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雅地名网 > 江苏省 > 无锡市 > 江阴市 > 长泾镇

江苏省无锡市江阴市长泾镇文化旅游景点

长泾古镇文化旅游区

长泾老街的出现,初始于明代咸化年间(1465—1487),由长泾大族夏氏从习礼村定居于泾里,疏通东泾河、西泾河、并市河,逐成三泾为一水的泾水河,泾水南北两岸逐渐形成街市。至明代万历年间(1573—1620),规模大定,民益庶繁,成为江阴东南一大市镇。清康熙二年(1663),泾里定名为长泾镇。为了方便南北两街之交通,从明代建市镇始,夏希明先建兴顺桥,其子夏良惠续建兴福桥,后有镇上贤达和政府陆续建有兴寿桥、兴隆桥,兴定桥(即原东木桥)、大福桥(蚕种场自用桥现已拆去)等石拱桥,如道道垂虹卧波,分外壮观。长泾老街分为南北两街,皆长度为1.5公里,统称千米石板街。河南街从兴福桥至陈大同米行,延伸至牛腰坝;河北街从大福蚕种场至兴寿桥(即现在的虹

张大烈故居

张大烈,又名张澄江。1911 年出生于长泾镇望族。初中毕业后,考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西洋画系。1929年留法深造。入国立巴黎高等美术学校,学习雕塑艺术。1931年,张大烈在旅法革命家何香凝的启迪下,关心祖国的命运。何香凝回国前,亲绘梅花、猛虎各1幅相赠。1936年10月张大烈学成,携妻子司爱伦(波兰人)转道苏联回到长泾,致力于家乡的教育事业。1937冬江阴沦陷,长泾初中校舍被毁,张捐卖田产,抢修校舍,使学校得以复课。1939年,出任长泾中学校长。伪政权以发放教育补助费为诱饵,要他开设日语课,遭其拒绝。1940年6月,“江抗”东路指挥部司令谭震林率部开辟澄锡虞抗日根据地,邀他为抗日救国出力。张表示赴汤蹈火在所不辞,多次在中小学校及群众-

长泾明清街

长泾明清街位于长泾镇区北部,南北走向,街长420米,北接云顾路,南临长泾河,东连长泾老街,占地总面积2.2万平方米,建筑总面积3万平方米,总投资9000万元,是一座集休闲、娱乐、餐饮、购物等业态为一体的明清商业街。由江阴市宏澄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开发建设,按照长泾镇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开发总体规划,以一流的设计、一流的建筑、一流的品牌为目标,聘请国内享有盛誉的古建筑设计师设计、专业的古建筑队伍进行工程装饰。明清街项目于 2009年9月开工,历时一年于2010年9月竣工。明清街巷门牌坊古朴典雅,粉墙黛瓦,回红木栏杆,具有浓郁的古韵风味,独立产权式沿街商铺,业态应有尽有,配套专用生态停车场,设计精巧,功能齐全,古色古香的建筑风格与改造好的长泾

上官云珠纪念馆

上官云珠(1920年3月2日-1968年11月23日),江苏江阴长泾镇人,女,名均荦,字超群,小名亚弟,又名韦亚君。中国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中国影协会员,上海影协常务理事,上海市政协第一、二届委员和第三、四届常务委员。民国26年(1937年),其全家为了避战乱而到上海。韦均荦最初在何氏照相馆当开票员。民国29年(1940年)考入华光戏剧学校习话剧,继人新华影业公司演员训练班学习,改用艺名上官云珠(当时的著名导演卜万苍为其取的艺名)。民国30年(1941年)开始演艺生涯,首演话剧《雷雨》(饰丫鬟四凤)获得成功,后进入电影行业,主演的代表作有《天堂春梦》、《一江春水向东流》、《万家灯火》、《丽人行》、《希望在人间》、《乌鸦与麻雀》、《香

江阴蚕种场

大福蚕种场位于长泾镇北街。1928年,由宋楚英、宋楚材兄弟俩创办。前身是大福蚕种场,1956年公私合营后改称江阴蚕种场,以砖木结构为主,占地面积4898平方米。前为平房院落,后为二进二层楼房,另有地下室,育蚕用具、温度调节、通风保暖设施、器具升降装置等均保存完整,是无锡地区最早的国营蚕种场,至今仍担负着江浙地区蚕种的供应。2019年10月7日,江阴蚕种场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东舜湖公园

长泾古名东舜城,东舜湖公园由此而得名。东舜湖公园是一座集自然生态、人文景观、科普娱乐、运动休闲于一体的综合性公园。公园位于长泾镇东舜路南侧,南靠暨南大道,地处南部新镇区,占地面积650余亩,水域面积达50%以上。公园运用古典与现代相结合的表现手法,构筑了城水相依、人文相融的自然景色,体现了新江南的风雅情韵,给您一份幽静、一丝清凉,让您徜徉在诗一般的绿色空间,感受大自然带给您的天然气息,让生活充满情趣。

长泾民俗风情馆

民俗风情馆的建立,是镇党委政府充分利用张大烈故居南偏房辅房建立的。该房早年是张家的膳房,佣人住房、柴房、牲口房和粮仓等。民俗风情馆分为三大展示厅:民俗生活展示厅、民俗农作展示厅、民俗纺织展示厅,展示了长泾人民过去在生活习俗方面的部分用具。其中,不少民俗用具早已退出人们的生活,但作为历史的一部分,今日重温,令人有沧桑感。有些民俗风情,恰恰体现了我们中华民族的特色。

蒲墅里村

长泾镇蒲市村蒲墅里曾为新四军六师师部驻地。蒲墅里依托新四军司令部旧址打造红色文化主题区,将蕴含红色记忆的珍贵文物一一呈现,村子里建有新四军六师师部纪念馆、谭震林夫妇雕像、江渭清题词纪念碑等为村庄增加红色文化元素。

梁武堰遗址

在长泾实验小学内,一条澄清的小河静静地穿过校园,河上筑有一坝,名曰梁武堰。 据《泾里志》记载,长泾集镇东南的四房桥,西侧有一条南北走向的河道,称为西泾河。古时西泾河两岸地势高亢,十年九旱,耕民虽辛勤劳作,但因无法取水浇灌,干旱年份常常颗粒无收。 根据民间传说,在南朝梁代,西泾河两岸百姓的疾苦引起了朝廷的注意,梁武帝萧衍钦派在江阴顾山读书的昭明太子亲赴东舜(长泾镇古名)实地考察。昭明太子来到乡间地头,和当地农民共同研究御旱之术、引水之法。在昭明太子的指挥下,当地农民因势利导,根据西泾河地势高低不同的情况,分段筑堰,分层蓄水,绵长的西泾河上,分别垒筑18座坝。为了抢时间赶在农事之前完成工程,农民们日夜奋战,运土夯坝。夏季的暴雨来得猛烈,

长泾河北石板街

长泾镇河北石板街是目前江阴地区保留最长、最完整的石板街。走进长泾镇老街,一股江南水乡的特有的古朴扑面而来,幽静的小巷、沉默的井栏、深邃的庭院以及尤其斑驳的花格子窗棂,无不倾诉着数百年的沧桑岁月。 长泾古称东舜城,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是吴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全长约一华里的长泾石板街就是长泾古代文明的标志性建筑。 街道相传始建于明代,是由当地的商户、贤德乡绅、大商号和民众发起而建,选用的都是坚硬防滑的江南山磨石。石板街上的石板,规格为一米长,40厘米宽,20厘米厚,共铺设近千块石板,每块石板上都刻有标号,石板横铺,下设过水道,两边又以小青砖侧铺。石板上面行人,下面泄水,雨过街净,设计极是科学合理。从石板街铺设的规格和规模,以及光滑锃亮的街石

廉珉轩图书馆

廉珉轩,位于泾水之滨中桥南堍一幢中西合璧的小木屋,现为长泾镇图书馆。楼名取得极好:廉者,廉洁奉公也;珉者,白净如玉也。此楼系社会贤达顾保廉先生所建。楼名即从他和其夫人宋钟珉女士的名字中各取一字联名而成,可谓珠联璧合。 轩占地350多平方米,两层两进六间一过廊;2006年又扩建130平方米。并不大,然而雅极,美极! 廉珉轩之美,首先在于巧夺天工的建筑艺术。小楼布局有方,构思巧妙,前有小小花园,四时吐馨不绝;后有楼宇重重,画梁雕栋;侧有月洞相通。此楼系主人顾公自己设计,融古今中外建筑艺术精华于一炉,既有古代建筑之典雅精巧,又有近代建筑之轩敞明达,此楼于抗战前筹建,落成于日寇铁蹄蹂躏江南之时,顾氏一家流离失所,客居异乡。 廉珉轩之美,又在

闁哄啫鎳忛悥鍫曞箹濠婂懎鍋�
返回电脑版

闁艰鲸姊婚柈鎾棘閻熸壆纭€ 缂侇噮妫稢P濠㈣鎷�13001937闁告瑱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