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雅地名网 > 广东省 > 潮州市 > 潮安区 > 东凤镇 > 堤边村

广东省潮州市潮安区东凤镇堤边村

地名:堤边村隶属东凤镇
行政代码:445103109227代码前6位:445103
行政区域:广东省 地理分区:华南地区
长途区号:0768 邮政编码:521000
城乡分类:村庄分类代码:220
车牌代码:粤U行政级别:村

基本介绍:

堤边村

堤边村位于韩江之滨,潮汕护堤公路旁,南邻王厝陇村,北面与黄厝尾村毗邻,西邻龙甲村,属于潮安区城区规划区,距东凤镇政府6公里多。截止2013年全村有280户,总人口1220人。

该村始建于明朝初期,是鳌头旧乡一世祖派系第九世祖迁来定居的。因背靠韩江堤围而得名。堤边村向来属南桂都——东凤镇。民国19年(公元1930年)为下桂乡所辖。1940年日伪统治时期属鳌头联乡,1946年与黄厝尾村合为桂南乡第16保,建国初期为王厝陇农协会第一分会,1954年独立建制为堤边大队,1983年改称乡民政府,1987年改称堤边村村委会,1991年改设管理区,1998年又设村委会。|

该村一向以农为主,是潮汕平原水稻高产片之一,历来对农业生产颇有研究,1979年大搞农田间套种,由于合理密植,土地利用率高,效益提高快,是当时农田生产的一面旗帜,联合国农业考察团(13个国家组成的农业专家)曾前来参观,其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在国际电台电视新闻中有过专题报道。

该村村民勤劳智慧,充分利用毗邻韩江的独特优势,大力发展水上运输业。早在抗日战争之前,村民便用小木船在韩江搞客货运输。到了1966年,发展为由村集体投资,用大木船进行水上运输;1971年全村的木船队有15艘,总载重量达320吨;1981年改为机帆船,载重量增加到350吨,以潮、澄、揭等线路为主,大搞水上运输。为了解决劳力出路,又开辟了新的生财门路:乡里组织了砌石队,奔赴东莞、惠阳等地承包建筑工程。当时外出打工的青壮年劳力多达200多人,还有不少村民到外地当老农,传授农业生产技术。乡村工农业总收入大幅度增长,村民的生活水平也大大提高。至2013年,这个纯农小村庄,已在当地脱颖而出,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全村工农业产值突破1亿元,人均收入9000元,村民生活小康。堤边村被列为区、镇农村改革的试点单位之一。

该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发展。1971年以来,该村建设了粮食加工厂、拖拉机房、集体抽纱场、学校和村政府办公地址,建筑面积达到了4050平方米。村民也开始建设新房子,目前有98%的村民住上了新房。1984年堤边村由华侨捐资3万多元建成一座面积400平方米的老人活动场。2002年,村自筹资金80多万,建设村办公址;2012年,该村自筹资金150多万建设村文化活动场所。

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该村越来越重视教育事业。在建国期间,本村的学生要到王厝陇村寄读,存在很多困难与不便。1995年,村新建一所高标准的学校,配套有教学楼、礼堂、操场等各种教学设施。村还大力支持幼儿园的发展,兴学育才,具有较强前瞻性。目前,该村“心心”幼儿园在读幼儿400多人,教职工20多人,2013年被评为市规范化幼儿园、市一级幼儿园。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村民文化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据统计,至2013年全村有小学学历495人,初中学历140人,高中学历46人,大中专毕业生有152人(其中大学毕业生140人,中专生12人)。

堤边村这个小村庄,在党的改革开放大潮中,村民继往开来,与时俱进,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各项事业蒸蒸日上,实现堤连南北富路宽,边接韩江兴旺达。

堤边村与洋东村、龙甲村、内畔村、黄厝尾村、陇仔村、儒士村、王厝陇村、昆江三村、下园村、昆江五村、下张村、仙桥村、沟边村、博士村相邻。

历史沿革:

1958年公社化属王厝陇大队,1979年以村命名“堤边大队”,1987年改称堤边村民委员会,此名一直沿用至今。

周边相关:

堤边村附近有绿太阳生态度假区、龙湖古寨、幽谷逸林旅游区、凤凰天池、龙湖寨建筑群、凤翔峡原始生态旅游区等旅游景点,有凤凰单丛、潮汕贡菜、潮汕橄榄菜、大吴泥塑、糕饼、潮安茶叶等特产,有枫溪瓷烧制技艺、潮彩、潮州凤凰山畲族招兵节、枫溪瓷烧制技艺、麦秆贴画等民俗文化。

龙湖古寨
相关资讯
东凤镇行政区划:
返回电脑版
注:数据来自网络,仅供参考。欢迎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