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位处中国东北,黑龙江省西南部,是黑龙江省的省会,副省级市,是中国东北北部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特殊的历史进程和地理位置造就哈尔滨这座具有异国情调的美丽城市,它不仅荟萃了北方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而且融合了中外文化,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和旅游城市,素有“冰城”、“东方莫斯科”、“东方小巴黎”之美称。全市土地面积5.31万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10198平方公里。拥有45个少数民族,汇集多种宗教文化,是全国唯一的佛教、道教、基督教、天主教、伊斯兰教、东正教并存的城市。
自然地理
哈尔滨位于中国东北,黑龙江省西南部。地处东经125°41'~130°13’、北纬44°03'~46°40’之间,东与佳木斯、七台河、牡丹江市接壤,西与大庆市毗邻,北与绥化、伊春市相连,南与吉林省隔松花江、拉林河相望。全市土地面积5.31万平方公里,是中国省会城市中面积最大的城市。哈尔滨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夏季(6-8月)平均气温22.3℃,冬季(12月-翌年2月)平均气温-14.6℃,无霜期145天,冬长夏短,有“冰城夏都”之称。哈尔滨地处平原,耕地面积3574.2万亩,且多为富含营养成分的“黑土地”。水资源总量135.6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资源量113.8亿立方米。共有湿地公园20处,其中国家级湿地公园13处,面积约2万公顷,被国际湿地公约组织评为全球首批“国际湿地城市”。拥有21个国家级、4个省级森林公园,哈尔滨市森林覆盖率达41.5%。已发现各类矿产63种,已探明可供工业利用的25种。列入国家一二类重点保护野生动物80种,国家一二级重点保护植物8种。
历史沿革
哈尔滨历史源远流长,早在两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哈尔滨地区就有人类活动,并逐渐发展成为满族祖先居住地和金代王朝的发祥地,公元1115年金开国定都于上京会宁府(现阿城区)。19世纪末,哈尔滨市已形成近百个村屯,居民约5万人,为城市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1896年至1903年,以中东铁路修建推动主城区迅速形成、崛起为标志,哈尔滨地区开启近现代化进程。20世纪20年代,哈尔滨市迅速成为东北重要的交通、流通中心,先后有20个国家设立领事馆,与40个国家和地区建立商贸联系,成为闻名中外的国际贸易城市和国际化大都市。1946年,哈尔滨市成为全国解放最早的大城市。新中国成立后,抗美援朝时“南厂北迁”,由辽宁迁至哈尔滨16个大中型企业。“一五”期间,苏联援建的156项重点建设工程有13项设在哈尔滨。哈尔滨逐步形成电站设备、工量具、中小轴承、轻合金材料、轻型飞机和直升机、亚麻纺织等生产基地,构筑了哈尔滨基本的工业格局,成为国家重要工业基地城市。改革开放后,哈尔滨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取得显著成就,由单一工业基地城市转型发展为综合性多功能区域中心城市。1996年,松花江地区与哈尔滨市合并,哈尔滨管辖范围由七区五县(市)增加到七区十二县(市)。2004年,设立松北区;撤销太平区,将其行政区域划归道外区;撤销呼兰县,设立呼兰区。2006年,撤销动力区、香坊区,组建新的香坊区;撤销阿城市,设立阿城区。2014年,撤销双城市,设立双城区。调整后,哈尔滨辖区范围为九区九县(市)。
文化旅游
哈尔滨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多元文化荟萃、中西文化交融、欧陆风情浓重,以正气的红色文化、灵气的金源文化、神气的冰雪文化、雅气的音乐文化、洋气的欧陆文化闻名于世;是一座红色基因赓续、具有优良革命传统,马克思主义在工人中传播最早、东北地区党组织建立最早、党领导抗日武装最早、全国解放最早的城市;是一座欧陆风情浓郁的城市,市区保留了巴洛克式、拜占庭式、哥特式等一大批历史建筑,被誉为“东方莫斯科”,“万国建筑博物城”;是享誉中外的冰雪艺术之都,中国·哈尔滨国际冰雪节发展成为融文化、体育、旅游、经贸、科技等多领城活动为一体的冰雪盛会,连续多年被评为全国十佳冰雪旅游城市第1名;是我国传承现代音乐艺术最早的城市,诞生了国内第一支交响乐团、第一所音乐教育学校,被联合国授予亚洲唯一的“世界音乐之城”,中国·哈尔滨之夏音乐会,是中国三大音乐节之一;是我国啤酒产业的发源地,被中国酒业协会授予“中国啤酒之都·哈尔滨”称号。
经济社会发展
初步核算,2023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576.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30.1亿元,下降1.4%;第二产业增加值1293.6亿元,下降0.6%;第三产业增加值3652.5亿元,增长5.1%。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2.4:22.8:64.8调整为11.3:23.2:65.5。
【工 业】2023年实现工业增加值1029.8亿元,比上年增长0.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下降0.4%。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分所有制看,公有制企业下降0.1%,非公有制企业下降0.9%。分登记注册类型看,国有企业下降2.4%,集体企业增长21.1%,股份制企业增长0.8%,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下降10.2%。分隶属关系看,中央企业增长0.1%,地方企业增长3.2%,其他企业下降1.7%。分企业规模看,大中型企业下降0.8%,小微型企业增长0.6%。分门类看,采矿业下降18.9%,制造业增长0.1%,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下降2.4%。
【对外贸易】与全球178个国家和地区建立贸易往来。2023年实现进出口总额495.3亿元(海关口径),比上年增长27.7%。其中,出口总额212.8亿元,增长56.0%;进口总额282.5亿元,增长12.3%。从商品类别看,农产品进出口172.9亿元,增长18.1%;机电类产品进出口156.5亿元,增长48.5%;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32.8亿元,下降17.5%。从企业性质看,国有企业进出口160.6亿元,增长14.0%;民营企业进出口295.3亿元,增长40.5%;外资企业进出口34.5亿元,增长6.2%。
【科学技术】共有独立科研机构69个,15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205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专利授权17754件,下降24.5%。其中,发明6502件,实用新型9497件。高新技术企业2832家,增长23.0%。备案市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平台134家,其中国家级孵化器18家,国家备案众创空间17家。
【教育】共有普通高校48所,在校生83.4万人。成人高校11所,在校生2.9万人。具有研究生培养资质的科研机构8所,在校生0.2万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84所(包括职高、中专、技校),在校生7.4万人。普通高中107所,在校生15.7万人。普通初中345所,在校生24.9万人。普通小学(含农村小学网点)396所,在校生35.0万人。特殊教育学校19所,在校生0.3万人。幼儿园1268所,在校生11.2万人。
【文化】共有专业艺术表演团体6个,各类电影放映单位81个。博物馆69个,文化馆(艺术馆)26个。公共图书馆17个,图书馆分馆143个。综合档案馆19个,专业档案馆1个。哈尔滨市2023年公共电视节目播出时间10.1万小时,公共广播节目播出时间9.8万小时。电视综合覆盖率100%,广播综合覆盖率100%。有线数字电视用户96.1万户。
【卫生】共有各类卫生机构5331个(包含村卫生室),其中医院355个,卫生院186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175个。卫生机构床位9.4万张,其中医院8.3万张。卫生技术人员8.5万人,其中执业医师3.0万人,注册护士3.8万人。卫生机构全年诊疗3895.6万人次。
【体育】运动员参加国际比赛获得奖牌6枚,其中金牌1枚,银牌3枚,铜牌2枚。参加国内比赛获得奖牌521枚,其中金牌186枚,银牌169枚,铜牌166枚。
哈尔滨市花为丁香花。
哈尔滨市邮政编码是150000;电话区号:0451;地区编码:23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