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雅地名网 > 湖南省 > 常德市 > 石门县

湖南省常德市石门县历史沿革

石门县名由“石门郡”而来,石门郡由“天门郡”而来,天门郡因“天门山”而来。

石门之“门”(原来就)分析认为是张家界的天门山。

夏、商、周属荆楚之域,春秋战国时期属楚,秦始皇元年(前221)为慈姑县地。

汉为零阳县地。

三国吴永安六年(263)析置天门郡。

晋太康四年(283)置澧阳县,治所即今县城,并为天门郡治。

宋、齐因之。

陈改郡、县均为石门。

隋开皇九年(589)废石门郡,置石门县,属澧阳郡。

唐属澧州。

五代因之。

宋属澧州澧阳郡。

元属澧州路。

明属岳州府澧州。

清属澧州。

民国属第四行政督察区,1949年属常澧专区。

1949年8月,建立县人民政府,划全县为8区(五、六、七、八区于次年2月正式建立)。

1950年属常德专区。

1951年元月,以原楚江镇置城关镇,为县辖镇。

4月,县境置14区。

10月,慈利县东岳八保划属石门黄矿区,至次年2月,全县有14个行政区,1个矿区,1个县辖镇,5个区辖镇,281个乡。

1955年4月,全县共14区、1镇、281乡。

1955年5月,将原二百八十一个小乡并为三十八大乡,并在此基础上于同年6月撤销区级建制。

1957年5月,成立了蒙泉、皂市、维新场、太平、磨市、泥市六个办事处,为县的派出机构。

1958年9月,撤销乡镇,成立28个人民公社。

1961年4月,公社体制进行调整,规模改小,设38个公社,同年9月3日恢复区的建制,成立蒙泉、城关、皂市、维新、太平、磨市、苏市、泥市8个区公所。

10月28日新成立新街、白洋、望洋、杨坪、川山5个公社,由38增加到43个公社,并制了印监,12月28日撤销城关区公所。

1964年初撤销新街公社其辖地并入二都公社内,改城市公社为城关镇人民委员会(1960年5月城关镇人民委员会改称城市公社)。

经过多次调整,1964年初全县共有7个区,43个公社,3个居委会,763个生产大队(简称大队)。

1980年属常德地区行政公署。

1982年全县进行地名普查,对政区地名进行标准化处理,将6个区、28个公社、629个大队更改名称,原镇属居民委员会名称不变,全县区划为7区、42个公社(下设752个大队)、1镇(下设3个居委会)。

1984年4月,政社分设,建立乡政府,原公社改乡。

同年7月发展小城镇,将蒙泉乡改为夏家巷镇,官渡桥乡改为官渡桥镇,易家渡乡改为易家渡镇,新关乡改为新关镇,皂角市乡改为皂角市镇,维新场乡改为维新场镇,泥沙乡改为泥沙镇,由镇管村。

年底,全县区划为7区、8镇、35乡、762村委会、8389个村民小组、11个居委会、57个居民小组。

1988年属常德市。

1995年,撤销7个区公所、将原43个乡镇并成19个乡镇。

原有乡镇所辖范围不打乱,保留5个乡镇行政区划不变,即城关镇(更名为楚江镇)、易家渡镇、新关镇、南北镇、二都乡。

新建蒙泉镇、夹山镇、皂市镇、维新镇、磨市镇、壶瓶山镇、白云乡、三圣乡、子良乡、太平街乡、雁池乡、所街乡、罗坪乡14个乡镇。

2004年至2008年对全县村(居)行政区划进行大幅度调整。

调整前共有790(其中园艺场、林场等11个)个村(皂市水库移民全迁村21个不在内)、42个居委会,调整后为290(包括剩头)个村、42个居委会。

2015年至2016年经过撤乡建镇、撤镇建街道的调整,石门县下辖楚江、宝峰、永兴、二都4街道,蒙泉、夹山镇、易家渡、新关、皂市、维新、太平、磨市、壶瓶山、南北镇、白云、新铺、子良13镇,三圣、所街、雁池、罗坪4乡。

东山峰管理区(东山峰农场)、夹山国家森林公园(夹山国有林场)、大同山国有林场、白云山国有林场(白云山市级森林公园)、洛浦国有林场(洛浦省级森林公园)、秀坪园艺场、观国山国有林场、剩头国有林场8个区、场、园。

84个社区,247个村(包括6个片、1个园艺场)。

旅游搜索
返回电脑版

联系方式 粤ICP备130019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