坐南向北偏西,硬山顶,两厅一井,总面积545.09平方米。1932年6月成立反帝总同盟组织,陈寿昌为主席,其宗旨是团结被压迫的工农劳苦群众与红军战士,在反对帝国主义的旗帜下积极参加中国革命,推翻帝国主义统治。同年11月,中央苏区又成立了拥护苏--同盟,主要是动员全体工农群众与红军战士参加反帝反国民党的民族革命战争,武装拥护苏联。1933年初,为避免机构重复,集中开展活动,反帝总同盟和拥苏总同盟合并,统称为中央苏区反帝拥苏总同盟,主席仍为陈寿昌,并在此房办公办公。1934年初迁至云石山。

贺龙同志入党处

贺龙、郭沫若、彭泽民入党处旧址位于江西省瑞金市象湖镇八一路居委会原瑞金第一中学(现为瑞金四中)。系赖氏公祠,座北向南偏东南,始建于1897年,三厅两井,硬山顶,砖木结构,占地849平方米。南昌起义部队起义胜利后,南下广东,1927年8月26日进占瑞金,驻于绵江中学。贺龙、郭沫若、彭泽民在此宣誓,加入中国共产党。

旅游搜索
返回电脑版

联系方式 粤ICP备130019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