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属卫。
秦为东郡地。
西汉高祖年间设黎阳县,属冀州魏郡,以地有黎阳山(又名黎山,今大伾山)得名。
王莽时改名黎蒸。
东汉复名黎阳县。
三国、西晋因之。
东晋永和七年(351)置黎阳郡,辖黎阳县。
太元十四年(389)属黎阳郡,黎阳县属汲郡。
北魏孝昌年间分汲郡置黎阳郡,辖黎阳县。
东魏天平元年至武定八年间(534-550)置黎州,辖黎阳郡。
北齐废黎州。
北周宣政元年(578)复置黎州,辖黎阳郡。
隋开皇三年(583),黎州、黎阳郡并废,黎阳县属卫州。
十六年(596)置黎州,辖黎阳县。
大业二年(606)废黎州,黎阳县属汲郡。
唐武德二年(619)置黎州总管府,辖殷、卫、澶、洹四州。
六年(623)置总管府,黎州属相州都督府。
贞观十七年(643)废黎州,黎阳县属卫州。
北宋端拱元年(988)置通利军,辖黎阳县。
天圣元年(1023)改安利军。
熙宁三年(1070)废军,黎阳县属卫州。
元祐元年(1086)复置通利军,辖黎阳县。
政和五年(1115)置浚州,辖黎阳县。
金皇统八年(1148)改浚州为通州。
天德三年(1151)复名浚州。
明洪武二年(1369)降州为县,始称浚县。
清顺治元年(1644)属直隶省大名府。
雍正三年(1725)改属卫辉府。
1913年属河北道。
1927年属河南省第三行署(驻安阳)。
1928年属第十三行署。
1930年属冀鲁豫边区行署。
1938年属第十三行署(驻辉县平罗镇)。
1947年属第四行署。
1949年属平原省安阳专区。
1952年属河南省安阳专区。
1957年属新乡专区。
1962年复属安阳专区。
1970年属安阳地区。
1983年属安阳市。
1986年划属鹤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