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源县位于福建省东北沿海,介于北纬26°23′-26°39′,东经119°7′-119°54′之间。南邻连江县,西南接福州市、闽侯县,西北接古田县,北与宁德市接壤,东隔海与霞浦东冲半岛相望。全境面积1187.18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1062.2平方公里,海域、滩涂面积124.98平方公里。境内三面环山,地形为东西长条状,鹫峰山脉东南支脉从西北方向延伸入境,形成众多山岭。地势自西而东,三高两低,形如“W”。地貌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原狭小。山地主要分布于县北部和西部,山体多呈北东、北西走向,面积443.6平方公里,占全县陆地面积41.76%。丘陵分布于西部霍口溪、中部起步溪、百丈溪,河谷两侧及东部半岛等地,面积450.64平方公里,占县陆地面积42.43%。山间盆谷107个,散布于山地和高丘陵地区,面积88.31平方公里,占陆地总面积8.31%。平原面积79.65平方公里(含松山、白水两垦区31.02平方公里),占陆地面积7.5%。境内有千米以上高山12座,全县最高峰牛牳山海拔1251米。县境东部临海,有大小海湾9个,岛屿12个,海岸线长129.09公里。
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罗源就有人类居住。自后唐长兴四年(933年)建县迄今已有一千余年。最早定居的为土著。西晋永嘉前十多年(290年前后)已有中州人移居于此;唐中叶已有畲族先民。唐末又有一批随王潮、王审知入闽的河南光、寿两州避乱者到罗源定居,唐光启二年(886年)有300多畲族先民,至连江县马鼻徙罗源大浿头,为唐末大批徙罗定居的畲族先民。南宋时又有许多中州南徙的避乱者。这3部分人在漫长的岁月里,共同开拓耕耘,繁衍生息。
2018年,罗源县辖凤山、松山、鉴江、起步、中房、飞竹6个镇及碧里、洪洋、白塔、西兰、霍口5个乡,其中霍口为民族乡。全县辖12个社区居委会、189个村委会。