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雅地名网 > 江苏省 > 徐州市 > 丰县 > 赵庄镇

江苏省徐州市丰县赵庄镇文化旅游景点

太行堤

太行堤为当代所建,位于徐州市丰县赵庄镇许庄村南200米。许庄村位于丰县的西北部,系黄河决口后冲积平原,多沙地。1949年后开挖太行堤、营子、西支、四联等几条大河,丰单公路从境内通过,区位交通优势明显,是传统的农业大镇,以农为主兼搞工副业,棉花、特种蔬菜的种植发展较快。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光能资源丰富,热量资源充裕,年际交变幅度大,降雨较集中,但时空分布不均,兼有海洋性和大陆性、南北气候之长,四季分明,气候资源较为优越。太行堤河是复新河的一条重要支流,发源于山东省单县浮岗集,经丰县西部王沟镇流入丰县,经丰县赵庄南、常店南至孙套楼汇入复新河,由复新河直泄南阳湖,全长54.5千米,流域面积476平方千米,流域包括单县南部、江苏丰县。其

赵庄桥闸

赵庄桥闸,始建于1972年1月,位于徐州市丰县赵庄镇赵庄村南太行堤河上。位于丰县的西北部,系黄河决口后冲积平原,多沙地。1949年后开挖太行堤、营子、西支、四联等几条大河,丰单公路从境内通过,区位交通优势明显,是传统的农业大镇,以农为主兼搞工副业,棉花、特种蔬菜的种植发展较快。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光能资源丰富,热量资源充裕,年际交变幅度大,降雨较集中,四季分明,气候资源较为优越。赵庄闸地处太行堤河上,河岸两旁树木参天,河水终年不断,风光秀丽,以闸代桥,行人不断,自然环境优美。赵庄闸南面是彭庄,北面是赵庄镇政府驻地,东、西两边是太行堤,以闸带桥,丰、单公路从桥上经过,交通十分方便,行人不断。太行堤河,在复新河流区。1978年底,县

朱公始祖碑

朱公始祖碑为清代同治九年三月谷旦所立,位于徐州市丰县赵庄镇朱陈村朱庄北100米大田地里。朱公始祖碑位于丰县的西北部,系黄河决口后冲积平原,多沙地。1949年后开挖太行堤、营子、西支、四联等几条大河,丰单公路从境内通过,区位交通优势明显,是传统的农业大镇,以农为主兼搞工副业,棉花、特种蔬菜的种植发展较快。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光能资源丰富,热量资源充裕,降雨较集中,但时空分布不均,气候资源较为优越,适宜小麦,玉米、大豆等农作物种植。对于朱陈村,唐代诗人白居易诗中写到:“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一村惟两姓,世世为婚姻”,使丰县的朱陈村美名远扬。再加宋代诗人苏轼作:“题陈季常蓄《朱陈村嫁娶图》”,更使朱陈村进一步远播。据清《丰县志》载

汉皇祖陵园

汉皇祖陵园丰县汉高祖刘邦的老家,被史家称为汉高故里,俗称汉皇故里,其位置在今丰城西北七公里处的丰单公路北侧赵庄镇金刘寨村,汉皇祖陵园,就座落在村西白银河旁,因这里是刘邦的出生之地和儿时生活的地方,又是汉文化的发祥地.故而此处古今扬名,四海皆知,皆称汉之故里,也曾吸引历代的达官贵人,专家学者,特别是刘氏后裔前来旅游观光,考察访问,寻根拜祭,又因刘邦创建了大汉王朝和影响古今中外的大汉文化,故而刘邦被文史学家称之为汉之始祖,汉皇祖陵园俗称汉皇林,此处是刘邦的曾祖父—魏国大夫刘清之墓所在地,白银河水绕陵园西北侧而过,这里交通方便,风景秀丽,是古今名人朝拜的胜地,汉皇祖陵以刘清墓为中心,正北建有刘氏家祠,名汉里祠,东北角建有汉高祖刘邦的庙,名

邓英杰处士碑

邓英杰处士碑又名“皇清处士碑”,共两通,同立于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位于徐州市丰县赵庄镇王学屋村村南树林里。王学屋村位于丰县的西北部,系黄河决口后冲积平原,多沙地。1949年后开挖太行堤、营子、西支、四联等几条大河,丰单公路从境内通过,区位交通优势明显,是传统的农业大镇,以农为主兼搞工副业,棉花、特种蔬菜的种植发展较快。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适中,雨热同期,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四季之中春、秋季短,冬、夏季长,气候资源较为优越,有利于农作物生长。北边紧挨村庄,周围是杨树林,南边是大田,北边有一条东西环乡公路,路北紧靠村庄,风景秀丽,树木遮荫,环境宜人。因年深日久,风雨侵蚀,自然损毁,多数小字模糊,难以辨

邓庄遗址

邓庄遗址为新石器时代古遗址,位于徐州市丰县赵庄镇邓庄村北。此地位于丰县的西北部,系黄河决口后冲积平原,多沙地。1949年后开挖太行堤、营子、西支、四联等几条大河,丰单公路从境内通过,区位交通优势明显,是传统的农业大镇,以农为主兼搞工副业,棉花、特种蔬菜的种植发展较快。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光能资源丰富,热量资源充裕,年际交变幅度大,降雨较集中,但时空分布不均,兼有海洋性和大陆性、南北气候之长,四季分明,气候资源较为优越,适宜小麦、玉米、大豆、棉花等农作物种植。邓庄遗址,南靠邓庄、北至太行堤,西到吴神庙,东临农田,面积约8万平方米。材料记载,建国后邓庄村后进行大型土方工程及历年深翻土地时,曾挖出许多灰坑,并出土许多骨针、磨制石器、灰

王仲川碑及墓志铭

王仲川碑及墓志铭为明代万历十四年三月二十六日谷旦所立,原立于丰县赵庄镇王龙村闫庄南500米大田地赵庄窑场内,四面大田地。此地地处苏北黄泛冲积平原,多沙地,是传统的农业大镇,以农为主兼搞工副业,棉花、特种蔬菜的种植发展较快。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适中,雨热同期,适宜小麦、玉米、大豆等农作物生长。因黄水冲击碑和墓志铭淤于地下六、七米深。2007年10月29日,闫庄东组村民高德方在砖瓦厂附近干农活时,发现本村一砖瓦厂工人在取土过程中挖出一副棺材及相关石碑、黑色四鼻罐、黑色软体核仁物等文物。他意识到这些文物可能有历史价值,于是一方面立即向丰县博物馆举报,另一方面采取措施,组织人员保护现场。在丰县博物馆文物人员察看现

丰县刘清墓

刘清墓始建年代不详,大致在秦汉之际,位于徐州市丰县赵庄镇金刘寨村汉皇祖陵里,这里是汉高祖刘邦的祖居地。刘寨村位于丰县的西北部,系黄河决口后冲积平原,多沙地。1949年后开挖太行堤、营子、西支、四联等几条大河,丰单公路从境内通过,区位交通优势明显,是传统的农业大镇,以农为主兼搞工副业,棉花、特种蔬菜的种植发展较快。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光能资源丰富,热量资源充裕,年际交变幅度大,降雨较集中,但时空分布不均,兼有海洋性和大陆性、南北气候之长,四季分明,气候资源较为优越。刘氏72世、彭城郡刘氏太上曾祖,刘氏族谱称丰公。刘清,汉高祖刘邦的曾祖父,曾任战国末期魏国大夫,后来魏迁大梁都于丰。因为刘清的父亲是魏国大夫,刘氏家族也就属于秦国要防患

赵庄刘氏家祠碑

赵庄刘氏家祠碑位于丰县赵庄镇赵庙村刘小楼,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立。碑文记载刘氏家族明末避难自山东运城县(今属梁山县)迁至丰县刘小楼。碑阴记载刘氏藜照堂“庙例十条”,内容为约束族人不许毁卖、取用庙产等保护祖庙财产、尊先敬祖的庙例,是研究祠庙和族规的重要资料。

于氏家族墓碑

于氏家族墓碑位于丰县赵庄镇青林村于老家。现有康熙四十七年(1708)至民国二十二年(1933)间的墓碑十四通,保存基本完好,已建亭保护。于氏在明洪武初年由山西迁徙至丰县,迄今已六百五十余年。墓碑记载有于氏后裔的世系,对于研究移民史、家族氏具有一定的价值。

闂傚倸鍊搁崐鎼佸磹妞嬪海鐭嗗〒姘e亾妤犵偞鐗犻、鏇㈡晝閳ь剟鎮块濮愪簻闁规澘澧庨悾杈╃磼閻橀潧鈻堥柣鎿冨亰瀹曞爼濡歌婵洭姊虹粙娆惧剰妞わ妇鏁诲璇测槈閵忊晜鏅濋梺鎸庣箓濡盯藝閵壯呯=濞达絽鎼瀷濡炪値鍋勯ˇ閬嶅箲閵忕姭鏀介柛銉㈡櫇閻﹀牓姊虹粙鎸庢拱缂佸鍨甸埢宥夋晲婢跺鎷虹紓浣割儐椤戞瑩宕曞⿰鍫熺厵闁告垯鍊栫€氾拷
返回电脑版

闂傚倸鍊搁崐鎼佸磹瀹勬噴褰掑炊閵娧呭骄闂佸壊鍋嗛崰鍡樼閸垻纾奸悗锝庡亽閸庛儲绻涢崗鑲╁ⅹ闁宠鍨块幃鈺佺暦閸ヨ埖娈归梻浣虹帛鐢紕绮婚弽顓炶摕闁绘棁娅g壕濂告煏韫囨洖校闁诲繐鐗嗛埞鎴﹀煡閸℃ぞ绨奸梺鎸庢磸閸ㄨ棄顕f繝姘櫜濠㈣泛顑呮禍婊呯磽娴e壊鍎愭い鎴炵懃铻為柛鈩冪懅绾捐偐绱撴担闈涚仼妤犵偞鍔欓弻娑氣偓锝堝煐鐎氾拷 缂傚倸鍊搁崐鎼佸磹閹间礁纾瑰瀣椤愪粙鏌ㄩ悢鍝勑㈤梻鍌ゅ灡閵囧嫰寮幐搴綌濠电偞鍨跺銊╂儗濞嗘劑浜滈柕蹇ョ稻绾箖鏌嶇憴鍕伌闁诡喒鏅犻、娆撴嚃閳衡偓缁辨ɑ淇婇悙顏勨偓鏍ь潖瑜版帒绀夋繛鍡樻尵瀹撲線鐓崶銊р姇闁哄懏鎮傞弻銊╂偆閸屾稑顏�13001937闂傚倸鍊搁崐鎼佸磹妞嬪海鐭嗗〒姘e亾妤犵偛顦甸弫鎾绘偐閸愯弓鐢婚梻鍌欑贰閸撴瑧绮旂€靛摜涓嶆い鏍仦閻撱儵鏌i弴鐐测偓鍦偓姘炬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