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雅地名网 > 河南省 > 周口市 > 沈丘县 > 新安集镇

河南省周口市沈丘县新安集镇

地名:新安集镇隶属沈丘县
行政代码:411624107代码前6位:411624
行政区域:河南省 地理分区:华中地区
长途区号:0394 邮政编码:466000
车牌代码:豫P行政级别:镇
辖区面积:约51.4平方公里人口数量:约5.3万人
人口密度:约1031人/平方公里
下辖地区:28个行政村

地名由来:

明宣德八年(1433),沙颍河改道,由原来的一条小沟变成大河,河北人去对岸刘集赶集不方便,就在河北照着刘集新建一集市,后称新安集。

基本介绍:

沈丘县新安集镇地处东经115°10’,北纬33°15’,镇政府驻地西距县城12.5公里,镇境西邻北郊乡,北接卞路口乡,东接洪山乡、纸店镇,南邻沙颖河与周营乡隔河相望:镇域东西长8.5公里,南北宽7.5公里,总面积51.4平方公里。全镇辖28个行政村,74个自然村,243个村民组,53000人,47265亩耕地。

经济特色:

新安集镇属暖温带湿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在14.7℃以上,无霜期达224天左右。全镇地处黄淮平原,地势平坦,土层深厚,水源充足,适应多种农作物和林木生长,城内主要河流;育沙颖河、新蔡河、老蔡河、兀术沟等,沟渠纵横如织,水域面积1.2平方公里,水质属中性,符

+查看详细新安集镇概况>>

历史沿革:

1958年成立新安集人民公社。

1961年设新安集区。

1965年改为新安集人民公社。

1983年改为新安集乡。

1987年撤乡改镇,设新安集镇至今。

沈丘 中华槐园
新东村

区划代码:~200,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明宣德八年(1433),沙颍河改道,由原来的一条小沟变成大河,河北人去对岸刘集赶集不方便,就在河北照着刘集建立新集市,后称新集。后来在新集东西各形成了…[详细]

新西村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明宣德八年(1433),沙颍河改道,由原来的一条小沟变成大河,河北人去对岸刘集赶集不方便,就在河北照着刘集建立新集市,后称新集。后来在新集东西各形成了…[详细]

贾楼村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明弘治年间,贾姓自山西洪洞县迁此定居,建立村庄,并在村内建楼一栋,取名贾楼。1958年设贾楼生产大队,属新安集人民公社。1983年改为贾楼村民委员会,…[详细]

大李庄村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弘治年间,李氏先祖从山东枣林庄迁此定居并建村,村庄附近已有一个李庄,本村又较大,取名为大李庄。1958年设大李庄生产大队,属新集人民公社。1983年…[详细]

王廷庄村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康熙年间,王氏先祖从老王庄迁此,在此建立村庄,因先祖名为王廷,取村名为王廷庄。1958年设王廷庄生产大队,属新安集人民公社。1983年改为王廷庄村民…[详细]

新王庄村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雍正年间,王姓先祖从老王庄迁此定居并建村,因其位于北杨集王庄的南面,故取名南王庄。1958年“大跃进”时期建立居民点,撤销南王庄。1962年经干部提…[详细]

瓦房庄村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弘治年间,郭氏来祖从沙河南岸刘集迁来,先在郭寨定居,又从郭寨迁移到此地,建立村庄,当时村内只有一栋瓦房,便取名为瓦房庄。1958年设王廷庄生产大队,…[详细]

老邢庄村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邢氏先祖于1740年从纸店贾楼迁移至此,并买原纪姓土地,建立村庄,取村名为邢庄,后来成为附近邢姓人的老家,便改村名为老邢庄。1958年设老邢庄生产大队…[详细]

徐范庄村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崇祯四年(1631),徐氏来祖从沙河南徐湾迁此定居,建立村庄,取名徐庄。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范氏从沙南李湾迁此定居,取名范庄,因两村紧邻,后…[详细]

郭寨村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明宣德八年(1434),郭氏先祖从山东枣林庄迁址沙河南刘集定居,后郭嗣三人迁至此地盖楼九栋,因经常受外来人骚扰,开始修建土寨,村名取为郭寨。1958年…[详细]

王庄村

区划代码:~211,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清雍正二十三年(1702),王氏先祖自半截河迁出,安居此处,建立村庄,取村名为王庄。1958年设王庄生产大队,属新安集人民公社。1983年改为王庄村民…[详细]

张桥村

区划代码:~21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弘治年间,此地原有张姓居住,村庄地势低洼,取村名为洼张庄;清光绪七年(1882),张尚友在老蔡河上建三孔桥一座,村名改为张桥。1958年设张桥生产大…[详细]

孙楼村

区划代码:~21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初,孙氏先祖孙怀臣,自郸城宜路南三里庙迁来,定居于此,取名孙庄。清中期,又在村内建楼一幢,改村名为孙楼。1958年设孙楼生产大队,属新安集人民公社。…[详细]

半截河村

区划代码:~21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半截河为龙拱而成,龙拱至半截河时,上天招龙回宫,河成半截。清雍正年间(1692),王氏先祖自郸城迁来,在此定居,以半截河定村名。1958年设半截河生产…[详细]

刘庄村

区划代码:~21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弘治年间,刘姓先祖由山西洪洞迁此,建立村庄,村内有古墓冢两座,取名为冢刘庄。1958年设冢刘庄生产大队,属新安集人民公社。1983年改为冢刘庄村民委…[详细]

王堂村

区划代码:~21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弘治年间,王姓自山西洪洞县迁此,建立村庄,后又在村内建一庙堂,取村名为王堂。1958年设冢刘庄生产大队,属新安集人民公社。1980年设立王堂生产大队…[详细]

魏桥村

区划代码:~21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魏桥原为魏姓人居住,魏姓人在村前兀术沟上建桥一座,取村名为魏桥。1900年魏姓人迁往槐店西苏楼村,现在魏桥已无魏姓人,但村名仍为魏桥。1958年设魏桥…[详细]

安庄村

区划代码:~21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安姓先祖自沙河南毛营迁来,先住孙庄西,后在王堂东居住,因受人欺凌,清乾隆四年(1739)移住现址。200年前称朱史园,后朱…[详细]

单庄村

区划代码:~21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康熙年间,单姓从今郸城县宜路乡单寨迁此定居,建立村庄,取名为单庄。清雍正年间,王姓从打鱼王庄迁此,仍沿用原名。1958年设单庄生产大队,属新集人民公…[详细]

马楼村

区划代码:~22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康熙年间,马氏先祖从山西洪洞迁此安居,建立村庄,在村内又建楼一幢,取村名为马楼村。1958年设马楼生产大队,属新安集人民公社。1983年改为马楼村民…[详细]

乔寨村

区划代码:~22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道光年间(1782-1850),村民在乔庄东建一土寨,取名为乔寨。咸丰三年(1853),土寨重建为砖寨,但村名不变,仍为乔寨。1958年设马楼生产大…[详细]

张楼村

区划代码:~22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洪武末年,张姓人迁此定居,并建村,后又在村内建2层楼,取村名为张楼。1958年设张楼生产大队,属新安集人民公社。1983年改为张楼村民委员会,属新安…[详细]

韩楼村

区划代码:~22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弘治初年,韩姓先祖自山西洪洞迁此定居,建立村庄,并在村内建二层楼一栋,故名韩楼。1958年设张楼生产大队,属新安集人民公社。1983年改为韩楼村民委…[详细]

下六村

区划代码:~224,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下六村是河南省周口市沈丘县新安集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三大夫营村

区划代码:~225,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明末,政治腐败,三位御大夫不满政局,逃离皇宫,隐姓埋名,流落于此,治病医术高明又舍钱舍药救人,深受人敬仰,后相继卒于此,当地人集资修墓三座,取名三大夫…[详细]

武营村

区划代码:~226,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明弘治五年(1492),武氏兄弟六人,自山西洪洞县迁到太康、杞县、睢州三县交界处。明弘治十七年(1504),其中三人迁此定居,取文武双全之意在此安营,…[详细]

崔寨村

区划代码:~22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康熙年间,崔氏来祖自沙颍河南岸崔营迁来并定居此地。清道光年间,遂建一村,名为周胡庄。清道光十年,胡姓人部分迁出,部分绝后,胡姓人无。崔姓人开始修寨,…[详细]

西李庄村

区划代码:~228,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清康熙年间,李姓由坡地窖迁此定居,建立村庄,以姓取名为李庄。因周围新安集东边已有一个李庄,为区别新安集李庄,又是在新安集西边,便改名为西李庄。1958…[详细]


以下地名与新安集镇面积相当:
到新安集镇必去著名景点

新安集镇相关名人

新安集镇特产与美食
新安集镇民俗文化
沈丘县行政区划: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