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最早见于《尚书•禹贡》。
相传古代大禹治水时,把天下分为九州,荆州为其一。
时自春秋战国时期的公元前689年,楚文王即位,将国都自丹阳徒郢(今县城北5千米处纪南城)到公元前278年白起拔郢,楚国连续20代王在此建都共400余年。
自公元前689年至公元963年,先后有六个朝代的34个帝王在此建都立国,历时500余年。
历为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
公元前689-278年,楚文王熊赀将国都从丹阳(宜城)徏郢(纪南城)。
公元前278年,秦灭楚,分郢地置江陵县,为建县之始。
公元前206年4月,西汉楚霸王项羽封共敖为临江王,都城江陵。
公元前155年,汉桓帝刘志封其子刘阏为临江王,建国江陵。
公元前106年,汉武帝刘彻将中原华夏设十三州,治所江陵,隶属荆州。
西汉末年(9-23),王莽篡汉建新,将江陵县改为江陆县。
东汉(79),汉章帝刘烜徏封巨鹿王刘恭为江陵王,改南郡为国。
三国时期(222),东吴大帝孙权封陆逊为江陵侯。
西晋(289),晋武帝司马炎徏封第五子司马玮为楚王,建国江陵。
东晋(317)晋元帝司马睿将云中、九原、定襄、宕渠、广牧、新丰六县置于江陵,南郡、江陵治所同在荆州城。
404~405年,晋安帝司马德宗被挟持江陵建都。
南北朝(501~502),齐东昏侯萧宝融在江陵称帝,史称齐和帝,都江陵。
552~554年,萧绎在江陵即帝住,史称梁元帝,定都江陵。
555~587年,萧詧建后梁国,建都江陵。
隋(618-621),萧铣起兵反隋,沿用梁制,徏都江陵。
唐636年,唐太宗李世民封赵王李元景为荆王,荆州都督治江陵。
760年,唐萧宗李亨升荆州为江陵府,建南都。
五代十国924~963年,荆南国高季兴、高从诲、高保融、高保勗、高继冲四世五主建国,国存40年,都城江陵。
明1364年,明太祖朱元璋,改中兴路为荆州府,府置江陵。
1378年,朱元璋封其第十二子朱柏为湘王,建国荆州(治江陵)。
1399年,明惠帝(朱允炆)封北疆辽王朱植改封荆州。
明神宗(朱翊钧)万历二十九年(1601)封其第六子朱常润为惠王,建国江陵。
清(1683),清圣祖康熙(玄烨)设荆州驻防八旗将军府于江陵城,历时228年。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推翻封建王朝,建立民国。
12月,国民革命军攻克江陵,设江陵县知事公署。
1932年,省政府在江陵设立第七专员公署(后改为第四行政区)由专员兼任县长。
1942年,成立汪伪县政府,至民国34年(1945)8月随着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而垮台。
1949年7月15日江陵解放;10月成立江陵县人民政府,时称“人民委员会”同年荆州专员公署建立,置江陵。
1967年“文化革命”期间的1967年1月县人民武装部成立“抓革命,促生产”办公室,3月成立“抓革命,促生产”第一线指挥部,代理政府部门。
1968年,8月成立江陵县革命委员会。
1981年1月第九届县人民代表大会召开,恢复江陵县人民政府。
1994年9月29日,《国务院关于同意湖北省荆州地区、沙市市合并设立荆沙市的批复》国函〔1994〕99号撤销荆州地区、沙市市和江陵县,设立荆沙市(地级)和沙市区、荆州区、江陵区。
荆州区辖原江陵县的荆州、川店、马山、李埠、弥市5个镇和纪南、八岭山2个乡,区人民政府驻荆州镇。
1995年2月,经上级批准,撤销荆州镇,分设东城、西城、城南、荆北四个办事处,城南办事处与城南经济开发区合署办公。
1995年5月~10月,选举正副区长7名,成立荆州区人民政府至今。
2004年9月,全省农场体制改革,将太湖港、菱角湖2个国营农场划归荆州区管辖。
2019年6月经市政府审批,增设凤凰街道。
现荆州区辖东城、西城、城南、凤凰4个街道,纪南、川店、马山、八岭山、李埠、弥市、郢城7个镇,太湖港、菱角湖2个农场管理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