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落于中山市三乡镇南龙村风景迷人之白水林山下,占地逾600亩,投资逾6000万元;是一座集娱乐、休闲、会议、户外拓展、科普教育和度假于一体的大型旅游度假区。永远的新鲜是泉林旅游山庄带给游客们的一大感受,山庄利用白水林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缘势开发了高山滑草、冰雪世界、荷李活鬼城、中山第一条观光缆车、露营俱乐部、空中飞人、疯狂飞椅、八爪鱼、室外卡丁车、山泉活水泳场、广东省目前唯一的遥控模型赛车场、彩弹野战、CS巷战、军事博览中心及探索者户外露营拓展俱乐部汇聚广东省最优秀的培训师,配套最专业的培训基地,专业教练全程指导学员进行一系列的专业拓展培训,“挑战极限123关”,挑战你的体能、挑战你的胆量;还有创意广场可举办大型活动,篝火晚会,给您
中山市三乡镇古鹤村是有着近八百年历史的文化古村,相传古时有许多雀鸟在古鹤村山林中栖息,众多鸟类中以白鹤居多,由此得名“古鹤”。现在的古鹤村是一条自然村,古与今,传统与现代相结合。辖区面积5.6平方公里,全村常住人口逾千人,旅外华侨、港澳同胞超过2000人,是中山市侨乡之一。历史悠久的古鹤村有着浓厚的人文气息。清代就有4条石板街,总长约1800米,悠长而古朴,展现了800多年的风韵。此外,村中有三座近170年历史的古祠堂,其中郑氏祠堂内提有敦宗睦族的宗旨,见证了古鹤村有史以来的包容、和谐精神。古鹤村拥有近6000亩山地,自古特别注重自然环境的保护,至今尚保留有古树林、百年古树,其中有多棵珍贵的百年沉香树,另外还有如野生荔枝树、楠木等珍
郑观应故居位于广东中山市三乡镇雍陌村。建于清光绪二十九年,坐北朝南,为硬山式砖木结构,前后两进,中间天井加盖改为住房,面积约204.5平方米。1903年郑观应出资为其父郑文瑞而建。现故居门额镶嵌一块长2.35米、宽65厘米的石匾,楷书阴刻:“秀峰家塾”四字,落款:“光绪二十九年孟春立”。有灰雕、墙画。屋内保存有木雕镂空神楼、神台,并雕有人物、花鸟、狮子等,具有中山清代的雕刻艺术特色。屋内还存有:“奉旨出使暹罗查办事件”、钦命广西分巡左江兵备道两块木匾(已破损)。该故居现由郑福田代管和居住,保存良好。郑观应(1842-1921)是中国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最负盛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实业家,中国近代史上改良主义的杰出代表,著有《盛世危言》。
雍陌石板路位于广东省中山市三乡镇雍陌村郑观应故居后。该石板路建于清代。由郑观应父亲郑启华捐资建成。现尚存长约800米,宽约3米,一条条石板路依着地势缓缓延伸,串起条条街道、户户人家。俯身细看脚下的路,路面似乎承载不动太多逝去的旧事已有些凹陷,质地坚硬的石料经过长期的风雨侵蚀,慢慢磨去了当年的平整。斑驳的石板写满了古老的故事,它们或横排、或竖排、或横竖穿插,把路铺得蜿蜿蜒蜒。这里值得一提的是那些竖排着的石板。在四五条石板横铺下去后,为防止土层受挤压造成路面凹陷,精明的筑路工们便在路两边将石板竖砌,“夹”住中间平铺的石板,这样就可以大大增强石板路的受压能力;加上当时修路所用的花岗石又经过精挑细选,因此石板路历经百多年风霜侵蚀仍能完好无损
日东祠 位于中山市三乡镇古鹤村。建于清光绪七年(1881年)。该祠坐东南向西北,三间三进布局,面积约480平方米。建筑为硬山顶,穿斗与抬梁混合木构架,梁架上驼峰、瓜柱精雕细刻,斗拱和雕龙托脚等具有浓郁的地方风格。中座置有“叼鼠抓菩提”雕花木棚架,两旁次间有“密斯葡萄”、“瓜瓞绵绵”雕花木棚架,下设石雕栏板。后进为两层楼阁式建筑。前进的正梁上悬挂有木刻清代皇帝圣旨“乐善好施”牌匾。该祠是中山现保存完整的祠堂建筑之一。
乐善好施牌坊位于中山市三乡镇古鹤村。建于清光绪八年(1882年)。四柱三间三楼,花岗岩石构筑,歇山顶,三楼均用石雕斗栱承托,高约8米,柱下镶嵌有抱鼓石。正、背面枋顶分别竖刻阳文:“圣旨”、“恩荣”,正背面枋额阳刻:“乐善好施”,上款:“五品夫人吴氏之坊”,下款:“光绪八年仲冬谷旦建”。坊匾四周均雕刻人物花卉,工艺精致。牌坊两边的护栏上,刻有李鸿章题的碑记。现坊保存完好。
座落于中山市三乡镇罗三妹南麓,位于名闻遐迩的中山温泉内,毗邻港澳,交通便利,从仙沐园到珠海拱北只需25分钟车程,到中山石岐也只需20分钟车程。是一家大型露天温泉休闲度假中心,它利用大自然赐予的宝贵温泉资源,加入玫瑰、柠檬、人参、灵芝、芦荟、花草等名贵中药材,形成大大小小三十多种各赋特色、各具功效的露天温泉。鸟语花香,亭台楼阁、瀑布回廊错落其间,让人感受到“一浴仙沐园温泉,健康快乐赛神仙”的绝妙仙境!仙沐园总占地面积66亩,出水口温度高达93摄氏度,共有各种特色温泉38种,包括“香熏冰泉按摩池”、“牛奶池”、“咖啡池”、“当归池”、“薄菏池”、“人参池”、“灵芝池”、“冰池”,增设中国第一个“香熏温泉矿沙岛”、“冰泉激流乐园”等,可同
美溪塔位于三乡镇美溪村,建于清代末年。塔身高13.13米,底面周长14.16米,为四层六角攒尖顶、楼阁式砖塔。现尚保存完整。被视为该村之宝物。经余福如先生捐资修缮。1988年重修,改用釉面瓷片镶塔身,琉璃瓦塔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